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規要求小學入學政策年齡截止日將由各省統籌確定”引網友關注?
彈性化入學離我們有多遠?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根據通知要求,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日期,將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此前,有媒體報道稱,這意味著8月31日有可能不再是小學入學“鐵定”的截止日期了。但隨后教育部又明
確表示,不會規定具體入學日期。
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網友認為,應該放寬入學政策年齡,不再硬性規定截止日期;還有些網友認為,要尊重入學規則,敬畏教育規律,別輕易給孩子的人生按下快進鍵。
日前,記者走訪相關部門、專家,聽聽他們對此事的看法。
省教育廳:目前暫無法回應
針對網友關心的話題,省教育廳新聞發言人表示,教育部規定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我們也是剛看到相關文件,目前對此無法進行回應”。
據其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規定:“凡年滿六周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七周歲”,而新學期一般都是9月1日開學,在9月1日開學前年滿6周歲的兒童,生日截止到8月31日,這是為什么大多數省市小學入學政策年齡截止日基本都是8月31日的原因。
專家:設置浮動彈性時間值
有專家指出,由地方來決定孩子入學時間,更符合教育規律。要改變家長“搶跑”心理,關鍵還在于宣傳和引導,家長要多一點理性。
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四小學校長、高級老師林莘希望,大家不要將焦點放在出生截止日期的變化上,而更應該關注孩子的早教。“我個人感覺早一年遲一年不是最重要的,入學前的家庭教育、早教更重要,因為這對孩子后期學習習慣的養成、品德培養都很有幫助。”
“我認為足歲入學更好。孩子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都已養成,對老師、學校管理來說,更沒有難度。”林莘說。
福建教育學院鄒開煌教授認為,教育部放寬了入學政策年齡的固定日期,給各省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權,這是關注到地區差距,以及兒童心理發展、營養狀況等差異做出的合理調整。鄒開煌表示,各地因地制宜地規定兒童入學時間,是尊重兒童發展差異的客觀要求。他說,小學入學截止日期不應固定某個日期,而應該設置一個浮動彈性時間值,舉例來說,以之前的8月31日為例,推遲兩個月,10月31日之前出生的小孩都可以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