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農業大學簡介
山西農業大學是我國著名的高等農業學府,建國前山西省兩所本科高校之一,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權、第七批獲得博士學位授權的高校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高校,省政府與農業部共建高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國家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高校,山西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百年學府,歷史厚重。學校始建于1907年孔祥熙創辦的私立銘賢學堂,后發展為私立銘賢農工專科學校、私立銘賢學院,與山西大學堂一起,開創了山西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1951年改私立為公辦,成立山西農學院;1979年更名為山西農業大學,成為改革開放初全國99所重點大學之一。在110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立足山西,面向全國,服務“三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科技創新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推進文化傳承與創新,為山西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鑄就了“崇學事農、艱苦興校”的辦學精神,積淀了“甘于奉獻、敬業樂教”的教風,培育了“勤奮學習、注重實踐”的學風。建校以來,培養了13萬余名各類人才,分布在大江南北,各行各業。學校培養了一大批革命家、政治家和黨政干部,如太谷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張維琛,原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副館長趙振鑫、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郝德青、中央黨校副校長侯維煜、外交部紀委副書記朱霖、八路軍129師新編第10旅30團政委馬定夫、吉林省委書記王大任、河南省委書記張樹德、北京農業大學校長安民、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譚紹文、山東省委書記高克亭、交通部部長李清、國家海洋局局長羅鈺如、山西省政協*鄭社奎、山西省政協*金銀煥、山西省紀委書記馮芝茂、山西省政協副*湯?德、山西省政協副*聶向庭、山西省人大副主任張銘等;培養了一大批科學家,如2012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鄭哲敏,中科院院士王志均,中科院院士席承藩,中科院院士郭承基,工程院院士朱尊權,中科院院士莊文穎,中科院院士高福,全國著名大豆育種專家王綬,養豬專家張龍志,養羊專家呂效吾,養牛專家冀一倫,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總干事王韌等。
農科為基,特色鮮明。現有農學院、動物科技學院、林學院、園藝學院、資源環境學院、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文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軟件學院、城鄉建設學院、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部)、中德學院、信息學院等教學單位。學科專業涵蓋了農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藝術學、教育學等9個門類。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4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5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3個,省級優勢學科1個,省級特色學科4個,“1331”工程優勢學科1個,省優勢學科攀升計劃學科1個,省服務產業創新學科群1個;本科專業65個;成人函授本科專業11個,成人函授專科專業6個;主考的自學考試本科專業4個。
2、山西農業大學比較好的專業名單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農學、動物醫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園藝、動物醫學、農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
省級特色專業: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林學、動物科學、土地資源管理、農村區域發展
省級優勢專業建設項目:農學、動物醫學、植物保護、農業資源與環境、園藝、動物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省級品牌專業:農學、植物保護、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林學、園藝、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林經濟管理、土地資源管理、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
3、山西農業大學所有的專業名單
學院 | 專業 |
---|---|
農學院 | 農學、植物保護、農藝教育、動植物檢疫(植物檢疫方向)、制藥工程、種子科學與工程、植物科學與技術、農學(功能農業方向) |
動物科技學院 | 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草業科學、水產養殖學、動植物檢疫 |
林學院 | 林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園林、森林保護、生態學、林學(森林康養方向) |
資源環境學院 | 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環境科學、地理信息科學、土地整治工程 |
園藝學院 | 園藝、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園藝(花卉與景觀設計方向)、園藝(藥茶方向) |
工學院 |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農業電氣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交通運輸、車輛工程 |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 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葡萄與葡萄酒工程、食用菌科學與工程 |
經濟管理學院 | 農林經濟管理、農村區域發展、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旅游管理 |
文理學院 | 英語、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化學 |
公共管理學院 | 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法學、勞動與社會保障 |
體育學院 | 休閑體育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中藥資源與開發 |
軟件學院 | 軟件工程、數字媒體藝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 |
城鄉建設學院 | 土木工程、農業建筑環境與能源工程、城鄉規劃、農業水利工程、風景園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