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篇
2019年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七項主要預期目標。其中,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是6%-6.5%。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上,要求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李克強表示,2019年要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精準發力、務求實效。其中,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贏藍天保衛戰等重點任務,統籌兼顧、標本兼治,使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要改革完善相關制度,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
實際上,這一點在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就早有提及。此次會議特別強調,要協同推動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
此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19年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守陣地、鞏固成果,聚焦做好打贏藍天保衛戰等工作,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時要統籌兼顧,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要增強服務意識,幫助企業制定環境治理解決方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要求完全符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去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了中央環保督察下一步重點任務: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環保督察向縱深發展。
這是中央層面首次明確提出以督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意味著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將不只停留在對生態環境問題進行督政問責,更將突出環保與經濟“兩本賬”的解決,以及如何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這是本輪環保督察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從2019年開始,生態環境部將再用4年時間,全面開展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使其向“縱深”推進。
經濟觀察網記者注意到,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所列出的十項重點任務,其中一項就是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要任務目標是,持續推進污染防治,在打贏藍天保衛戰方面,要鞏固擴大藍天保衛戰成果,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持續開展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加強工業、燃煤、機動車三大污染源治理。做好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作,確保群眾溫暖過冬。
在碧水、凈土保衛戰方面,政府工作報告要求,2019年要強化水、土壤污染防治,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加快治理黑臭水體,推進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綜合整治。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城市垃圾分類處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程會強認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強調堅守、聚焦、科學和協同。要針對重點領域,抓住薄弱環節,著力解決公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特別是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水源地保護、黑臭水體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渤海綜合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七大標志性重大戰役,取得扎實成效。
事實上,早在去年6月24日公布的《*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就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部署安排。緊盯污染防治攻堅戰,主要以2020年為時間節點,兼顧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從質量、總量、風險三個層面確定生態環境保護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還專門提到要處理好污染防治與企業的關系。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企業作為污染防治主體,必須依法履行環保責任。改革創新環境治理方式,對企業既依法依規監管,又重視合理訴求、加強幫扶指導,對需要達標整改的給予合理過渡期,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一關了之。企業有內在動力和外部壓力,污染防治一定能取得更大成效。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要壯大綠色環保產業:一是加快火電、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重污染行業達標排放改造;二是推進煤炭清潔化利用,加快解決風、光、水電消納問題;三是加大城市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四是促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推廣綠色建筑;五是改革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培育一批專業化環保骨干企業,提升綠色發展能力。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2019年要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持續抓好國土綠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深化國家公園體制改革。綠色發展人人有責,貴在行動、成在堅持。我們要共同努力,讓人民群眾享有美麗宜居環境。
2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月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2018年全國兩會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匯報,推進提升政府施政水平;要求狠抓今年脫貧攻堅任務落實,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部署加強癌癥早診早治和用藥保障的措施,決定對罕見病藥品給予增值稅優惠;決定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防風險能力。
會議指出,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是政府依法履職、接受人民監督的重要內容。去年國務院部門牽頭辦理建議6319件、提案3863件,分別占總數的88.5%和87%,推動出臺相關政策措施1400多項,促進了改革發展和民生改善。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要繼續高度重視建議提案辦理,創新方式,提高辦理質量,認真研究吸納意見建議,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更好為人民辦實事。
會議聽取了脫貧攻堅進展匯報,指出,各地區、各部門按照*、國務院部署,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去年1386萬人實現脫貧。今年要加大力度推進深度貧困地區攻堅,新增中央財政扶貧資金主要用于這些地區,“十三五”規劃實施優先安排貧困地區補短板項目,加強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堅持現行標準,提高扶貧質量,解決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存在的問題。攻堅期內摘帽縣和脫貧人口繼續享受扶貧政策,對返貧和新出現貧困人口及時建檔立卡予以幫扶,確保今年再減貧1000萬人以上。
會議指出,加強癌癥、罕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事關億萬群眾福祉。一要加快完善癌癥診療體系。堅持預防為主,推進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努力降低死亡率。強化科技攻關,支持腫瘤診療新技術臨床研究和應用。發展“互聯網+醫療”,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二要加快境內外抗癌新藥注冊審批,滿足患者急需。組織專家遴選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完善進口政策,促進境外新藥在境內同步上市。暢通臨床急需抗癌藥的臨時進口渠道。落實抗癌藥降價和癌癥患者醫療救助等措施,修訂管理辦法,加快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頻率,把更多救命救急的抗癌藥等藥品納入醫保,緩解用藥難用藥貴。三要保障2000多萬罕見病患者用藥。從3月1日起,對首批21個罕見病藥品和4個原料藥,參照抗癌藥對進口環節減按3%征收增值稅,國內環節可選擇按3%簡易辦法計征增值稅。
會議決定,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時,促進加強對民營、小微企業等的金融支持。一是對商業銀行,提高永續債發行審批效率,降低優先股、可轉債等準入門檻,允許符合條件的銀行同時發行多種資本補充工具。二是引入基金、年金等長期投資者參與銀行增資擴股,支持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銀行資本補充債券,鼓勵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債券市場交易。會議強調,資本金得到補充的商業銀行要完善內部機制,提高對民營、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