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買房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地段,選中了一個好的地段,房子價值看漲。而一個好地段在選擇的時候就要注意看其所在板塊和該板塊的發展潛力。房地產市場特別的復雜,而每一個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又不盡相同,很多的購房者不知道應該如何取舍,如何購買。以下是小編收集是相關信息,僅供參考。
朔州市2015年~2030年規劃
有點長,慢慢看,
看不完可以收藏保存哦
《朔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年)》
總體規劃主要內容如下:
一、規劃期限
本規劃期限為2015?2030年。其中:
近期2015?2020年;
遠期2021?2030年。
二、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在地域空間上分為市域、城市規劃區、中心城區三個層次。
中心城區用地規劃圖
(一)市域范圍
市域范圍為朔州市行政轄區范圍,含朔城區、平魯區、懷仁市、應縣、山陰縣、右玉縣6個區縣73個鄉鎮(含街道辦),總面積10627km2。
朔城區總體規劃?
(二)城市規劃區
城市規劃區范圍為朔州市域西南部,包括朔城區12個鄉鎮、街道辦(神頭鎮、下團堡鄉、張蔡莊鄉、窯子頭鄉、小平易鄉、福善莊鄉、賈莊鄉、沙楞河鄉及南城、北城、北旺莊、神頭街道辦)、山西朔州經濟開發區及平魯區井坪鎮和白堂鄉平朔鐵路線以西地區?偯娣e1519.5km2。
(三)中心城區
中心城區范圍為以北環(大運路)、西環(大運路)、南環、東環(世紀大道)為界圍合形成的城市發展控制空間,總面積148km2。
三、區域總體定位
中國中西部能源走廊的重要節點、環京津生態屏障地;山西省資源型城市低碳轉型示范基地、生態畜牧與特色農業創新基地、專業性商貿物流基地;晉北城鎮群煤機裝備制造基地、綠色陶瓷生產基地、邊塞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北方避暑勝地。
四、城市性質和職能
(一)中心城區性質
全國重要的綜合能源服務基地,晉北城鎮群南部中心,具有塞北文化特色、自然精致的生態園林城市。
(二)中心城區職能
重要的綜合能源現代服務基地,國家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模式探索示范區,全國城鄉一體化綜合改革實驗區,具有塞北文化特色、自然精致的生態園林城市,晉北城鎮群南部中心,全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集散功能、交通樞紐功能、創新孵化功能等顯著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三)中心城區規模
規劃期末2030年建成區面積為80km2,其中城市建設用地69.97km2,人口規模65萬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07.65m2。
五、市域城鎮體系規劃
(一)城鄉空間布局
區域空間組織形成“一核兩軸兩區”的組團型城鄉空間布局格局。
“一核”指朔州中心城區,承擔著引領東西兩區聯動發展的樞紐職能。
“兩軸”指依托大同--懷仁、應縣、山陰、朔城區?忻州北部主要交通干線的發展軸,形成縱向重要的人口、城鎮、新型產業聚集帶;依托大同北部?右玉、平魯、朔城區、應縣?大同東部主要交通干線的發展軸,形成橫向重要的現代畜牧業和現代農業聚集帶。
“兩區”為東部轉型先導區、西部保育提升區。東部轉型先導區包括中心城區、平魯區井坪鎮、山陰縣、應縣、懷仁市的平川區,是全市經濟、城鎮等發展的試驗先行區;西部保育提升區包括右玉、平魯等西部山區,重點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育。
(二)產業發展與布局規劃
產業發展策略
第一產業。發揮比較優勢,以晉北現代農業示范區和雁門關生態畜牧業經濟區建設為抓手,加快農產品加工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建設京津地區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基地。
第二產業。以煤為基、多元發展,采用低碳、循環經濟模式,以清潔能源、新型材料等產業鏈建設為主導,建設新型能源基地、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和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以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特色農產品等產業鏈建設為主導,加速發展先進裝備制造、綠色陶瓷、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新技術等產業,推進多元化發展。
