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買房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地段,選中了一個好的地段,房子價值看漲。而一個好地段在選擇的時候就要注意看其所在板塊和該板塊的發展潛力。房地產市場特別的復雜,而每一個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又不盡相同,很多的購房者不知道應該如何取舍,如何購買。以下是小編收集是相關信息,僅供參考。
一個城市,如果擁有便捷的交通系統,無疑的,提高了這座城市人民生活的便捷度,同時對于人民幸福感的提升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誠然,近幾年揭陽的交通發展程度有了質的飛躍,但對于未來的交通發展,揭陽人民還有很多很多的期盼……近日,小編在整理政府文件時找到了揭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這份文件對揭陽未來的綜合交通做了詳細的闡述。
第一節 市域綜合交通
第51條 綜合交通發展目標
規劃形成由城市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生活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構成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的城市道路系統。規劃城市路網密度達到8.01公里/平方公里。其中規劃城市快速路密度達到0.54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密度達到1.52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密度達到1.91公里/平方公里,支路網密度達到4.04公里/平方公里。
第52條 區域客貨運樞紐
1.航空客運樞紐
集合航空、鐵路、GTC(換乘中心)、公路、高速、城際輕軌等多種交通方式,構建以揭陽潮汕國際機場的粵東綜合交通客運樞紐。
2.鐵路樞紐
(1)規劃建設1個鐵路綜合樞紐,為揭陽北站,包括新建梅州至潮汕鐵路揭陽北站、揭陽疏港鐵路站場、廣梅汕鐵路揭陽段改線站場、城際軌道站場。
(2)規劃建設4個鐵路客運樞紐,分別為新建梅州至潮汕鐵路潮汕機場站、廈深高鐵普寧站、廈深高鐵葵潭站、汕尾至汕頭鐵路惠來站。
(3)規劃建設5個鐵路貨運樞紐,分別為揭陽疏港鐵路大南海站場、前詹站場、普寧站場、霖磐站場,廣梅汕鐵路玉?站場。
3.水運樞紐
規劃建設惠來海港水運樞紐、地都榕江水運樞紐。
第53條 市域公路系統
1.規劃在市域范圍內構建“四橫三縱”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網和“八橫五縱”的普通干線公路網絡。
2.高速公路網包括:汕梅高速公路(橫一)、潮惠高速公路(橫二)、汕頭-湛江高速公路(橫三)、深汕高速公路(橫四)、揭陽-惠來高速公路(縱一)、揭普惠高速公路(縱二)、陸河-惠來高速公路(縱三)。規劃設置37處高速公路出入口。
3.普通干線公路網包括:G206(橫一)、S335-S228(橫二)、機場路-環市北路-X108-X097(橫三)、S237-G235(橫四)、G324-G238(橫五)、S337-G228(橫六)、惠來沿海公路-G228(橫七)、揭陽東西快線(橫八)、G235(縱一)、S236-G324(縱二)、S228-S337(縱三)、G238-惠來揭神公路改線(縱四)、S235(縱五),干線公路按照一級以上公路標準控制。
第54條 鐵路網
規劃鐵路網包括廈深高鐵、廣梅汕鐵路(包括揭陽段改線),新建梅州至潮汕鐵路、揭陽疏港鐵路、汕尾至汕頭鐵路。預留梧州至揭陽鐵路通道。
第55條 機場
