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影響幼兒良好學習習慣構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的,也有來自幼兒園、幼兒自身的,它們透過不同的方式綜合影響著幼兒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如何培養大班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
幼兒傾聽時,不能打斷別人說話,要等別人把話說完了,再發表自己的意見或看法。學會理解別人的意思,孩子的天性是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又有強烈的表現欲望,時時刻刻需要成人的關注。有時,老師或家長說話時,孩子就喜歡搶著說,老師的話還沒有說完,有些孩子就行動起來了,我們班就有很多這樣的孩子,為了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我們經常指令孩子進區的要求,要輕輕的進區,自己做自己的工作,聽到音樂,收拾材料,然后安靜的坐到那里來。這樣有好的效果,但需要老師經常提醒。其實所有的孩子都明白“上課要認真聽講”,因為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幾乎每一天都會跟他說這樣的話。但往往有的孩子做不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掌握聽的方法,孩子不明白怎樣才是傾聽。所以,我們要細化聽的要求:每一天,提醒幼兒,老師講課時眼睛看著老師,指著黑板時眼睛盯著黑板上的資料,要讀書了,眼睛就得看著圖畫書等等。讓眼睛和耳朵同時工作。應對這樣的孩子,通常的做法就是請他復述剛才小朋友發言的資料,當然往往是答不出來的,于是提醒孩子會聽別人發言很重要,是向別人學習的好機會,或者是請他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因為沒有準備往往也會答不出來,于是教育孩子要用心動腦。有時,處理這樣的狀況時也能夠換個
思路,就是讓認真聽講的幼兒起來復述,老師用具有稱贊性的語言說:“我最喜歡用眼睛看著發言的那位小朋友了,他必須聽清楚了,請他再來說一說。”說完,及時表揚獎勵。有的孩子老師講課時很會聽,但是輪到其他小朋友發言時,他就不會聽了,不是低頭干自己的事,就是急不可耐地大聲喊“我來,我來”。這個時侯,我們教師就要十分有耐心地正面引導。應對這樣的狀況,首先肯定他在聽,只是沒有聽完,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不禮貌。那么,老師能夠停下來對喊的小朋友說:“你愛動腦筋,很好。但是,沒聽人家講完就要發表意見是很沒有禮貌的,你能夠等他講完之后,再補充自己的想法。”之后,再給他機會表現,及時表揚。
二、培養幼兒養成遵守幼兒園各種規章制度、課堂紀律的習慣。
家長在開學時為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讓孩子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不要因為孩子上幼兒園不重視規章制度,有的家長認為,幼兒園來晚沒關系,老師也不會批評,一旦養成了遲到的習慣,對孩子的發展沒有好處,所以努力做到孩子入園不遲到,不早退。上課小手放好,認真聽講,用心發言,不開小差。
三、培養孩子大膽的說的習慣。
在幼兒園里,老師組織幼兒朗誦兒歌,詩歌,講故事比賽,評選出故事大王,朗誦小明星等,家長能夠每一天講故事,或者播放故事磁帶給孩子聽,讓孩子聽完故事,自己也來復述故事,這樣也能夠培養孩子大膽的說。要培養孩子的大膽與自信。有些孩子不發言,主要是因為害怕自己回答錯了;膽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講;已經習慣不舉手回答了;話在口中,不知怎樣表達;問題太難。我認為對待發言的幼兒,要以鼓勵為主,對于經常發言的不管對錯,先肯定。對待沒發言的孩子,還是要以鼓勵為主,尤其是膽小的孩子,偶爾一次發言也要大大地表揚或用小紅點獎勵。
四、培養孩子正確書寫的習慣。
(1)對大班的孩子來說,孩子寫字的正確姿勢是十分重要的,個性是握筆和坐姿。我們老師不光讓孩子明白正確的書寫姿勢三個一(一尺,一寸,一拳),而且要教會孩子多少是一尺一寸等,孩子對三個一度的把握有個依據。一尺,身體坐直,孩子左手胳膊肘貼桌面做舉手狀,五指并攏,指尖摸耳朵上部,這樣眼睛離書本的距離大約一尺。一寸,伸出左手食指,筆尖到食指的第二關節,打約一寸。一拳,胸部離桌子邊的距離一個拳頭。我們在幼兒園內及時的加以提醒和指導,書寫時要做到三個一,小腳平放在桌子下,并鼓勵孩子向書寫姿勢正確的孩子學習,孩子們漸漸的養成了書寫要坐端正,除了在幼兒園,還需要家長一齊配合,孩子在書寫數字或者是畫畫的時候,家長要在旁邊細心的觀察和提醒,教育孩子書寫或畫畫時要持續必須的距離。
(2)平時對孩子的作業要嚴格要求。反復強調他們要一筆一劃地寫好每一個數字符號,字跡工整、干凈整潔,時速適宜,要養成腳踏實地、一絲不茍的良好習慣。當家長和老師在檢查孩子的作業時,不僅僅要注意答案的正確與否,還要檢查他們的字是否寫得漂亮、大方,整潔。
五、培養幼兒保管學習用品的習慣
到了大班幼兒每一天都要帶許多的學習用品:像鉛筆,橡皮,卷筆刀,拼音本,田字格本等。教育孩子要愛惜自己的學習物品,并保管好自己的學習用品,用完后要及時的檢查所用物品,整理好,收放好,以防丟失。
