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3月5日是毛*號召全國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日子。雷鋒,這位偉大的戰士,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他所做過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平凡的!以下是為您整理相關內容,歡迎參考閱讀!
2017年同上一堂課觀后感750字
《雷鋒告訴我》首先介紹了雷鋒同志的生平:1940年12月18日雷鋒出生于湖南望城縣一個貧苦的家庭。很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哥哥相繼去世,雷鋒成了孤兒。年僅7歲的雷鋒自力更生,艱難地活了下來。
家鄉解放成后,雷鋒擔任兒童團大隊長。1957年,他又光榮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60年,雷鋒終于如愿穿上軍裝,成為一名新兵。在部隊上他不僅努力鉆研技術,而且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要是對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最可貴的是,他幫助別人后從不留名,總是默默離開。
可令人痛心的是1962年8月15日,年僅22歲的雷鋒同志不幸因公殉職,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雖然他走了,但是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卻被傳承了下來。1963年3月5日毛澤東曾為雷鋒題詞及發表號召,此后每年的3月5日都成為官方指定的“學雷鋒日”,雷鋒的名字響遍全國。“學雷鋒,做好事”也成了對“雷鋒精神”最好的詮釋。
后來楊威又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學雷鋒,不僅僅是做一兩件好事那么簡單,而是要向雷鋒同志那樣立足本職,全心全意為
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
對于雷鋒的名言“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每個人都很熟悉,但在今社會,這種精神尤為重要。我們作為一名普通的少先隊員應該怎樣學雷鋒,就更值得我們深思。
我認為我們小學生學雷鋒,首先要學習做一個雷鋒那樣的自力更生的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幼兒園老師就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可捫心自問,我們又有幾人真正的做到了呢?所以我決定,從現在開始,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向別人請教后學著做。至少在生活上做到自理,不再麻煩父母。
其次,我認為學雷鋒,還要學習做一個雷鋒那樣的好人。學雷鋒,不僅在于你今天有沒有做好事,更應該側重于反思今天有沒有做不符合行為規范或不利于別人的事。如果,每個人每天都能做這樣的反思,那么我相信“人人都是活雷鋒”就不僅僅只是一句歌詞,而是一個和諧共贏的美好社會了。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成為雷鋒那樣的自力更生的好人而努力吧!
同學們,請和我一起宣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2017年同上一堂課觀后感750字
《同上一堂課》賦予了學生課堂獨特的感染力和傳播力,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筑牢了培育和實踐*的文化根基,充分體現了茁壯心靈的育人功能。本期內容分三個部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紅教師徐川圍繞“堅持理想信念打好青春底色”的主題,深刻闡述了理性愛國的含義,激勵同學們以思想素養為馬,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期望,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遠。
武漢大學“85后”教授鄧鶴翔以一個科研工作者的虔誠與堅守,鼓勵同學們在學習中一定要積累和堅持,并勉勵學生“應將人生能力與思想素質雙向發展,才能成就人生的高度”,“在追夢之旅上,興趣是理想的導航燈與催化劑,只有做好最想成為的自己,才能創造最好的社會”。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史鐵林,把新時期雷鋒精神的實質內涵和時代價值融匯到課堂之中,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自覺培育和踐行*。
我校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弘揚傳承雷鋒精神,將*宣傳教育融入青少年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通過撰寫觀后感,表彰身邊學雷鋒典型,主題班會等系列活動,進一步將學雷鋒活動常態化。
2017年同上一堂課觀后感750字
3月9日上午8時,我們全班同學觀看了專題教育片《同上一堂課:雷鋒告訴我》,使我深受感動。
課堂上奧運冠軍、體育明星楊威作為第一位演講“老師”率先登臺,以不懼挑戰、為祖國榮譽拼搏的經歷為主線,用簡單樸素而又風趣的語言作了一場激情洋溢的的勵志演講,贏得了全場陣陣熱烈的掌聲。他還與同學們親密互動,首次在全省中小學生面前展示奧運金牌,鼓勵我們在困難面前堅持夢想、砥礪不屈踐行雷鋒精神。
堅守平凡的“心靈導盲師”張龍則給同學們分享在盲校默默扎根組建武漢盲童啟明藝術團,開設形體訓練課的親身經歷。她用開創性的方式幫助盲童打開認知世界的窗口,用她對盲童無私奉獻事跡告訴我們,“雷鋒不只是一個名字,更是一種精神;雷鋒精神不止是一種奉獻,更是一種責任”。
最后一位壓軸上場的主講“老師”是湖北省慈善形象大使孫汀娟,她用集善成山,匯聚社會愛心共同拯救“1斤半早產兒”壯壯的故事,結合她自身的實際行動為孩子們詮釋新時代的雷鋒精神,扶貧濟困、樂于助人的雷鋒精神就在你身邊,人人都能做新時代的雷鋒。短短數分鐘,在孫汀娟極富感染力的演講中,流露出來對學生們的諄諄教誨、殷殷叮嚀,讓我們無不倍受感動。演講最后,她深情寄語,希望我們在新的學期以及今后的人生中,都能將雷鋒精神作為動力,不斷進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從小就要樹立遠大理想,從小學好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向雷鋒爺爺學習,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像奧運冠軍楊威那樣堅持夢想,勇奪第一,像張龍老師那樣無私奉獻,幫助他人,像慈善形象大使孫汀娟那樣熱心公益,奉獻愛心。學雷鋒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傳承雷鋒精神,為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學雷鋒”社會道德新風尚而努力。在學習中,我們去幫助差生,使他們成績好起來,自己同時又復習了所學的知識,不是一舉兩得么?而且,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對手不是眼中釘、肉中刺,而是讓自己進步的一個階梯,我們不應該敵視對手。
2017年同上一堂課觀后感750字
今天,我在家里認認真真看了《同上一堂課》,我看了之后的感觸,可是一言難盡的。這一堂課的主題是“誦讀經典,照亮人生。”
一開始,主持人請三個同學回答出*是什么,他們依次回答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然后,主持人播放出了一個課件,內容是這樣的:
也許,你還理解不了一葉知秋。
也許,你還體味不到壯志難酬。
也許,你還不清楚什么是牽掛。
也許,你還沒嘗過什么是鄉愁。
但是,你一定知道,李白、杜牧、歐陽修。
你打小就背過“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經史子集,在兒時的記憶里,點滴滲透。
傳統文化也在千年傳承中,成為了我們的基因,靜候著我們的回首„„
當主持人宣布誦讀經典,照亮人生?*教育正式啟動后,說:“接下來讓我們用婦孺皆知的詩歌,去重溫古典的韻律和美好。”《春曉》的花落繽紛;《憫農》的汗水漣漣;《登黃鶴樓》的黃河奔波;《沁園春?雪》的江山壯美。從清新婉約到慷慨豪情,從自然規律到家國情懷。這一首首古詩,讓
我感覺詩情畫意的景象在我眼中。
四首古詩過后,我又聽到了一些古人說的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這些句子,在我的心里,印象深刻。
看完后,我深有感想:一首古詩,它不僅是古人用思想與知識凝結成的結晶,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經典。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些經典刻在心里,變成珍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