揭陽潮汕國際機場規劃定位為粵東、閩西南和贛東南地區重要的干線機場。遠期發展為我國南部沿海超1000萬旅客吞吐量的大型機場,成為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空中節點。
第56條 城際軌道交通
規劃揭陽至汕頭,普寧至汕頭,普寧至惠來,揭陽北至普寧4條城際軌道交通通道,規劃潮汕機場至潮州、潮汕機場至漁湖2條聯絡線。預留揭西至揭陽、揭西到普寧城際軌道通道。
規劃區內規劃3條城市中運量(城市軌道交通)交通線路,分別為:
1.線路1:玉湖鎮?新亨鎮?揭陽北站?東陽街道?東升街道?榕東街道?漁湖鎮?溪南街道?鳳美街道??臺鎮?揭陽潮汕國際機場?潮汕高鐵站。主要聯系北部分區、中心分區和東南分區,在東陽換乘樞紐、黃岐山客運樞紐和?臺換乘樞紐與線路2換乘,在榕東換乘樞紐和漁湖北客運樞紐與線路3換乘,遠期預留玉湖鎮接梅州的軌道交通線。
2. 線路2:卅嶺工業區?白塔鎮?霖磐鎮?月城鎮?磐東街道?東陽街道?東升街道?曲溪街道??臺鎮?地都鎮。在東陽換乘樞紐、黃岐山客運樞紐和?臺換乘樞紐與線路1換乘,在揭東客運樞紐與線路3換乘,遠期預留揭陽產業轉移工業園接揭西和地都鎮接汕頭的軌道交通線。
3.線路3:仙橋街道?榕東街道?漁湖鎮?溪南街道?曲溪街道?云路鎮?玉?鎮。在榕東換乘樞紐和漁湖北客運樞紐與線路1換乘,在揭東客運樞紐與線路2換乘,遠期預留仙橋街道接普寧和玉?鎮接潮州的軌道交通線。
第57條 物流節點體系及選址
建設4個大型綜合性物流園區,分別為:揭陽空港國際物流園、大南海綜合國際物流園、普寧城北物流園、地都物流園區;3個特色物流園,分別為:揭陽五經富工業區物流園、揭東區物流中心、揭陽霖磐物流園;1個專業物流園,為揭陽循環經濟物流園區;8個物流中心,分別為:普寧英歌山物流中心、普寧科技工業園物流中心、普寧醫藥物流配送中心、揭陽北站物流中心、揭陽玉和倉儲物流中心、揭東區汽車貨運站、揭西河婆貨運站、空港快遞集散中心。
第58條 港口
規劃揭陽港口為“兩港(港區)七區(作業區)”的總體格局。榕江港區分為:仙橋作業區、地都作業區2個作業區;惠來沿海港區分為:南海作業區、神泉作業區、前詹作業區、資深作業區、靖海作業區5個作業區,F狀?臺、石頭、青嶼三個作業區遠期并入地都作業區,原址改造為客運碼頭。
第59條 規劃區城市路網
1.城市快速路系統
形成“外環+放射”的快速路系統,銜接高速公路、國省道系統,組織對外交通,形成主要功能中心之間快速機動車聯系通道,兼有出入境交通服務功能。
外環:為G206改線機場路以北段、科技大道、環市南路、機場路依次連接形成的環路,以貨運職能為主。
放射路:規劃形成9條快速路通道,主要聯系規劃區與周邊地區。為揭塘路、中德大道、G206改線機場路以南段、汕揭第二通道、蓮花大道南段、環市南路西延線、望江北路西段、G206北段、揭陽東西快線。
2.交通性主干路
交通性主干路為各個功能片區之間的重要聯系通道,集散快速通道交通,承擔主要用地功能片區間的中長距離交通聯系。
規劃形成“內環+連接線”的交通性主干路。
內環:為G206.環市北路、陽美大道、西關路、老城環路、進賢門大道、依次連接形成的環路,以城市服務職能為主。
連接線:規劃在外環路外圍形成16條交通性干路,作為外環路周邊地區之間的聯系通道。為友誼路、發展路、潮汕二環、S255、揭東北環路、G539東段、機場路、G206、環市東路、榕華大道和S236、S335西段、進站大道和陽美大道、望江北路東段、蓮花大道北段和X114、S234、富龍路。
3.生活性主干路
規劃生活性主干路42條,生活性主干路路網密度為0.81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間距按照800-1000米控制,寬度一般控制在30-60米。
4.次干路
規劃次干路網密度為1.91公里/平方公里。次干路道路紅線寬度控制在25-40米之間。
5.城市支路
城市支路道路紅線寬度為12-24米,支路網密度應達到4.04公里/平方公里,支路路徑在下層次的規劃中進一步深化確認。
6.道路交叉口