好的學習氛圍,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一個好習慣的構成肯定離不開家庭的教育。因為家庭教育同其它教育相比,親合力、感染力更強,而且家庭教育對人的習慣的影響最早、最持久。如果每個家庭每一天都有“學習充電的時間”,對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有幫忙,因此習慣更容易在家庭中“遺傳”傳遞。
六、培養孩子整理書包的習慣。
書包是小學生必備的用品,整理書包是小學生每一天必做的事情和就應具備的潛力。為了讓幼兒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的需要,讓他們了解整理書包的重要性,教師透過討論的方法,說說怎樣使書包里的物品擺放的更整潔,總結整理書包的方式方法,,學會整理書包,定期的檢查書包里的物品。檢查的方法有:幼兒自查,幼兒間互相檢查,老師檢查,家長檢查,隨機抽查,老師評選出“書包最整潔明星”,激勵孩子把書包整理的更好。
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只是說教,而要家園共同配合,不斷地將良好的學習習慣轉化為幼兒個人的需要、準則,并用來支配自己的行動,才能養成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英國有句諺語:行動養成習慣,習慣構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說的就是,要構成好習慣,貴在行動!孩子在取得了必須的成績時,家長要及時的給予表揚,并鼓勵孩子繼續持續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此可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多么不容易。習慣是一種慣性,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我們應當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并持之以恒。
(二):
學齡前幼兒的獨立生活潛力很差,幾乎他們的全部生活都需要有成年人的護理。小學生的生活就和學齡前幼兒大不一樣了。首先,小學的生活資料和幼兒園不同,小學生大部分在校的時間是從事課堂學習,課間時間很短,并由兒童自己支配。其次,在小學里,老師和學生的關系與幼兒園里阿姨和孩子的關系不同,老師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學生的文化知識的學習和道德品質的培養,而不是生活方面的照顧。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轉變,所以家長務必在孩子的學齡前階段,預先做好準備,才能使孩子適應學校的生活環境。要注意讓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幫忙父母擇菜、擺餐桌、端飯、掃地、擦桌子、整理小人書等以逐步提高孩子生活自理的潛力,否則,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旦改變生活條件,孩子就會不能盡快的適應。還要培養幼兒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讓孩子明白什么時間就應做什么事情,也就是生活要有規律性,緊迫感。
2、提高幼兒自己控制和調節自己行為的潛力
學齡前幼兒主要是以游戲為主,小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和游戲不同,游戲是幼兒自愿參加的帶搞笑味性和娛樂性的活動,學習是學生的學校里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努力系統學習知識和技能。兒童不僅僅要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資料,而且有時要學習自己雖然不感興趣但也務必學習的資料。這就是說,學習是帶有必須的強制性的。
孩子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就務必有控制和調節自己行為的潛力。但是,這種潛力學齡前幼兒是缺乏的。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帶有很大的不隨意性和不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事物的干擾與支配,它能夠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能進行系統地思維,也不會控制自己的行動。父母的任務就是促使幼兒在上學之前具備初步的控制和調節自己行動的潛力,這樣孩子上學后,在課堂上才能精力集中,專心聽講,下課后認真完成作業。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透過做游戲活動和其他方面要處處注意提高孩子的自控潛力,使孩子的行為,具有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力。
自覺性,就是能夠清楚地看到行動的目的,并且用心地做出努力,以到達這個目的。幼兒的活動,通常是即興式的,沒有確定的目的,因此,也很難排除干擾,克服困難、貫徹始終。為了提高孩子的自覺性,父母在孩子從事各種活動時,要啟發誘導他們樹立明確的目標,并幫忙他們自覺加以實現,如要求自己畫一樣東西,做一樣,或者在游戲中扮演個主角,這時家長要支持、指導,鼓勵孩子去完成自己的計劃。
