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學習谷文昌艱苦奮斗的精神。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也是共產黨人高尚的精神品格和傳家之寶。谷文昌率領東山人民治理風沙,雖“屢戰屢敗”,卻“屢敗屢戰”,終于把東山從荒島變成了綠島,為這里日后的發展奠定了牢固基礎。正是這種矢志不移、“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艱苦奮斗精神,成就了谷文昌在東山的綠色豐碑,也留下了他在人民那里的美譽口碑。
弘揚谷文昌精神,領導干部心存畏戒,就是要自覺敬畏群眾、敬畏組織、敬畏責任、敬畏法紀。
敬畏群眾就是要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不斷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在困難時期,他組織帶領群眾艱苦奮斗,使全縣人民渡過難關。當前,正在推進的全面深化改革,本質上是利益關系的再調整,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大關注點,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要千方百計幫助他們解決,確保他們不斷從全面深化改革中獲得實惠。
敬畏組織就是要對黨忠誠,把牢政治方向,強化組織意識,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谷文昌曾經說過“當領導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凈,腰桿要挺直”,他始終恪守著兩條原則:只要對百姓有利的事,排除萬難也要做到;凡是對黨的威信有害的事,再小也不能做。在當今條件下強調敬畏組織,忠誠于黨,就是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和規矩意識,同以*同志為*的*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中央權威,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與黨同心同德。
敬畏責任就是要敢于擔責、迎難而上,對工作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做善成。谷文昌同志1954年擔任東山縣委書記后,立下誓言:“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他帶領東山人民戰天斗地,不但徹底改變了東山縣惡劣的生態環境,而且為東山后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前協調推進“四個全面”,面臨的矛盾錯綜復雜,任務繁重艱巨,這就要求黨員領導干部要心中有責,勇于擔當,創造出經得起實踐和群眾檢驗的實實在在的政績。
敬畏法紀就是必須帶頭遵紀守法,在任何情況下堅持做到不越界、不越軌,清清白白為官,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凈凈干事。谷文昌經常教育干部說話辦事要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弄虛作假,隨心所欲。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黨員領導干部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法律法規、是否逾越職責要求、是否違反黨性原則,自覺用黨紀國法來約束自己,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
第二篇:
谷文昌同志的老家在林州,作為從太行山區走出去的杰出代表,谷文昌同志不僅是東山、福建人民的驕傲,也是林州、河南人民的驕傲。谷文昌同志在擔任東山縣委書記期間,面對風、沙、旱“三座大山”,硬是把“神仙都難治”的荒涼沙島變成富饒美麗的生態海島。這與當年林縣修建紅旗渠有著驚人的歷史相似,可以說,無論是谷文昌精神,還是紅旗渠精神,都體現了太行山兒女身上那種執著、堅韌、務實重干、勇于擔當的性格,體現了林州人永不言敗的犟脾氣,兩種精神同根同源、高度契合、一脈相承,都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谷文昌同志在東山工作已是六十多年前的事了,谷文昌同志逝世也已經34年,但他的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應該成為我們每個黨員干部干事創業、自檢自省的正身明鏡。一是要始終與群眾心連心。谷文昌同志“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說話辦事,總是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們要在感情上始終貼近群眾,始終保持和群眾的血肉聯系;要在行動上始終走近群眾,把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做實做透;要在工作上始終為了群眾,把那些關乎百姓利益的事情擺上重要日程,著力推動解決。二是要多做打基礎、謀長遠的事。谷文昌和縣委一班人帶領全縣人民致力于打基礎、謀長遠,體現了“前人種樹后人乘涼”的長遠目光,體現了“功成不必在我”的豁達胸襟。要始終圍繞加快科學發展跨越發展這個中心任務,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緊密結合實際,找準著力點和關鍵點,重潛績、輕顯績,多做善于打基礎、利長遠的實事好事,雷厲風行抓工作,一心一意促發展。三是要強化擔當和開拓精神。谷文昌拿出“不制服東山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擔當,用14年的堅守,讓風沙彌漫的荒島遍地蔥蘢,變成了一座“生態島”。身處基層一線,要守土有責,敢于擔當,勇于為人民負責、為發展負責,做引領發展的帶路人,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鍛造一雙擔當重任的“鐵臂膀”,克難攻堅,積極作為。四是要嚴守廉潔奉公底線。要正確處理好公與私的關系,時刻牢記谷書記“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的道理,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克服私欲,一心為公。
