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四川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在四川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四川考生上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的分數在205至484分,位次為276333至39560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四川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05至484區間才能上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
一、四川考多少分能上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
1、2022年四川考生上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5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8822名;
2、2022年四川考生上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2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6333名;
3、2021年四川考生上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2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5820名;
4、2020年四川考生上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8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1400名;
5、2022年四川考生上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0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9560名;
6、2022年四川考生上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23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7436名;
7、2021年四川考生上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23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3593名;
8、2020年四川考生上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5153名;
二、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在四川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58 | 148822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理科 | 專科 | 237 | 276333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07 | 39560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文科 | 專科 | 236 | 207436 | 省政府 |
2、2021年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四川 | 理科 | 專科 | 205 | 255820 | 省政府 |
2021 | 四川 | 文科 | 專科 | 234 | 193593 | 省政府 |
3、2020年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81 | 131400 | 省政府 |
2020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484 | 45153 | 省政府 |
高考成績怎么查詢位次
1、高考成績查詢一般可以直接查詢學校網站,或者直接打電話查詢,查找一下當地的教育網是否有相關網站;
2、登錄本省的教育考試網查詢高考成績,位次和各項科目成績一起列出,名次號就是全省位次
3、省級教育信息網查。使用考號和身份證號在教育網上查高考成績時會顯示名次。
4、查詢高考全省位次,等高考成績出來后,招生考試網上會公布全省的分數段人數,可以查到。
查詢自己的高考成績,部分省份會直接顯示位次。如果沒有直接顯示位次,則需要對照前一年的一分一段表查出自己的位次。以自己的高考位次為準,如果位次處于目標大學和專業近3年位次區間靠前的位置,就代表這些專業和大學是相對比較穩妥的選擇。如果是靠后,那么錄取的把握一般不會很大。
偏遠地區的公辦二本大學有哪些
偏遠地區的公辦二本大學有齊齊哈爾大學,佳木斯大學,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呼倫貝爾學院、河套學院、赤峰學院、畢節學院、遵義師范學院、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六盤水師范學院、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安順學院;
昭通學院、隴東學院、河西學院、青海民族大學、寧夏師范學院、寧夏理工學院、伊犁師范學院、喀什師范學院、右江民族醫學院、百色學院、欽州學院;
貴陽學院、凱里學院、銅仁學院、玉溪師范學院、楚雄師范學院、曲靖師范學院、普洱學院、紅河學院、大理學院、昆明學院、保山學院、文山學院等。這些地區的院校錄取分數線相當要低一些,相比之下還是不錯的。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嘗試填報。
三、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最新介紹
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Hebe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簡稱“河北科工大”,隸屬于河北省人民政府,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全日制本科高校,是新時期國家設立的本科職教試點學校。學校坐落在河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京津冀城市群節點城市、冀中南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物流樞紐——河北省邢臺市,這里是五朝古都、元代科學家郭守敬的故鄉,文化底蘊深厚,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資訊發達。 學校的前身邢臺農業機械學校始建于1979年,歸屬國家農業機械部。1982年更名為機械工業部邢臺機械工業學校,1983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工業學校,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1991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以軍需工業學校為依托成立邢臺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開展高職教育改革試點;1994年學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工業高等專科學校,1997年教育部批準學校率先以“職業技術學院”規范更名為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同年總后勤部批準學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工業學院。