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2018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種舉措,穩步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堅持不懈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大力開展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同步實施糞污治理,加快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努力補齊影響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農村垃圾、污水治理不僅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需要。
開拓創新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模式。由于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欠賬較多,縣域經濟發展落后,各項基礎設施相對陳舊,配套資金缺乏,技術設備能力有限,在建設中遇到的困難較多,尤其是人才匱乏,導致人居環境治理的規劃難以落到實處。我們要統籌整合省市縣各級財政美麗鄉村資金使用,強化財政投入保障,設立農村環境治理的專項資金,增加村級轉移支付中環境整治資金的比例,合理保障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日常運行資金。在推進危房改造、農民就業、村莊規劃、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工作中,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籌考慮,同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廁所糞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工作。創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以工代賑等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每年鼓勵鎮、村兩級加大籌資力度,集體經濟運營狀況良好的村,每年從集體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資金用于環境整治,引導村集體為農村環境做貢獻,根據鎮、村兩級的投資比例,省市縣財政制定獎補規劃,給人居環境治理好的村莊一定比例的補貼和獎勵。
積極引導農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農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缺乏內生動力,主要由于省市縣各級財政投入不足,缺少專項資金支持,村級僅僅依靠轉移支付,環境治理吸引資金困難較大。縣級財政主要依靠轉移支付,缺少對公共事業的資金投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能力較弱,采取PPP、BOT等形式與社會資本進行合作,存在引進企業難和后期監管難等諸多問題。同時在環境治理中,多數農民存在“局外人”現象,認為治理環境是政府的事和自己無關。我們要通過宣傳教育農民,提高思想覺悟,堅持政府引導,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尊重農民的意愿,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志愿服務活動等形式,培養廣大農民自己動手建設美麗家園,讓農民成為農村環境整治的受益者、參與者、建設者。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與民生福祉的融合度。我省大部分農村社區衛生環境不盡人意,農村垃圾處理方式比較粗放,部分縣只有1個垃圾處理廠,垃圾處理方式簡單,農村生活垃圾由各村屯自行處理,主要以露天存放的形式堆放在低洼廢棄地帶。而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較弱,沒有污水回用設施。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環境治理當成是提高民生福祉的一項重大工作,把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分級分類,制定有效措施,強化縣級黨委和政府的主體責任,做好項目落地、資金使用、重點任務推進等工作,對實施效果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