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理解作者的用意,并能通過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來體驗
2、多角度地理解文章。
3、習并模仿本文以具體的動作神情描寫,來顯現抽象的心理感覺的寫法。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的用意,
難點:多角度地理解文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由我為大家上一堂課。我們上課的內容是自讀課本中的《膽小鬼》(板書課題)。這個膽小鬼可不是天黑不敢走夜路的膽小鬼,而是三毛專門為《幼獅少年》的讀者寫的一篇散文。現在我們一同學習一下這篇文章,看看《膽小鬼》要說的是什么故事?
二、整體把握
1、快速閱讀文章(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而是以行或段為單位,以每分鐘500字左右的閱讀速度進行,大約一分鐘看一頁),談談自己閱讀后的初步了解或體會。
(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和考查學生快速閱讀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度,因此學生回答的是否完全正確并不重要。)
2、再次閱讀文章,給文章理個頭緒,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同時用筆畫出表現“我”的心理感受的語句。
三、問題探究:
1、文中的“我”偷錢后的心理感受是怎樣的呢?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若有先說給同組的同學聽聽,然后講給大家聽。
引導:這樣的體驗,心里好受嗎?(同學回答)再結合文章中“我”的心理體驗,我們可以從這篇文章中受到什么啟示?
歸納:即使滿足了自己的愿望,但如果是有悖良心的話,終會因良心受到譴責,而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終日,就像文中的“我”一樣乃至像生病發燒一般。這也許就是作者寫作這篇文章的用意了。
2、父母是否知道偷錢的是“我”呢,你從哪里可以看出?如果偷錢的是你,猜想一下你的父母,將會怎樣對待你。相比之下,你從文中“我”的父母身上看到了什么?
歸納:文中的父母確如“我”說的??明理,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出教育子女的方法問題。
四、學習以具體的動作神情,充分顯現了抽象的心理感覺的寫法。
文章寫下手偷錢時有這樣一段話“我的呼吸開始急促起來,兩手握得緊緊的……再有知覺的時候,已經站在花園的桂花樹下,摸摸口袋,那張票子隨著出來了,在口袋里。”看起來,真是輕易到手,得來全不費工夫,文字也很平淡。可是細味之下,卻是以具體的動作神情,充分顯現了抽象的心理感覺,緊張之態,溢于言表。像這樣的文字文章中很多。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也曾遇見過,如《口技》中寫聽眾的反映就用了這樣的手法“奮袖出臂,兩股戰站,幾欲先走”就用動作寫出了聽眾的緊張表現。生活中我們也常常不自覺地用上這種手法,如:形容一個人興奮、高興時,就會用上手舞足蹈、眉開眼笑之類的詞語。
現在我們就模仿文章的這種用動作、神情來表現抽象的心理感受的寫法寫一個片段。可以從老師的提示中選一個來寫,也可以自己找一種心理感受來寫。
提示:喜悅憂傷憤怒緊張放松害怕不耐煩
寫完后,請學生將自己寫的念給同學聽。
五、小結:
這樣一次童年的回憶,一個許多人共同的出軌經驗,在三毛的筆下,如此一幕幕地排演到讀者面前,真是栩栩若生,好像看電影一樣。沒有講理、沒有說教,而寓教化于詼諧之中,耐人尋味。我相信這樣的文章我們不僅喜歡看,而且看了后都能有所感觸。
六、作業布置
1、模仿本文寫一篇“說來平淡”但在當時也“相當輝煌”的成長往事的文章。
2、積累課后的詞語并將“喃喃自語魂不守舍付諸東流”組成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