第五篇:
今年1月*與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在叮囑大家要做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時,深情談起了河南林縣人、原福建東山縣委書記谷文昌。就在幾天前,《人民日報》刊發了通訊《三十四年的追尋?“四有”書記谷文昌》,一個信仰堅定的共產黨人形象、一種歷久彌新的崇高精神,力透紙背,感人至深。信念堅定的政治本色,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真抓實干的過硬作風,清廉無私的高尚品德,這是谷文昌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新時期帶給黨的新聞工作者的深刻啟示。
學習谷文昌,就要像他那樣對黨忠誠,把黨性融入血脈。新聞工作者要做到心中有黨,就要自覺同*保持高度一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正確的政治立場、正確的思想方法,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旗幟鮮明,守好陣地。我們近期策劃推出的“四個全面”大家談、融入“一帶一路”大型系列報道等,都體現了強烈的黨性意識和黨性觀念。
學習谷文昌,就要像他那樣深入群眾,把人民放在心上。踐行群眾路線,反映群眾呼聲,體現群眾意愿,滿足群眾需求,這是黨的新聞工作者的基本遵循。報業集團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務實宣傳和柔性傳播理念,扎實開展“走轉改”,開設“總編輯走基層”等專欄,下大力氣做好“何難幫忙”、大河報全媒體生活服務平臺等民生欄目和報道,積極回應民生關切。
學習谷文昌,就要像他那樣勇于擔當,把責任扛在肩頭。心中有責,就意味著把社會效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營造有利于發展和進步的良好輿論氛圍。我們策劃推出了落實《戰略綱要》圖解版、打造“四個河南”系列述評、聚焦三大國家戰略規劃特刊、專題等等,有力地配合了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尤其是當前,著力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放大主流聲音,提升傳播效率。
學習谷文昌,就要像他那樣廉潔自律,把紀律銘記于胸。對新聞工作者來說,法律法規和宣傳紀律是帶電的高壓線,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是把握辦報方向的準繩。我們長期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教育引導廣大采編人員堅決反對“有償新聞”等不正之風,讓黨放心,讓人民信任。
處在大力推進“四個全面”、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新時代,需要更多像谷文昌這樣的“四有”干部挺身而出、擔當重任。
做“四有”新聞工作者,為中原更加出彩凝聚共識、匯聚力量,這是時代的重托,也是黨的新聞工作者的崇高追求。
第三篇:
谷文昌同志在世時,以自己的言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敬仰,他去世后,其精神一直感召鼓舞著廣大黨員干部。谷文昌是基層干部的楷模和榜樣,其精神值得大力學習和弘揚。
學習谷文昌對黨忠誠的精神。古語有云:“天下之德,莫過于忠。”忠誠,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對黨忠誠,是共產黨員所應具備的最根本的黨性原則和政治品質。谷文昌始終忠于黨的事業,他相信黨、相信組織,“不帶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為人民。”終其一生,無論是身負重任還是身處逆境,他都始終對黨忠誠,服從組織安排,沒有絲毫怨言。
學習谷文昌勇于擔當的精神。勇于擔當是一種責任,黨員干部要敢于迎難而上,要敢于堅決斗爭,把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擺在第一位。谷文昌在東山任職期間,勇于擔當,實事求是,把“敵偽家屬”改為“兵災家屬”的建議,被譽為“一項德政,贏得十萬民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擔當是最大的責任。我們要始終做到心中有民、勇于擔當,才能得到群眾的支持和信任。
學習谷文昌清正廉潔的精神。清正廉潔是共產黨人最鮮明的品格之一,能否做到清正廉潔,無私奉獻,是考驗一個共產黨人品行如何的“試金石”。谷文昌擔任領導干部期間,恪守“當領導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凈,把自己的腰桿挺直”這一信條,始終堅持做到“不沾公家的一點油”,用權以廉、持身以正,最終贏取了人民群眾的無限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