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級部署要求,我參加了街道黨工委舉辦的《新任基層黨支部書記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培訓班》,認真學習了*在黨史學習教育 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習近 平*學習問答》以及《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 理工作條例》等黨史、黨務知識。認真聆聽了全國五一勞模*、省人大代 表*、省十大杰出支部書記*等多位同志的奮斗故事。收獲很大,深受教 育,有幾點體會,向各位領導匯報、與同志們分享。
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回望黨的百年光輝歷程,我們黨之所以能 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有共產主義的遠大理 想和崇高追求。前幾年,我有機會到過紅軍當年走過地方--婁山關。雖然 如今上山有石階、木棧道,我幾乎手腳并用登上山頂,已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觸摸著那些戰壕和掩體,不由得心里感慨萬千,當年這些地方人 跡罕至,這什么力量支撐紅軍攻克如此天險,紅軍為什么能創造軍事史上 的傳奇,完成史詩般的偉大壯舉,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信仰的力量。我 想,就是這種堅定的信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風雨無阻、砥礪前 行。和平年代,戰爭的硝煙雖然已散去,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 我們已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就必然承載起新時代的歷史重任。作為新任村 黨支部書記,肩負著團結帶領村“村兩委”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帶領群 眾走向幸福生活的重任,更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最基層貫徹者,可以說 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所以,要主動向*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 針政策看齊,日常通過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等制度,引導和帶領全村黨 員學習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對理論知識學懂弄通的過程中,積極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黨的聲音及時傳遞下去,把群眾的力量凝起來,黨 員群眾緊緊團結在一起,不斷奮勇向前。
(1).基層黨支部書記培訓的個人心得體會
(2).青年大學習團課的心得體會范文
(3).有關大學生上團課心得體會優秀范文
(4).有關團課的個人簡短的心得體會5篇
(5).銀行職員警示教育心得體會1000字
(6).銀行警示教育學習簡短的心得體會
(7).銀行警示教育片個人的心得體會
(8).學習憲法講憲法的心得體會范文精選
(9).教師學習憲法簡短的心得體會
(10).個人有關學習憲法的心得體會
二、要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一部黨史寫滿了共產黨人踐行初心使命 的光輝歷程,更讓我讀懂了黨和人民血脈相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 治本色。村“兩委”是做好“三農”工作的“排頭兵”,承擔著鞏固拓展 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大任務,村支部書記更是農村發展 的“領頭雁”和“帶頭人”,肩負著組織的信任、群眾的期望。時逢“十 四五”規劃開局、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重要時刻,“沖鋒號”已 吹響,上任即奔跑。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也是群眾對新班子、新支書的殷 切希望,這也是當前每名村黨書記最重要的職責。因此,要在廣泛征意 見、充分發揮群眾智慧、取得大家充分信任支持此基礎上,結合本村的實 際,充分挖掘本地的優勢資源來確定發展思路,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盡快 把村集體經濟搞上去。通過村企合作、產業帶動、租賃收益、入股分紅、 盤活資產、旅游服務、聯合共建等模式,讓群眾盡快富起來,只有讓村民 的口袋鼓起來,我們村干部的腰桿才能硬起來,群眾才相信你,愿意跟你干。要做好群眾的“貼心人”,樹牢責任意識、服務理念,真正從內心深 處搞清楚“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這個根本問題,把群眾的困難當成 自己的困難,將心比心,用心分析,用力做事。辦得了的第一時間去辦, 辦不了的群策群力去辦。只有和群眾打成一片,才會拉近彼此距離,聽到 群眾的心里話。只有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不會把你當外人,才能支持 你、擁護你。 三、要有責任擔當。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共產 黨人擔當歷史使命,薪火相傳、接續奮斗,創造了歷史上一個又一個奇 跡,迎來了一次又一次勝利,呈現出來的歷史擔當精神,更為可貴,更觸 動人心。我們學黨史、悟思想的落腳點是辦實事、開新局,我想這離不開 擔當精神。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對于我們而言,無論實施鄉 村振興,還是做好“三農”工作,為農民群眾謀幸福是永遠不變的主題, 這也給我們新任村支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謂群眾富不富、就看“村干 部”,鄉村強不強、全憑“領頭羊”,我們身上的擔子不輕呀。這更要求 我們,必須對新時代有更清醒的認識,找準自己的定位,立足于務實擔 當,鍛煉高瞻遠矚的思維、提高洞悉發展態勢的能力,在干好當下工作的 同時謀劃長遠,用好用足上級各項惠農政策,帶領群眾走出一條目標長 遠、適合本地發展的新路子。同時,要保持清正廉潔,奉公守法,善于運 用民主、法律和示范的方法做群眾工作,絕不能出現歪門邪道、辦事不 公、不講原則、以權謀私、優親厚友、中飽私囊等行為。新時代呼喚新擔 當新作為,作為一名新任村黨支部書記,我將深深扎根這片生我養我的土 地,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進精神,團結帶領廣大群眾,積極發展生 產、增收致富、改善村容村貌,將*村建設成為經濟發展、文化進步、穩 定和諧的新農村,不負組織的重托和廣大群眾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