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堅持脫貧達標目標不動搖,在提質量的同時,更加注重強弱項。
一是更加注重“扶志扶智”。扶志扶智扶業是脫貧攻堅工作的根本。當前,“扶志扶智”工作還很滯后,扶智還更多地停留在技能培訓層面,產業發展也較為薄弱,必須抓緊補齊短板,切不可掉以輕心。
二是更加注重信息化。盡管全縣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脫貧攻堅信息化建設,但現在反而滯后了,務必要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迎頭趕上,確保走在省市前列。
三是更加注重群眾工作。當前,群眾工作仍存在很多薄弱環節。從思想層面看,有的干部嫌棄群眾、看不起群眾,工作不盡心。從能力水平上看,有的干部做群眾工作缺思路、缺方法,法規政策不熟悉,人情世故不懂得,導致工作無所適從,沒辦法跟群眾交心,難以贏得群眾信賴,有的干部處事不公,甚至違法亂紀,導致越級訪、重復訪、纏鬧訪不斷。
四是更加注重工作創新。近年來,我們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先后探索推行了“支部+X+貧困戶”、村級幫扶機制、能人興村戰略、企業“愛心”模式等一系列創新性工作,但從工作層面來看,我們抓落實的效果還不夠好、質量還不夠高,還沒有抓出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樣板和典型,缺乏深度總結和提煉,宣傳的力度和效果欠佳,甚至有些工作雖為我們首創,但卻“花開別家”。
篇二:
自新一輪脫貧攻堅啟動以來,_鎮是巫山縣脫貧任務最重,壓力最大的鄉鎮之一。全鎮干部凝心聚力,以打造全市脫貧攻堅特色示范鎮為目標,扎實做好做實基礎工作,不斷探索扶貧新模式,保質保量完成目標任務,起到很好引領和帶動作用,工作卓有成效。
今年,_鎮將完成龍河、_、鳳嶺3村整村脫貧和1800人脫貧“摘帽”的目標任務。自去年12月以來,在精準鎖定,動態調整的基礎上,全鎮系統總戶數1199戶,4_7人,_年已脫貧440戶,1428人,目前系統在冊貧困戶759戶2659人。
脫貧攻堅中,_鎮鎖定目標,凝心聚力,合力攻堅,著重從五個方面縱深推進脫貧攻堅:
一是夯實村級班子強隊伍。在新一輪脫貧攻堅中,_鎮仙峰、龍河、_、鳳嶺、興旺5個貧困村不僅民生設施差,產業基礎弱,而且都是全鎮有名的后進村和軟弱村。其中仙峰村和興旺村在全鎮考核一直排名最后。扶貧攻堅中,鎮黨委首先從整頓軟弱渙散的村級班子入手,撤換2名不履職、不盡責的原支部書記,從優秀創業青年中重新選拔了5名優秀干部,補換了新鮮血液。為發揮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全鎮120余名鎮村干部在扶貧攻堅中錘煉作風,干部全部沉入一線,沒有白天、沒有黑夜、沒有周末,在一年的時間里,全鎮17個村的“兩委”班子走訪群眾戶均達10次以上,幫助群眾解決各類難題近千件,黨群干群的凝聚力全面增強,干部的作風得到錘煉。在_年底的檢查和考評中,_鎮脫貧攻堅工作得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燕平同志的高度肯定。
二是干部凝心聚力抓脫貧。一年來,鎮黨委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首要工作,按照“54321“的要求,全鎮9名班子成員,120名鎮村干部,775名黨員,213名鎮屬單位教師、醫生等職工,與1198戶、4073人結成幫扶對子,同時動員民營企業家,致富帶頭人積極加入,實現幫扶全覆蓋、立體化。為推進工作,_鎮黨委、政府領導班子下深水,動真功,班子成員各領一片,每周召開一次工作例會,每月召開一次推進會,每季度召開一次剖析會,深入分析,認真研判。為讓脫貧工作沉得下深水,見得了成效,全鎮17個有脫貧任務的村,村村都設脫貧攻堅作戰室,干部每月定時承諾,黨委每季度按時考核,同時將產業布局圖、貧困戶家庭成員、房屋、基礎設施變化照片分類張貼,實行掛圖作戰。各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堅持吃在村、干在村、住在村,要求每月必須超過20天以上,做到不脫貧,不脫鉤,不撤退。