規劃高速路與快速路、快速路與快速路原則上設置立體互通式交叉;快速路與主干路的交叉口可采取分離式立交或限制次干路上的左轉與直行交通的措施,優先保證快速路上的通行需要;在城市開發密集地段,應在快速路單側或兩側設置輔路,滿足沿線用地交通出入的要求。交叉口相交道路通行的優先原則是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第60條 規劃區城市公共交通
1.構建公交快線走廊和公交干線走廊的兩級主干公交走廊體系,規劃沿55條主干路設置聯系各片區的公交走廊。
2.按照樞紐站、首末站、停保場、修理廠四個層次安排公交場站。逐步對中間站進行港灣式改造。
3.結合潮汕機場、火車站、主要長途汽車站、軌道交通站點和市級與區級中心,布置21處公共交通樞紐。其中綜合客運樞紐2處,分別是揭陽潮汕機場空地換乘中心和揭陽北站綜合客運樞紐;大型換乘樞紐8處,分別是揭陽汽車總站客運樞紐、揭東客運樞紐、玉?客運樞紐、霖磐客運樞紐、磐東客運樞紐、漁湖北客運樞紐、仙橋客運樞紐和黃岐山客運樞紐;中小型換乘樞紐11處,分別是漁湖客運樞紐、地都客運樞紐、云路客運樞紐、新亨換乘樞紐、玉湖客運樞紐、東陽換乘樞紐、榕東換乘樞紐、埔田客運樞紐、?臺換乘樞紐、中德金屬生態城客運樞紐和揭陽產業轉移工業園換乘樞紐。
4.規劃公交首末站10處,分別位于京岡街道、溪南街道、梅云街道、仙橋街道、東興街道、東陽街道、磐東街道、錫場鎮、月城鎮和桂嶺鎮。
5.規劃公交停保場7處,分別位于?臺鎮、鳳美街道、新興街道、梅云街道、揭東經濟開發區(新區)、新亨鎮和揭陽產業轉移工業園。
6.編制公交線網及公交站場專項規劃,并與城市開發和改造同步建設。
第61條 規劃區停車設施
1.預測城市規劃區2030年停車泊位需求約為76500個,其中社會公共停車泊位為15000個。
2.形成以配建停車為主體、路外公共停車為輔助、路內公共停車位為補充的停車格局,逐步建立合理的收費體制、健全的管理機制、完善的配套法規,推動停車發展走向社會化、產業化道路,實現城市整體停車供需平衡。配建停車場泊位發展規模應逐漸達到總泊位規模的85%-90%。
3.舊城區采用多途徑挖掘潛力,適度改善停車條件;新區按標準配置停車場地。優先滿足客貨運樞紐、大型公共設施、重點商業街區(舊城區除外)的停車需求。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或建設停車樓,滿足停車需求。
第62條 規劃區電動汽車充電站
與停車設施、加油(氣)站、變電站布局相協調,推進公交充電站和公共充電網絡的規劃建設,逐步形成“建筑配建充電站為主,公共充電站為輔”的電動汽車充電服務模式。
公交充電站:新建或改造已有公交場站設施應根據實際需要預留為電動公交車充電所需功能與用地面積。
公共充電站:結合交通樞紐、大型停車場、商業繁華區、旅游景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等車流密集場所,合理預留公共充電站用地。社會公共停車場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不低于10%,每2000輛電動汽車至少配套建設一座公共充電站。
建筑配建充電站: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場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不低于10%。
第63條 規劃區慢行交通系統
1.自行車系統
城市主、次干路和有條件的支路應設置非機動車專用道。沿濱水綠帶應設置自行車專用道,與綠網、水網一起形成自行車網。
2.步行系統
城市內形成完整的步行網絡。各級城市道路應設置人行步道。濱水綠帶內應設置連續的步行道,結合綠網、水網形成步行路網。鼓勵沿街建筑設置騎樓,提供舒適的步行環境。
第64條 規劃區道路交通系統海綿化建設指引
城市道路是徑流及其污染物產生的主要場所之一,城市道路交通專項規劃應落實低影響開發理念及控制目標,通過多種手段減少道路徑流及污染物外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