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一個平凡崗位上的普通勞動者,同時也肩負著特殊的使命。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要具備獻身精神,甘為蠟燭照亮學生前進的道路。也要具備始終如一的敬業精神,把心思用在教育上永不懈怠。同時還要具備園丁精神,愛生如子關愛每一個孩子。作為當代人民教師,只有不忘“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和接班人”的初心,牢記教育的使命,方能克服職業倦怠,守精神家園,恪盡責任之心。
第一要愛崗敬業。教育工作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事業。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沉下心來搞好教育,要甘為“紅燭”,“人梯”,“鋪路石”,要守得住寂寞,用平凡演繹偉大,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我們的崇高使命。“教育者須對教育有信仰心”。作為教育人,缺失對教育的信仰必然使自己淪為一個自甘平庸的人。古之圣賢,無不為自己的信仰孜孜以求。如果沒有源自內心的熱愛和堅守,只簡單地把教師看成謀生的手段,你就不會從中體會到它的價值與樂趣,只有干一行愛一行,用心血去澆灌才能成就美好的教育事業。
第二,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是基礎,信任學生是表現,有尊重才能信任,信任是尊重的表現。推心置腹,以誠相見,充分信任學生,是師愛的具體表現。當學生感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時,他們便涌起一種自豪感和喜悅,便會對教師產生更強烈的信任,從而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
第三,教師要關心熱愛學生,了解學生。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如果教育從多方面來培養人,那么他首先應該在多方面了解學生。由此看出,全面了解學生是熱愛學生的起點,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前提條件。沒有了解的愛是盲目的愛。最后,教師要對學生體貼入微,更要嚴格要求,兩者不可偏廢。關心愛護學生,就必須從思想上、學習上、行為上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嚴格要求也是教師對學生高度責任感的體現,嚴中有愛,嚴就是愛。當然,對學生嚴格要求,并不是越嚴越好,應該掌握一定的分寸,嚴而得當,嚴而有度。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各階段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合理要求,得當處理,同時做到嚴而有方即是要求學生,同時要講究方法,剛柔并用,寓剛于柔。在工作中,要學會分析,善于總結,多交流,多溝通,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熱情教育是真誠的,這樣就會形成良好的班集體,同時良好的校風就會形成。
第四,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順應時代發展需要。時代的發展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以OBE為導向,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積極自主的參與教學活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體現。課堂上學生能否自主參與學習活動是學生能否成為學習的主人的明顯標志。只有學生在情感、思維、動作等方面自主參與了教學活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才能體現。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要時刻謹記教育的初心,牢記教育的使命,方能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出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