三是聚焦民生實事解難題。聚焦難點,精準滴管,破解瓶頸,重點解決群眾反映的行路難、飲水難、增收難、看病難等問題。一年來,全鎮新修公路7公里,硬化公路28公里,整修公路40公里,新建人行便道4.5公里,新建人畜飲水池23口,架設管道8.3萬米,新建標準化便民服務中心8個,衛生室5個,引進農村電商7家,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今年,_在全縣率先試點開展醫療幫扶,在全鎮范圍內梳理出269名救助對象,為后續醫療救助,結對義診提供基礎信息數據,對初步篩查因病致貧的76名貧困戶,全部送往縣人民醫院、中醫院治療,目前已全部出院,效果良好。下一步,將對851名國務院扶貧辦建檔立卡農村貧困戶調查核實,在更大范圍內實施醫療扶貧,為全國醫療扶貧探索經驗和模式。同時,_結合實際,大力開展勞動力技術培訓,今年全鎮已在家政、山羊養殖、就業適應性培訓4期174人,在危舊房改造、生態搬遷、金融扶貧上,_先行先試,為其他鄉鎮提供可行性經驗。
四是壯大骨干產業強基礎。利用脫貧攻堅的契機,精準落實“1+5+11”政策體系,對全鎮近3萬畝的土地進行產業規劃,形成以烤煙、核桃、脆李、中藥材、蔬菜種植和山羊、生豬、土雞養殖為主,鄉村旅游和光伏扶貧為輔的全新農村產業格局。一年來,全鎮17個村成立專業合作社25個,在貧困村發展村集體企業3家,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讓300多戶貧困戶成為公司股東多方受益。今年,依托貧困戶在全鎮發展烤煙5600畝,新增核桃1500畝,種植脆李4000畝,發展 “三木藥材”3400畝,新增蔓青菜1200畝。借助產業轉型升級,引進萬只種羊規模的盈?農業,帶動貧困戶養殖山羊3萬只,打造出全縣優質山羊基地。立足_區位優勢,高規格打造茶園、大埡鄉村旅游示范點,和巫山米大洋芋、楚陽紅蔓青菜、朝陽黃金蜜、_水晶蘿卜、王家洞藏酒等5大農業生態產品,不斷衍生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品質,真正實現村村有產業、社社有特色、戶戶有收入。
五是打造脫貧攻堅示范鎮。按照打造“渝東第一鎮”的目標,自3月以來,在縣委宣傳部的牽頭下,在近20個部門的支持下,縣委領導通過深入調研,實地踏看,形成打造_全市脫貧攻堅特色示范鎮的“一心三片”的總體思路。通過近4個月的努力,全鎮脫貧攻堅的34個大項共60個子項目陸續規劃啟動,示范鎮建設有條不紊向前推進。示范鎮建設中,鎮黨委第一時間成立領導小組,將“一心三片”示范點建設和34個大項目、60個子項目建設的責任細化到9個班子成員和54個責任人,細化每個具體時間點,讓千斤重擔有人挑,人人肩上有責任。自4月以來,鎮黨委每周召開一次專題會,認真研究示范鎮建設中每個項目的推進工作,各片區責任領導分片對接,具體負責項目的工程實施、質量監督和施工環境的保障。各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派工作人員現場規劃設計,積極推進項目落地和建設。截止目前,全鎮示范點項目推進迅速,60個示范子項目中90%以上已經啟動規劃設計和建設,特別是場鎮生態文化廣場和配套設施、茶園龍河鄉村旅游點、農村飲水工程和民生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十分迅速。楚陽場鎮的風貌改造,以及縣交委、扶貧辦負責的道路硬化和整修項目正在進入招投標程序,預計9月上旬即可動工。年底,_將成為渝鄂交界脫貧攻堅中靚麗示范鄉鎮。
篇三:
20__年以來,全鎮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扶貧攻堅工作會議和文件精神,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戰略性任務,以農民致富增收為重點,以全面脫貧摘帽為目標,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堅持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堅持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周密部署,真抓實干,扎實推進扶貧攻堅各項工作。
一、強化保障,夯實基礎,健全脫貧攻堅支撐體系
為確保脫貧攻堅工作穩步推進,鎮黨委政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組織保障,嚴格責任落實,規范工作程序,強化考核監察,營造良好氛圍,調動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打好脫貧攻堅戰。
1、建立組織機構保障。抽調人員,配齊設備,建立健全以農業服務中心為主陣地、貧困村為主戰場、貧困戶為主攻點的工作網絡。
