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6月,我很榮幸被安排到*省*縣*中學掛職鍛煉,踏上*的征程,開啟“求索”模式。掛職期間,積極尋找工作突破口,主動融入,積極參與,通過“學思踐悟”學習“*文化”、領悟“*精神”,在不斷地求索中提升本領。
走進課堂“學”
為學習學校的課堂教學經驗,我第一步求索是走進課堂學習,不單一走進英語課堂,還走進語文、數學、科學、思品、班會課和共青團課等,總共聽課30節,在不同的課堂中發現不同的教育魅力,教師扎實的基本功、實實在在地教研教改、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等,讓我們在聽課中發現精湛的教學技能和探索“分層走班”的奧秘。認真聽課和思考,吸收每一堂課中的精華,記錄在日志上,把*中學老師們的認真、鉆研、合作精神分享給其他老師,更新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豐富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
多問用心“思”
我利用不同的時間去拜訪*中學的每個部門,去探討他們的管理策略。在工會了解“教師療休養、教師榮休儀式”;在黨支部了解“政治生日和黨旗映校園”;在團支部學到“十四歲集體生日和團課’;在教務處看到“誠信考試和校本課程”;在學生處了解“樓層長和班主任職級制”。*縣*中學學校領導探討“分層走班”和“青年教師培養”,學習“凝聚教師和學校理念打造”,學習“項目負責制”。同時細心觀察和詢問宿管、食堂、學生會等部門,只要是可取的,我都一一記錄、分析,將這些制度拷貝,傳回學校,改正我校一些現狀,不斷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
參與活動“踐”
參加臨時支部活動:參加支部政治學習,練歌;跟隨全體掛職成員參加掃墓活動,參觀分水鎮西關小學和實驗小學及幼兒園等,還有參觀分水筆業博覽中心和新農村建設。
參加教研教改活動:集體備課:在英語組長的安排下,我參加3次英語組集體備課活動,參加胡小琴老師的磨課活動;參加*縣青年教師成長聯盟城關初中現場會和參加“*中學共同體青年教師聯盟啟動儀式”;參加*中學共同體第二屆“春江杯”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
參加校務會議:從不缺席學校的全體教師會議,積極參加行政會議;參加*城關三個龍頭中學(城關中學、實驗中學、*中學)教學研討會,領略“合作、分享、共贏”的精神;參加教研室組織的“初中教學工作研討會議”和參加“范麗玲校長向教育督導室匯報“分層走班”會議,還參加黨支部的“固定主題黨日”活動。
不同活動,不同主題,學習到不同知識,領悟到許多精髓,讓我受益匪淺。
總結提升“悟”
教學方面:一是了解“分層走班、小組合作”,領悟到教研教改是必然,不因個別教師惰性、缺團隊精神等而阻礙;教研教改要有思路、有方向、有總結、有調查、有監督、有指導等,新事物需要驗證和實踐。需要一個團隊堅守,需要一群人在支持。二是*中學加強對年輕教師培養,教師應是研究型和學習型老師,需要不斷鉆研、不斷創新、不斷相互交流,不斷磨課等迅速提高教學技能。三是新思維導學案、任務單、自主知識預習等,是能否上好一節課的前提。課前小組進行檢查,防止學生偷懶,同時以一個小組為團隊進行打分,既達到預習目的,又發揮團隊作用。四是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創設情境提問,讓學生做,讓學生來總結、點評和歸納,調動積極性,效果極其明顯。越俎代庖培養不出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等。五是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輔助教學手段一定學會。同頻技術、投影儀、使用幻燈片、ipad、音頻材料、希沃教學助手等,有利于教學的快捷手段應該學會。教師“中繼教”學習永遠在路上,時代在進步,對老師提出的新要求在變化,新時代的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不能缺。六是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深化課程改革,使學校課程適應多樣化的社會需求和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需求,形成重基礎、有層次、有選擇、多樣化的課程結構。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課程,讓學習不同課程的學生得到不同的體驗,讓得到不同體驗的學生得到不同的能力提升。*中學開設28門不同課程類別,豐富多彩,培養學生愛好,開闊學科視野,訓練創新思維,發展自身潛質,培養個性特長,提高整體素養。
有關調研處處長助理掛職鍛煉的心得體會 | 發聲亮劍心得體會精選范文5篇 | 有關民族團結發聲亮劍心得體會 | 少數民族黨員干部發聲亮劍心得體會 |
有關井岡山精神兩學一做的心得體會 | 井岡山精神黨性教育個人簡短的心得體會 | 有關學習井岡山精神心得體會 | 做合格的黨員心得體會精選范文7篇 |
做合格黨員的個人簡短的心得體會 | 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的心得體會 |
管理方面:一是教師推進和學生管理一體化。教風和學風同抓同管,雙管齊下;推進教師專業成長、參與教改,打造優質師資;形成評價對教師的量化促進教師轉變提高極為重要。學生自主管理中,“樓層長”制度是新名詞,減輕老師負擔可以推行;不同層次學生通過“申請”走班學習,動態管理,調動積極性,值得探討。二是項目負責制,行政工作實施區域負責,明確領導責任和任務,加強督導,對不完成的進行點名和限定完成,這樣提高責任感和完成效率。對普通教師也是一樣,分配的班級或學科教學,也是負責制,調動積極性和增加緊迫感。三是打造學校靈魂和校園文化。*中學的“合心、合力、合作”精神貫穿在學校的每一個人身上,用“*”精神去工作、去學習,創設了永遠不敗的學校。實施一校一特色,如國學教育、書香校園等,讓各個學校擁有不同的文化底蘊,得到不同的熏陶,各有千秋。
通過掛職學習,收獲滿滿,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改變作風、振奮精神,讓我積極投入教學改革和精細化管理中。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把在*所學經驗進行運用和推廣,去推動自己學校的發展,通過掛職宣講活動,讓*文化和精神遍地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