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輔警改革方案最新消息,2017年廣東輔警改革關于工資待遇福利標準
新快報訊記者董芳報道昨日,廣東省政府官網發布了《廣東省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辦法》明確了輔警應該履行的職責,以及不得從事的工作。并明確在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招聘公安烈士和因公犧牲公安民警的配偶子女等人群。
須在警察的指揮和監督下開展工作
《辦法》指出,警務輔助人員統稱輔警,包括勤務輔警和文職輔警。輔警不具有人民警察身份,必須在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的指揮和監督下開展警務輔助工作。輔警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受法律保護,相關法律后果由其所屬公安機關承擔。
《辦法》明確了輔警應該履行的職責。包括協助疏導交通,勸阻、糾正交通安全違法行為以及取證;協助開展戒毒人員日常管理、檢查易制毒化學品企業、公開查緝毒品;參與滅火救援,協助開展消防監督管理;并且可以在人民警察帶領下駕駛警用汽車、摩托車、船艇、航空器等警用交通工具。同時《辦法》也明確了輔警不得從事的工作,包括以自己名義執法。
同等條件下優先招聘烈士配偶子女等
在招聘方面,《辦法》規定,年滿18周歲、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都可以應聘輔警,招聘時,在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招聘公安烈士和因公犧牲公安民警的配偶子女、在職公安民警配偶、退役士官士兵、見義勇為積極分子和先進個人、警察類院校畢業生、具有崗位所需專業資質和專門技能的人員,以及符合崗位要求的就業困難人員。
對于工作中表現突出,有顯著成績或者特殊貢獻的輔警,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特別優秀的輔警報考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位的,應當給予適當照顧
)“以前,工作干好干壞沒區別,更別提獎金了。現在,干好了就有獎勵,大家積極性都特別高。”11月30日,在廣西東興邊防派出所輔警績效考評講評會上,“輔警之星”代表蘇德偉獲得200元績效獎勵,并發表獲獎感言。上個月,他動員群眾上交了一支非法槍支,還獲得了500元專項獎勵。
“輔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以往與民警之間的單純的‘上下級’關系,營造‘共同合作,積極進取’的氛圍。”據該所教導員黃寶介紹,東興邊防派出所是防城港邊防支隊業務量最大的派出所,2017年,辦理的案件量占整個東興市公安局業務量的三分之一。目前,該所共聘用輔警25人,是全區邊防派出所輔警人數最多的單位。為有效管理輔警隊伍,激發輔警主人翁意識,年初,東興邊防派出所按照“層級管理、權責分明、區別待遇”的工作思路,試點推行輔警準軍事化管理改革。“管理、保障、考核、激勵”四管齊下,重點解決輔警分工不清、責任模糊,層級不明、指揮不暢等問題,極大地推動輔警工作的積極性。
層級管理,提升輔警工作效能
沒有管理就沒有戰斗力。年初,該所在輔警當中公開選聘隊長、指導員、小組長,明確層級管理和量化考核制度,強力扭轉輔警隊伍“松懶散”現狀。
“以制度為牽引,理順輔警與民警的工作關系,讓輔警明白自己在干什么,能干什么、干得如何,提高輔警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效率。”據黃寶教導員介紹,除了定人定崗之外,輔警隊伍可以根據任務的要求,內部機動分配工作。另一方面,暢通民意渠道,輔警參加每周、每月的績效通報會,定期總結工作情況,并提出建議和意見,良性循環的管理體系逐漸成型。
輔警隊隊長楊陽用“散工”形容改革之前的自己,“不推不動,一推才動,民警讓做什么就做什么,民警忙顧不過來安排,我們就等著下班。”改革后,他除了負責現場相片拍攝及整理收集之外,還競聘上崗成為了隊長,現在一有拍照需要,他都會主動跟進,為了完成分內工作,也為了給其他輔警做好榜樣。
作為隊長,楊陽要根據所里每階段任務細化分配給其他輔警,通過績效管理輔警隊伍。民警需要輔警協助工作時,由他來統籌安排。為此,楊陽在所長的指導下,制定了輔警考評工作表,從早晨協助清查出租屋、采集信息,到下午協助巡邏,值班,再到晚上協助巡邏、抓捕,項目和內容詳盡又科學。第二張的附件是每名輔警上交的月績效考評報告表,又分為“已完成”“未完成”“超額完成”三個部分,各自工作內容羅列得清清楚楚。如此嚴密的工作制度,脫崗偷懶幾乎不可能發生。
主動放權的改革,大大激發了輔警工作的積極性,使整個隊伍煥發了新面貌。今年,輔警積極發動群眾上繳非法槍支11支,提供線索破獲各類案件26起,涉黃涉賭的任務數提前完成。
才盡其用,搭建輔警成長階梯