第三產業。以現代服務、商貿物流、旅游休閑、文化產業四大產業為重點,提升中心城區的綜合服務能力;加強文化創新,構建以塞北文化和避暑休閑、現代物流、商貿、金融、科教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打造現代服務業基地
1、公路規劃
全面完成朔州南環、朔州中心城區東北環、西縱高速朔州境內段的建設,形成朔州境內“一橫兩縱一環”的高速公路網絡。一橫為榮烏高速,兩縱為西縱高速和大運高速,一環為朔州市環城高速。
重點進行干線公路的改建升級問題。新建雙百生態公路,建設懷仁、山陰、應縣環城路。
對縣、鄉公路進行提質升級,縣道全部達到二級,鄉道全部達到三級,專道和村道全天候通暢,提高公路網密度。
2、 鐵路及航空規劃
(1)鐵路規劃
規劃新建朔州東站福善莊鄉境內,滿足大西高鐵及北同蒲線的客貨運需求。
(2)航空規劃
建設以朔州支線機場為主、各通用機場為輔的航空運輸格局。
(3)交通樞紐規劃
按照“零距離換乘”和“無縫化銜接”的要求,規劃建設綜合交通樞紐。朔州中心城區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朔州市域內部交通樞紐,承擔部分區際間的專項運輸的樞紐職能;山陰縣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懷仁市、平魯區、應縣、右玉縣為地方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客運站、貨運站、發煤站三類客貨運節點。
六、中心城區規劃
(一)中心城區空間布局
1、發展方向
優先向北,長遠向東。
2、發展邊界
北至北環路、南至南環路、西至西環路、東至大新路與文遠路南延段。
(二)空間結構與功能布局
1、中心城區空間結構
中心城區總體空間形成“一城兩廊三區”的結構!耙怀恰敝钢行某菂^;“兩廊”指依托七里河、恢河形成兩條貫穿城區的生態廊道;“三區”指相對獨立的三個城市分區,即北城區、南城區、東城區。
2、中心城區功能布局
中心城區形成為“一主三副、一環四楔、雙帶四軸六組團”的功能布局。
“一主”指中心城區發展的動力核,即城市的綜合中心,位于七里河中段兩岸地區,四至界限為張遼路、建設路、安泰街、古北街圍合區域,總面積8.6km。
“三副”指南城、北城、東城三個片區級的文化、商業、醫療配套服務中心,分別位于振武街中段、鄯陽街中段、穆寨路南延段。
“一環”指在中心城區外圍快速路與高速路間形成一個環城生態林帶。
“四楔”指依托神頭濕地、七里河上游、恢河上游、太平湖等形成四片各具特色、由外向內滲入的楔型生態綠地。
“雙帶”指依托七里河、恢河形成的兩條生態休閑帶。
“四軸”指以開發路為中心形成的綜合服務軸,以振武街為中心形成的生活服務軸,以鄯陽街為中心形成的生活服務軸,以穆寨路為中心形成的科技文化軸。
“六組團”指振華組團、經開組團、鄯陽組團、金沙組團、太平組團、富甲組團等六個功能組團。其中振華組團以居住、公共服務為主要功能;經開組團依托經濟開發區,以科研、工業為主要功能;金沙組團為南城區重要拓展區,以居住為主要功能;鄯陽組團為城市老城區,以居住及傳統商業服務為主要功能;太平組團為城市新區,以都市生態休閑、文化創意產業為主要功能;富甲組團為外圍工業建設區。
(三)中心城區道路交通規劃
1、主干路規劃
主干路形成“九縱九橫一環”的路網體系。
2、公共交通規劃
中心城區共配備600-650輛公交車和1950輛出租車。在道路建設中應優先考慮場站、停靠站、公交行駛路線等,逐步增加公交專用道,在民福街、南垣街-雁門街-朔廣路-工業大道、張遼路、大新路四條城市快速路上建設BRT系統。
3、對外交通規劃
4、鐵路
保留北同蒲鐵路中心城區段,完善現有火車站場,形成城市交通綜合換乘站;改善大新貨運站,完善周邊道路體系;整治鐵路周邊用地及其環境,逐步在鐵路兩側形成30-50m的綠化防護帶。
5、公路
完成環城高速公路的建設,增加開發南路、開發北路、民福街、南環快速路與高速環路四個出口的建設;保留現狀客運北站,在開發南路與東橫七交叉口西北角建設客運南站,與公交總站場形成城市交通綜合換乘站。
6、長途汽車客運站
保留北城區文遠街東側長途汽車客運站,在東橫七與開發路交叉口東南側新建長途汽車客運南站。
7、航空
在朔城區福善莊鄉和滋潤鄉交界處新建朔州機場,將其建設成為晉北地區的主要民航機場,并成為太原機場的備用機場。
(四)中心城區綠化體系和景觀風貌規劃
1、總體格局
形成“一山抱城、兩河穿城、一湖映城”的山水格局,建成林、水、城共生共融的生態綠城。“一山”指洪濤山脈,“兩河”指七里河與恢河,“一湖”指太平湖。
2、綠地系統結構
形成“一環兩廊、四軸雙帶、多點”的綠化格局。
“一環”指沿城市中環快速路形成的森林景觀環線,兩側控制寬度為50m;“兩廊”指七里河、恢河濕地景觀廊道,濱河綠帶兩側控制寬度大于100m;“四軸”指沿振武街、穆寨路、鄯陽街、馬邑路形成的綠軸,兩側控制寬度為50m;“雙帶”指沿民福街、開發路綠帶,兩側控制寬度25m;“多點”指綠化網絡相交形成的綠地開敞空間,以及城市重要的景觀節點。
中心城區舊城改造與古城保護規劃
(五)舊城改造策略
抓住城市轉型發展勢頭,實現傳統商業升級;通過工業用地置換,實現退二進三;積極促進城中村、棚戶區的改造,打造新型現代住區;嚴格保護古城機理,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改善居住環境。 資料來源|朔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