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四川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萍鄉學院在四川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四川考生上萍鄉學院的分數在469至496分,位次為138056至3338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四川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69至496區間才能上萍鄉學院。
一、四川考多少分能上萍鄉學院
1、2022年四川考生上萍鄉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2837名;
2、2021年四川考生上萍鄉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6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8056名;
3、2020年四川考生上萍鄉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8052名;
4、2022年四川考生上萍鄉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3387名;
5、2021年四川考生上萍鄉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4178名;
6、2020年四川考生上萍鄉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5918名;
二、萍鄉學院在四川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萍鄉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71 | 132837 | 省政府 |
2022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15 | 33387 | 省政府 |
2、2021年萍鄉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69 | 138056 | 省政府 |
2021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515 | 34178 | 省政府 |
3、2020年萍鄉學院在四川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484 | 128052 | 省政府 |
2020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496 | 35918 | 省政府 |
高考的省排名有什么用
排名能夠說明個人分數在全省學生中的位置,可以根據排名去更好的填報志愿。
高考招生按比例分配錄取,把全省排名與各個高校的招生人數與往年錄取情況作參照,可以知道自身能報考哪些層次的學校。根據分數按百分比劃檔,一、二本線不是說考多少分過線就可,其實排名更重要。
排名決定了個人分數段及排名附近分數段人數、密集程度。兩者幫助估計志愿報考形勢,具體可以進行各種估計揣測,以求報考志愿穩妥。排名和分數段密集程度都是初步劃定志愿范圍后的參考和輔助。
高考后做近視手術能不能報軍校
做了近視手術后是可以報考軍校的,但注意必須是在手術后半年且沒有并發癥的情況下才可以報考,如果是高考后去做完近視手術,接著報考軍校的話是不可以的。
通過激光類手術進行視力矯正,只要矯正達標任何一眼裸眼視力達到4.9,術后半年以上無并發癥,眼底正常,則為軍校檢查合格。
每年高考是6月7號左右,填報志愿一般在6月下旬,高考志愿提交后,軍校招生放在提前批,所以軍校的體檢工作也會在6月底或者7月初也將展開。
三、萍鄉學院最新介紹
萍鄉學院坐落于中國近代工業主要發祥地之一——江西省萍鄉市。 1898年創辦的萍鄉煤礦,是當時中國“十大廠礦”之一。萍鄉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海綿城市試點城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蘆溪縣是中國最大的電瓷產業基地;湘東區是中國工業陶瓷重要生產基地。萍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古享有“讀書之鄉、教育之邦”的美譽;儺面具、儺舞、儺廟“三寶”俱全;中國佛教五家七宗之一的楊岐宗遠播日本、韓國和東南亞;武功山十萬畝高山草甸被譽為“云中草原、戶外天堂”。萍鄉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發源地、中國少年先鋒隊的誕生地、秋收起義的策源地和主要爆發地。 萍鄉學院是一所以工學為主,文理為基礎,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學校溯源于1941年創辦的省立萍鄉簡易師范學校,1949年更名為萍鄉師范學校,1978年開辦大專班,1982年成立萍鄉教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萍鄉高等專科學校,2013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萍鄉學院。2017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80載辦學春秋,為社會輸送了10余萬名畢業生。首屆畢業生劉天泉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升本以來,學校秉承“厚德至善、勵學篤行”的校訓精神,堅持立足萍鄉、面向江西、輻射全國、文理為基礎,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重點發展材料、機械和教育類專業,致力于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牢固樹立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構建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發展態勢良好,辦學水平和社會聲譽提升迅速,本科辦學初見成效。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高校美育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綜治工作先進單位、第一屆江西省文明校園、萍鄉市服務地方經濟突出貢獻單位等榮譽稱號。2015年被列為江西省首批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試點院校,是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聯盟成員。 學校設有12個二級學院,涉及工學、文學、理學、教育學、管理學、藝術學、法學、歷史學等八個學科門類的32個本科專業。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2447人,其中本科生11596人。 校園占地面積1200畝,校舍建筑面積33.14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19.46萬平方米。有教學實驗實訓室167個,校外實習實踐實訓基地175個。建有省級柔力球訓練基地和省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265.43萬元,館藏紙質圖書129.22萬冊,電子圖書150余萬冊。校園網絡覆蓋全校范圍,網絡出口帶寬8100Mbps。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852人,其中博士60人,正高職稱48人,副高職稱148人。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江西省高校教學名師、“西部之光”學者、江西省“百人遠航工程”等人才工程人選30余人。 學校現有省級一流專業1個、校級特色專業10個,省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省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9門,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9門,省高校“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門。2013年以來立項全國教育規劃課題1項、江西省教育規劃課題31項、江西省高校教改課題67項,獲江西省教學成果獎4項。 學校面向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升本以來投檔線均高于控制線25分左右。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江西省電子電腦大賽等比賽中屢創佳績。近年來,參加省級以上各類競賽444人次,其中獲全國一等獎4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10項,國家級共計27項;省級一等獎37項、二等獎56項、三等獎80項,省部級共計173項。學生研發冰壺堡等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26項,在SCI、EI等期刊發表論文11篇。依托大中型企業和事業單位開展實習(實訓),增強了學生實踐動手和創新創業能力,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好評和社會各界歡迎。 學校對接地方產業,著力建設了江西省工業陶瓷重點實驗室等5個省級科研平臺和海綿城市研究院等4個校級科研平臺。學術氛圍日益濃厚,舉辦了第三屆“漢冶萍”國際學術研討會、首屆海峽兩岸儺文化學術研討會等20余次大型學術研討會。升本以來,立項省級以上課題49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6項、國家社科基金1項、全國教育規劃課題1項、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項目2項、國家語委課題5項;編制行業標準6項;發表論文1614篇,其中SCI論文81篇,EI期刊論文21篇;編寫教材、出版專著141部;獲發明專利授權6項。 風好正是揚帆時。立足新建本科院校實際,學校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具備了應用型高校的基本形態,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融入地方發展,對接產業需求”等方面初步形成辦學特色。面向未來,學校將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強化內涵建設,加快推進轉型發展,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應用型本科高校。 (2021年12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