“東興邊防派出所會成為你們每一個人的平臺。”這是改革大會上,黃寶教導員對全所的輔警的承諾,輔警們的表現也讓全所官兵刮目相看。“之前完全沒有想到他們還有這樣的才能,改革后的幾個月,每名輔警身上的特長,似乎一下就凸顯出來了。”
“國防教育啟動儀式”是今年東興邊防派出所的一臺大戲。儀式現場,輔警高源蔓發揮了很大作用。她時而安排其他輔警成員布置會場,時而引導嘉賓及學校老師同學們有序排隊。面對老師、家長、學生數百號人,她毫不怯場,有條不紊地按照計劃開展工作,活動結束后,大獲好評。此前,她還是辦公室里的“打雜小妹”,工作也只局限在打打文件,抄寫材料,能夠組織配合所里完成大型活動,是她從前沒想過的。
高源蔓是所里的老輔警,她在內勤崗位上一干就是6年多,經驗豐富,能力也強,得知輔警改革后,她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報名參加了輔警副隊長的競聘考試。一直到宣布任職命令大會上,仍不敢相信自己通過了崗位競爭,成為輔警隊的指導員,保證隊伍思想穩定是“高指導”的工作之一,而她也在和隊員談心的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溝通和協調能力。
準軍事化管理是輔警隊伍最直觀的變化。改革后,輔警和廣大官兵一樣,也要定期進行點名、訓練以及業務培訓,上班期間著裝要統一,規范言行。這樣的管理模式,對作為退伍老兵的凌欽章來說,駕輕就熟。
“向右看齊,向前看!”“齊步走擺臂練習,1、2、1……”操場上,凌欽章正組織全所輔警進行列隊訓練。每周二和周四下班后,全所輔警都要統一進行業務培訓。除了隊列訓練,派出所工作中常遇到對嫌疑人的抓捕、搜身以及自身安全的防范等實戰訓練,都是必要的培訓項目。培訓教員除了所里的官兵外,還包括具有實戰經驗的凌欽章。
他高興地說:“在訓練過程中,我自己變得自信起來,通過和大家一起訓練,共同進步提升,我們輔警隊伍凝聚力也越來越強!”
東興邊防派出所的輔警改革,不僅給輔警搭建一個施展能力的平臺,也給他們創造成長成才的機會。該所開展的45次活動中,輔警參與策劃的就有35起。外勤輔警參與的清查抓捕行動共150次500人,軍事素質過硬,均無人傷亡,而進出辦案區的兩千余名嫌疑人,在其搜身及人員信息采集等工作,輔警也發揮了巨大作用。所長梁善軍說:“從集體的角度來說,改革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從個體的角度來說,讓輔警們提升成就感和獲得感也是原因之一。”
保障權益,打消輔警后顧之憂
“以前覺得做多少,都是為別人做,民警或單位得到評獎,對我們來說也沒什么意義。現在就不一樣了,感覺到被當成了單位的一份子,我們功勞不再歸列入民警的成效,而是變成了自己得以晉升的基礎。”隊長楊陽發的一番話,道出了所有輔警的心聲。他說,輔警在執法單位工作,卻沒有執法權;與民警一樣,也擔負著巡邏防范、服務群眾的任務,可身份總是遭到質疑。不僅如此,網上類似“輔警是臨時工”“輔警都要背黑鍋”的負面消息大大地挫傷了輔警的積極性。
為提高輔警社會保障,該所替所有的輔警繳納五險,購買商業保險,并積極爭取市政府的支持,設立輔警專項經費,保證輔警工資在原來的基礎上平均提高20%。在經費發放上,根據能力及職務的不同,將輔警劃分為三個級別,工資則由級別工資、職務工資、基礎工資、工齡工資等4個項目構成,每月績效考評排名居前30%的優秀輔警,還會拿到100元-300元不等的績效獎勵工資,而排名末位則扣除相應的工資。
“通過努力,我們輔警也有上升的空間。在單位,輔警共分為領導、骨干以及普通輔警三層,只要堅持干,就會有提拔的可能,當然,干不好,也會有被降職的可能。”楊陽發介紹,改革后,明確輔警和民警的職責分工,從外部解決“臨時工背黑鍋”的問題。“亮作為,比貢獻”等活動幫助全所官兵正確對待輔警的工作及價值,也有利于輔警融入單位集體中。這樣,輔警與民警之間相互配合越來越緊密,關系越來越順暢。輔警工作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和尊重,輔警隊伍形象也實現良好轉變。
7月中旬,社區輔警繆遠祥下班途中發現一名走失老人,憑著與民警走訪時的印象,他很快就認出了這位老人正是住在東郊社區。沒多想他就把老人送回家。老人的兒子看到父親平安歸來,第二天專程將錦旗到所里表示感謝。
輔警改革后,最直觀的改變是辦證服務大廳的輔警。今年四月,發現輔警的2起投訴之后,派出所組織辦證輔警講評整改,對出現問題的個人進行提醒教育并扣除績效獎金,有效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至今再未接到任何群眾的投訴。
“輔警不是臨時工,輔警也是半個兵。”負責辦理邊民證的黃志剛是辦證能手,年內,共為群眾辦理證件八千余本;面對龐大人流量和繁雜的工作,他主動向同事們分享經驗。他說,輔警找了集體感和歸屬感,而不像以前一樣,僅是作為一個“附體”,依賴民警,依賴單位。“層級管理、績效管理、差異薪酬、憑優晉升”這四個改革關鍵詞,引領著輔警隊伍煥發出新活力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