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四川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六盤水師范學院在四川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四川考生上六盤水師范學院的分數在472至503分,位次為131622至30640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四川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72至503區間才能上六盤水師范學院。
一、四川考多少分能上六盤水師范學院
1、2022年四川考生上六盤水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7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1622名;
2、2021年四川考生上六盤水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8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0770名;
3、2020年四川考生上六盤水師范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9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9454名;
4、2022年四川考生上六盤水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2677名;
5、2021年四川考生上六盤水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2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640名;
6、2020年四川考生上六盤水師范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140名;
二、六盤水師范學院在四川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六盤水師范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72 | 131622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16 | 32677 | 省政府 |
2、2021年六盤水師范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85 | 120770 | 省政府 |
2021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20 | 30640 | 省政府 |
3、2020年六盤水師范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92 | 119454 | 省政府 |
2020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03 | 31140 | 省政府 |
高考理科多少分才可以上二本
根據對各省歷年高考成績的分析,預計2023年理科二本的分數線將在400-450左右。但是每個省份的二本分數線也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的,所以,理科二本的分數線的高低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下面整理了部分省份2022年理科二本先,供大家參考。
安徽省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435分;江西省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440分;
河南省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405分;廣西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343分;
四川省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426分;貴州省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360分;
云南省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430分;陜西省理科二本最低錄取分數線:344分。
高考怎么用一分一段表看位次
考生可以找到本省的教育考試院官網,進入到高考成績查詢界面,一般旁邊會有位次排名情況,數字反映的就是高考位次。也可以結合各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一分一段表”的文章,考生可以登錄各省教育考試院官網查看這個表格來確定自己的位次。
詳細的查看方法如下:
1、在電腦的百度上輸入某某省教育考試院,找到其官方網站以后點擊進入。
2、進入到該網站以后輸入成績分檔表,點擊查詢按鈕。
3、在出現的檢索結果中可以看到查找到的不同年度成績分檔表,點擊進入。
4、頁面跳轉以后可以看到該成績分檔表的附件,點擊進入。
5、此時頁面跳轉以后進入到成績分檔表界面,在此即可看到一個分數對應的人數以及排名情況了。
考生位次,則是原高考基于文理分科、分批招生錄取規則而形成,是分文理和分批排名的。新高考,同一個考生在同一類別里只有一個位次,原高考,同一個考生可能有多個名次。
三、六盤水師范學院最新介紹
六盤水師范學院地處有“中國涼都”之稱的貴州省六盤水市,是“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9年由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六盤水師范學院,2013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單位資格,2015年列為貴州省向應用型轉型發展試點院校,201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被列入貴州省“十三五”新增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2017年加入全國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目前與遼寧師范大學、貴州師范大學、大連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 學校占地面積1310畝,建筑面積近37.25萬平方米,與明湖國家濕地公園融為一體,被譽為“貴州最美大學校園”。被授予全省“安全文明校園”,2017年被評為“全省文明校園”。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1億元,各類館藏圖書174余萬冊,全校教職工940人,其中正高75人,副高249人,博士82人,碩士485人,“雙師雙能”型教師8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核心專家1人,寶鋼優秀教師1人,市管專家58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 學校設有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外國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物理與電氣工程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礦業與土木工程學院、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音樂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5個二級學院,44個本科專業,涉及工學、教育學、理學等10個學科門類,部分專業實行大類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1450余人,成人教育學生4500人左右。 近年來,承擔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等45項,獲貴州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7項,獲批貴州省一流大學一期重點建設(培育)專業1個、一流課程4門;獲批貴州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有省級區域內一流建設培育學科1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重點學科、重點支持學科7個。建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人文社科示范基地2個,省級眾創空間1個,貴州省普通高校特色重點實驗室、2011協同創新中心、工程中心等科研平臺6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6個;有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貴州省普通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0個、市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7個。升本以來,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80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項,省部級項目247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13項。有六盤水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中心等11個學術研究機構,125個產學研合作基地和實習實訓基地,是貴州省省級教師發展中心、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基地。 學校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質量為根本”的辦學理念,秉持“厚德博學,范行求真”的校訓,弘揚“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倡導“團結實干,創新超越”的校風、“勤勉治學,立德樹人”的教風、“勤學善思,健體強能”的學風。在全國大學生各類競賽活動中,獲國家級獎項180項,省部級獎項430項,獲授權專利8項。2012年獲“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二等獎1項;2018年獲“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計劃賽銀獎和公益創業賽銅獎各1項;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別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1項。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建成“中華魂”文化浮雕墻、“科技之路”文化浮雕墻等,校史館是貴州省優秀文化育人基地。學校被貴州省綜治辦、省公安廳、省教育廳授予全省“安全文明校園”;2017年,被評為“全省文明校園”;2018年,被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全國優秀單位、全國優秀新聞宣傳單位、高校優秀傳播獎;2019年8月,在貴州省2018年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檢查中榮獲優秀等次;2020年獲全國高招服務創新獎( 本科)、全國院校品牌影響力獎。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堅持以轉型發展為主線,以內涵建設,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大力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改革開放、文化引領、梯次推進”六大戰略,認真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五大職能,著力培養教師、工程師等應用型人才,構建多科性學科格局,為建成一所特色鮮明、部分學科專業在同類高校中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性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而不懈努力。(數據更新至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