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壽星卡!”9月24日10點,82歲老人姚開裕在攀枝花市大河站公交站登上1路公交車,刷卡提示音表示免費。雖然姚開裕的戶籍已遷出攀枝花市,但辦理壽星卡(以下均稱老年卡)的大門依然向他敞開。
據統計,目前攀枝花市65歲以上老人共有20多萬人。攀枝花市是省內除成都市外第二個為外地戶籍人員辦理老年卡的城市。2015年9月,該市公交客運總公司發出辦卡《通知》以來,截至今年6月30日,共為這類人群辦理885張老年卡。
為外地戶籍人員辦理老年卡一年來,當地市民紛紛為這項惠民措施點贊,但另一方面,公交公司卻為資金緊缺喊難。
辦卡 不以戶籍作“門檻”
9月24日10點40分,1路公交車到達二街坊站,姚開裕下車。“我家住在二街坊社區,經常坐公交車到仁和區找老朋友耍,刷老年卡免費乘公交車,身上都不用帶錢。”
姚開裕說,他年輕時從武漢老家調往攀枝花市第十九冶金建設公司上班,在攀枝花市工作了近28年。退休后,他又把戶口遷到了上海。“適應了攀枝花的氣候,在上海過不習慣。現在得了高血壓、糖尿病,又回到攀枝花養老。”
與姚開裕情況類似,家住攀枝花市西區清香坪社區的76歲老人肖守英,從攀鋼退休后把戶籍遷到了成都,但因思念在攀枝花上班的女兒,就回到了這里。“我們平日出去買菜、走親戚,都是坐公交車。刷老年卡能節約一筆開支。”
攀枝花市從2007年起,為年滿70歲的人員辦理老年卡,憑此免費乘公交車。按照當時攀枝花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文件,持卡老人必須具有攀枝花市戶籍。
攀枝花市公交客運總公司IC卡中心相關負責人說,該市很多老人是當年從祖國四面八方趕來建設的“功臣”。如今,他們在退休后將戶籍遷回原地,但其中也有部分人仍居住在攀枝花。考慮到他們為這座城市作出了貢獻,公交公司從去年9月開始,將這部分人納入老年卡辦理對象。
據悉,從去年9月起,公交公司每月25日集中為這類人群辦理老年卡,辦理周期為60天。公交公司將《通知》張貼在街道、社區,咨詢和辦理這類老年卡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社會反響一片良好。記者采訪的多位辦理了老年卡的外地戶籍老人及其家人,紛紛為這項措施點贊;攀枝花市本地媒體也對此事做了報道,稱贊其為“喜大普奔”的惠民舉措;該市交通部門、民政部門等也對這項措施表示肯定。
喊難 公交公司虧損大
做了好事,收到好效果,但攀枝花市公交客運總公司卻有點為難。“多辦一張卡就多一份虧損。”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戶籍在該市和不在該市的老年卡是同一種卡,合在一起統計,現在平均每月新增400多張老年卡。從2008年至今,該市共發放了5.8萬張老年卡。“今年1至7月,平均每月有1000萬次老年卡乘車記錄,折現約為240萬元/月。老年卡的成本,全部由公交公司承擔。”該負責人說,雖然攀枝花市每年都會給公交公司一筆財政補貼資金,但并不是分項目撥付,而是一次性打捆撥付,其補貼力度只能算“皮毛”。
那么,公交公司能在其他經營項目上獲得收益嗎?據該負責人介紹,攀枝花市的公交車實行分段式計費,一般乘一次車消費2至8元。“青年人持卡消費相對穩定,但很多是月卡,優惠幅度大;學生卡是3折優惠,兒童卡和老年卡都是免費的。”從去年9月起,公交公司還要對部分低保、殘疾等特困戶提供每月40元的公交卡補貼。“以前還有汽油補貼,現在取消了。公交車在路上跑一天,賺不回成本。”據該公司估計,攀枝花市公交客運總公司每年大概要虧損3億元至4億元。“駕駛員每月工資約3000元,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漲工資。”
1
從2007年起,為年滿70歲的人員辦理老年卡,憑此免費乘公交車
2
2015年9月,為戶籍已遷出、現仍長期(臨時)居住在攀枝花、年滿70歲以上人員辦理公交IC卡
3
2008年至今共發放了5.8萬張老年卡
4
目前攀枝花市65歲以上老人共有20多萬人老年卡月均增加400多張
記者手記
做大產業“盤子”服務更多群體
知恩圖報,是傳統美德。攀枝花市突破戶籍限制,給曾為該市建設作出貢獻的老人辦理免費公交卡,體現了這座城市的溫情,應該點贊。一張老人免費公交卡,既是對老年人乘車的優待,折射出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愛,更是城市文明進步的一張名片。
但是,在具體的操作環節中,確有值得思考的地方。最關鍵的,是如何平衡公交公司等和市民之間的利益,如何讓更多服務部門的服務得以持續,讓市民得到更多實惠。
政府“錢袋子”的預算、使用、決算,自然有一套合法、合規的程序。如果說為老人辦理免費公交卡,是政府為了激活老年群體參與社會活動、激發老年人外出消費、拉動社會整體生產的一種方式,那么,如何創新管理制度和使用辦法,更科學地花錢,如何培育更多的產業,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讓更多市民,包括提供各類公共服務的群體享受改革成果,才是當下努力的方向。
不妨把目光放長遠些。攀枝花作為中國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流動人口有10多萬人。現今生活在該市的老年人,不少是因為陽光、氣溫等宜人的氣候資源而來。
近年來,攀枝花大力發展康養產業,已在教育、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推出了一系列針對“候鳥”老人的優惠便民措施。何不進一步把辦老年卡等“小民生”辦成“大民生”,吸引更多老人到攀枝花養老?到時候,康養產業的“盤子”做大了,服務的領域更多了,得到實惠,分享改革紅利的群體范圍也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