2002年學校由總后勤部移交河北省成為省屬高校,2021年教育部批準以邢臺職業技術學院為辦學主體,與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合并轉設,成立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 學校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定*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在辦學過程中,學校始終傳承弘揚軍隊辦學作風,遵循“德能并蓄,敏行擔當”的校訓,堅持“雷厲風行,團結奉獻,實干創新,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在各個領域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1991年承擔原國家教委高職教育試點任務,2000年成為國家第一批示范性職業技術學院重點建設單位,2006年12月,學校被教育部、財政部確立為全國首批28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立項建設院校之一,2009年以優秀成績通過驗收,成為全國第一批河北省第一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2010年榮膺“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2017年成為全國第一批“國家優質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教育部首批學徒制建設單位,2017年入選“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入選“全國高校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2019年入選全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50強”、“教學資源50強”、“服務貢獻50強”、“育人成效50強”,獲批成為國家首批優質校,入選國家“*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雙高計劃”)序列。 學校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服務國家軍民融合和雄安新區建設,對接河北省主導產業,構建“一體兩翼”專業布局,建設主體專業群,設有汽車工程、服裝工程、機電工程、電氣工程、建筑工程、信息工程、藝術與傳媒、經濟管理、會計、資源與環境工程等10個系,開設汽車工程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服裝工程技術等10個本科專業,開設建筑工程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市場營銷、會計、環境工程等40余個高職專業。校企合作建有設備先進、軟硬配套,融教學、實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研發多功能一體的校內實訓中心11個,建有實驗實訓室272個,總面積超過14.9萬平方米,建設校外實踐基地557個;學校獲批河北省軍民融合產學研用示范基地,擁有河北省閥門智能制造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中小型非標裝備技術創新中心、河北省服裝個性化定制技術創新中心等省級平臺14個;邢臺市物聯網應用技術創新中心、邢臺市先進生產性服務業協同創新中心等市級研發平臺9個,與區縣政府、企業合作,建設技術服務站、引企入校研發機構、校級重點研發平臺35個,實施校地融合,開展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師生應用技術成果產出成效突出,專利長期位列《中國高職院校專利產出排行榜》河北省同類院校首位。 學校始終站在教育教學改革第一方陣,堅持“技術立校,軍風育人”的辦學理念,創造了高等職業教育的“邢臺模式”,形成了“軍人作風+職業素養” 的人才培養特色。學校建有*高水平A檔專業群1個、國家級專業10個、省級專業群6個、省級專業9個。主持1個、參與8個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國家精品課程15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2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國家規劃教材42部。完成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研究課題7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47項,年完成橫向科研項目百余項。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5項。學校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與知名企業集團、原軍隊保障性企業及科研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不斷重塑新時代“邢臺模式”新內涵,創新“分流培養、分類成才”育人模式,實施“企業研發進校,學校設站進區”舉措,搭建了師生協作“守敬創新工作室”,杰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成效顯著,畢業生以過硬的業務素質和職業能力受到用人單位歡迎,平均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 學校注重吸納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和先進教育標準,先后與澳大利亞、日本、英國、美國、德國、泰國、南非等國家開展校際合作。2015年3月,學校與德國施馬卡爾登應用技術大學聯合開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汽車電子技術、電氣自動化等4個專業的學歷教育合作辦學項目,學校在施馬卡爾登應用技術大學成立了河北省首家大學生海外實習基地和海外師資培訓基地,在中德職業教育合作中持續發揮排頭兵作用。與泰國合作成立中泰語言與技術中心,設立“守敬工坊”推進海外辦學,成功舉辦三輪“泰國職業教育師資高級研修班”,成為河北省首家在國內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職業教育師資的高職院校。中德合作辦學項目入選河北省高水平職業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案例,中泰語言與技術中心入選“中國—東盟高職院校特色合作項目”首批籌建合作院校。 學校整合多方資源,積極搭建平臺,以特色優勢服務職教、以優質資源貢獻職教。牽頭成立了軍民融合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發展聯盟、河北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聯盟、河北省服裝職教集團、河北省汽車職教集團和河北省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聯盟,聯合邢臺市委黨校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 目前,學校占地1600余畝,建筑面積47.6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6億元,藏書128萬冊,建有大型圖書館、體育館、標準運動場、千兆位校園網;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名,其中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000余名,泰國、喀麥隆等國留學生百余人;師資力量雄厚,教職工1100余名,其中,教授70余名名、副教授230余名,各級教學名師45名,在各級教學指導委員會任職的教師20余名,70%以上的教師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專業課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89.45%;聘任企業骨干、行業人才兼職教師220余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名,河北省各類教學名師22名,省管優秀專家、省“三三三人才”12名,教師各類比賽獲國家級獎項75項。建有國家級專業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省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4個。 “十四五”期間,學校將在本科層次職業技術大學建設的新起點上,立足邢臺、面向河北、輻射京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堅定不移的把學校打造成面向區域經濟發展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研發服務基地,凝心聚力扎實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建成本科職教改革成效顯著、支撐區域發展強勁、國際化程度明顯提升的高水平職業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