堅持性是頑強地貫徹到底,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幼兒的這種潛力只有在生活中不斷克服困難,取得勝利的過程中逐步構成。因此,要讓孩子明白,不論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經過努力,才能得到良好的結果,遇到困難,就應好好地思考,想出有效的辦法,完成預定的計劃,不可半途而廢,為了使幼兒這會克服困難,就要要求他們完成不太容易的任務,因為太容易的事情,會使他們感到做成一件事,并不需要認真地思考和艱苦的努力。但也不要給幼兒太難做的任務,太難做的事會使幼兒失去信心。總之,在幼兒確實遇到困難時,成年人應當給他以指導,幫忙他克服困難,完成任務,要盡量幫忙孩子,避免造成有始無終的失敗結局。因為勝利的喜悅,最能鼓勵孩子提高堅持性。
自制力是幼兒排除外來干擾,是掌握自己的愿望、情感,從而控制自己行動的潛力;是幼兒為實現必須目標而支持努力的心理過程。從另一角度看,也就是排除干擾,掌握自己愿望和感情的過程。有的父母不懂得培養這些心理素質對幼兒將來進行學習和勞動的重大好處,常常在孩子畫畫時遞給孩子一塊糖,或者在看小人書時向他們問寒問暖,這樣做,無意中對幼兒起到分散學習注意力的作用,對于提高幼兒的自制力十分有害。我們應當在培養幼兒堅持性的同時,隨時注意幫忙幼兒增強自制力。3、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向往情緒
幼兒看到比他們大的孩子背著書包去上學,這在幼兒的心目就產生了一種值得向往,值得羨慕的形象,孩子們也期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背著書包上學怎樣引導孩子使他們自己愿意快快長大,這就要墳家長向孩子講述學校與幼兒園的不同,學校是進行教育的場所,在那里學生能夠系統地學習超多的科學文化知識,能使孩子掌握某些在幼兒園不可能學習到的技能和技巧,因而使孩子產生對學校的向往,這種向往是建立在對學習的濃厚興趣的基礎上的,所以是有益的。
寶貝的爸媽還要向孩子介紹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狀況,在可能的狀況下,帶領孩子參觀小學校,讓他們親身體會一下小學校里寬大的校舍,學生上課時良好的課堂秩序,小學生大聲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語言表達潛力,以及小學生能寫會算的技能,就會對小學生產生敬仰羨慕的情緒,渴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小學生。
期望我們一齊努力,使孩子在大班養成良好的習慣,等到上了小學能夠坦然應對,不至于慌亂。
(三):
幼兒期的孩子,往往被認為是無憂無慮,孰不知在他們的內心世界,尤其是學前后期的一部分孩子,由于完成任務潛力差,不同程度受著自卑的干擾。我以前對我班學生進行調查,在家長問卷中有48%的孩子存在著輕視自己的傾向,同時,我注意到有39%的孩子極少或從來不敢在外人面前大膽表現自己。調查證明,這與獨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太陽",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的密切關系。由于幼兒園采用以游戲為主,持續統一的教學方式,幼兒還感受不到因缺乏完成任務的基本潛力產生的困擾。而到了小學一年級,環境、老師的改變,個性是小學以授課為主的教學形式才使這些無完成任務的基本潛力的孩子產生了危機感。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培養:
1、在平等中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潛力
幼兒的興趣在于游戲之中,尤其是自由選取的游戲。針對這一點,我設計了各種游戲活動,讓幼兒以一種和大人平等的地位參與游戲。在活動中,我不將自己的意識強加于幼兒,不事告訴幼兒干什么,而讓幼兒在活動前學會事先計劃,我引導、鼓勵幼兒多決定,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陳述自己的觀點。3、在鼓勵中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潛力幼兒有上進心,表現欲強,期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老師應正確引導,恰當鼓勵,讓幼兒良好的表現欲望得以充分發揮,鞏固已具有的完成任務的基本潛力,克服缺點,為自己,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成為培養其做事潛力的強大支力。幼兒有些微進步,我就及時給予具體的表揚,投以贊許的目光。
2、在自信中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潛力
要讓幼兒社會性潛力得到充分發展,首先老師要尊敬、信任幼兒,充分培養、鍛煉其潛力,使之在自信中發展自身的基本潛力。幼兒無論每學做一件事情,老師要讓他們感到自己行,個性對于大多數潛力平平或發展稍落后的孩子來說,獲得成功的機會較少,這就需要老師根據孩子的實際狀況,對潛力弱的孩子安排其能勝任的活動任務,讓他們透過努力獲得成功,體驗自己力量和成就,在成功的喜悅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基本潛力。所以老師只要善于利用種種機會幫忙幼兒獲得她這個年齡階段能夠掌握的各種潛力,如認知潛力、動手潛力、運動潛力及社會交往潛力等,使幼兒有了自信,感到自己有做好這件事的潛力,幼兒社會適應潛力使會自然而然構成,這對他們走向相對獨立的小學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