2、建立層級責任保障。明確脫貧任務、時限及責任,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3、建立運作程序保障。鎮黨委組織全體班子成員和機關干部,深入基層,深入困難群眾,確保扶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4、建立督查機制保障。建立健全精準扶貧工作考核機制和幫扶工作考核辦法,深入所包貧困村和貧困戶,及時了解扶貧對象困難與動態;鎮每月召開一次扶貧工作專題推進會,各部門各村及時匯報工作進展,查找薄弱環節,研究工作計劃。同時將把扶貧工作成效納入黨員干部考核內容,考核結果與年度工作考核掛鉤,嚴格獎懲。
5、建立動員宣傳保障。組織黨員干部認真*、李克強總理考察扶貧工作時的系列指示精神,切實提高對脫貧攻堅工作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的認識;進一步明晰工作思路和工作辦法;先后召開鎮脫貧攻堅動員會、脫貧攻堅推進會、明確責任落實會、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會、充分調動黨員干部扶貧工作積極性;印發扶貧政策宣傳資料、脫貧共建知識問答小冊子,確保機關干部、貧困戶人手一冊,營造全社會關注扶貧、支持扶貧、參與扶貧的濃厚氛圍。
二、精準發力,強化落實,夯實脫貧攻堅工作基礎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成敗在于精準,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以精準扶貧為突破口,堅持因地制宜、因戶而異、因人而異,在精準識別上下功夫,在精準分析上動腦筋,在精準幫扶上求實效,真正做到一戶一本臺賬、一戶一個脫貧計劃、一戶一套幫扶措施,確保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1、精準識別貧困對象。嚴格按照“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的要求,扎實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對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嚴格按程序清退,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重新識別納入,確保底數清、對象真、信息實。全面完成全鎮貧困村貧困戶的精準識別和信息采集工作,并建立完善動態管理體系,非貧困村貧困戶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2、精準分析貧困原因。在摸清地數的基礎上,詳細統計貧困對象基本情況、收入構成、對政府的訴求等情況,分門別類地歸納梳理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因婚致貧、因房致貧等六個致因,強化數據支撐。
3、精準制定脫貧措施。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針對貧困原因,充分結合實際,因戶、因人制定幫扶計劃與幫扶措施。
三、分類施策,多措并舉,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
1、抓產業發展,拓寬增收渠道。進一步加大品種改良與產業拓展,加速農業提質與群眾增收步伐。
2、抓基礎設施,優化脫貧載體。堅持把扶貧開發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著力強化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
3、抓技能培訓,增強造血功能。加大對貧困戶技能培訓,切實增強強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與可持續發展后勁。
4、抓扶貧開發,做好民心工程。
5、抓協調推進,突出民生保障。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臨時救助、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等社保體系;加強衛生事業發展,加速鎮中心衛生院建設,鞏固發展城鄉醫療保險,完善低保、五保對象參加新農合補助政策和農村困難家庭醫療救助政策;進一步實施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工程;積極為貧困家庭學生辦理高校助學貸款;對貧困村優先安排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不斷提升社會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