設定國家憲法日是為了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加強憲法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并決定把每年12月4日制定為國家憲法日。每年12月4日,國家都會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60年前,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這部被稱為“五四憲法”的法案為年輕的共和國奠定了法制基礎。1982年12月4日,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了現行的憲法。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對現行憲法的四次修改,使我國憲法在保持穩定性和權威性的基礎上緊跟時代前進步伐,不斷與時俱進。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1、法律知識:法律是以國家強制為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由于法律是一種國家意志,它的實施就由國家來保障。
2、法律教育:法律是國家確認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不同于其他社會規范的權利和義務,它是由國家確認或認可和保障的一種關系,這是法律的一個重要特征。
3、法律在身邊:對于法律的預防作用主要是通過法律的明示作用和執法的效力以及對違法行為進行懲治力度的大小來實現的。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們知曉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絕對禁止的,觸犯了法律應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么,違法后能不能變通,變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
4、法制宣傳:雖然所有的法律體系處理的議題通常都是很類似甚至是一樣的,不同的國家對于各種法律的分類和命名上通常都會不同。
5、法律百科:法律體系,法學中有時也稱為“法的體系”,是指由一國現行的全部法律規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門分類組合而形成的一個呈體系化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法律體系(Legal System):通常是指一個國家全部現行法律規范分類組合為不同的法律部門而形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簡單地說,法律體系就是部門法體系。部門法,又稱法律部門,是根據一定標準、原則所制定的同類規范的總稱。
6、法律讀物:讀書不僅對我們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對道德素質和思想意識也有重大影響。“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我們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學習的榜樣,如軍人、科學家、老師、英雄人物等。這些令我們崇拜或學習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過閱讀各類書籍所認識。我們在進行閱讀時,會潛意識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無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