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對于全黨上下無異于是一場關于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政治“大考”。在疫情面前,*嚴密部署,各級黨委(黨組)主動出擊、迅速迎戰,上下協同、高效有序做好各項防控工作,充分印證了我黨的政治制度具有強大的優越性和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各基層黨組織是貫徹*決策部署,保障制度執行到位的“最后一公里”,應穩扎穩打、實打實錘,視疫情為考場,在“疫戰”中淬煉黨建引領力,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思想引領穩定力。黨的基層組織在社會治理中起著舉旗幟、聚民心的關鍵作用,思想引領是團結群眾、凝聚共識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當前疫情防控阻擊戰已經到了攻堅期,各基層黨組織要筑牢疫情防控的“思想堤壩”,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既不輕戰也不畏戰,既不盲目自信也不過分恐慌,科學理性應對疫情。要堅決杜絕“差不多就行”的走過場行為,必須不打折扣將中央指示精神落實到疫情防控每一項工作任務中;要堅決防止“沒那么倒霉”的僥幸心理,必須加強宣傳教育,幫助人民群眾樹立起群防群治的防疫意識。心手相連、攻克時艱,凝聚起抗擊疫情“不勝不休”的強大信念,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組織引領強動力。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鶎狱h組織是人民群眾的“主心骨”,是抗擊疫情的“壓艙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鄉街、村社黨組織沖鋒在前、日夜堅守,構筑起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彰顯了強大的政治擔當。要想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必須充分認識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在提高基層治理效能上下功夫,著力強化組織引領力,把黨的強大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工作優勢,引領黨員、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結點成線,連線成網,構建起在制度執行上堅強有力的組織體系,形成聚沙成塔的工作局面,使組織引領成為推進疫情防控工作科學合理、有序有效運行的強大動力。
榜樣引領增活力。人心齊,泰山移。無論是基層治理還是疫情防控,都是一項系統工程,各條戰線上的黨員干部及人民群眾都是不可或缺的參與主體。在防疫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來自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的人們并肩戰斗的感人場景,他們中有身披白色“戰袍”,舍身忘死的醫護人員;有高舉大喇叭走街串戶,硬核帶勁的村社干部;有日夜堅守在交通要塞,身先士卒的交通警察;還有不計報酬無償奉獻,主動請戰的黨群志愿者……他們用實際行動勾勒出群眾心中“防控英雄”的畫像,感染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這場戰役。“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要充分發揮榜樣引領作用,激活調動一切力量,不斷拓展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半徑”,就一定能構建起抗擊疫情的“同心圓”。
2.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
眼下,我省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復工復產復市正全面加速,人們的生活秩序也逐漸恢復正常。疫情改變生活,也催生了一些好習慣??社交場所保持適當距離、使用公筷公勺、鍛煉不扎堆等。
新冠肺炎疫情當然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催生出來的各種好習慣,卻是我們期待、且應當保持下去。不管是在公共場所保持一米遠的社交距離,還是外出聚餐時自覺使用公筷公勺,亦或鍛煉、旅游時候不扎堆、不聚集,既符合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需要,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健康安全,也符合時代的文明準則,體現的是文明與進步。
換句話說,即便沒有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行為規范,也應當成為我們崇尚的目標和行動的方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客觀上強化了我們的認識,讓我們意識到養成這些好習慣的必要性、緊迫性。所以現在的問題是,不讓這些生活好習慣隨著疫情的消退而離去,而是把它們保持下去,最終“習慣成自然”。
疫情防控期間,有一句話廣泛傳播: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那么,保護好自己的健康,遠離病毒傳播威脅,需要我們遵守這些生活好習慣。畢竟,新冠肺炎病毒終將成為“過去式”,但人類同病毒的斗爭是長期的、艱巨的,更多的病毒、疾病,可以通過一些不健康、不衛生的生活習慣傳播給我們,包括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包括排隊的時候前胸貼后背、互相擁擠等等。
好習慣的養成需要過程,也需要外力推動。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可以有效縮短好習慣養成的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說,新冠肺炎疫情客觀上讓大眾更快地接受和養成符合社會文明規則的好習慣。從政府層面到社會組織,再到公民個人,應該利用這一契機,讓好習慣成為一種時尚,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共同選擇。
祛除陋習,養成良好的習慣,開始或許會有一些不適應,但一旦養成了,就會享受到它所帶來的各種好處和便利。所以,它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努力、去付出。
3.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
“要復工,體溫報;防新冠,多開窗;勤洗手,戴口罩;分餐吃,一米遙;身有恙,要上報;咳嗽禮儀太重要!”疫情期間,衛生防疫部門的短信提示起了大作用。
為了預防新冠病毒,勤洗手、戴口罩已成為很多人的習慣;排隊時,大家自覺保持適當的距離;咳嗽、打噴嚏時,會用手帕、紙巾或彎曲手肘掩住口鼻;餐廳里,消費者大都使用了公筷公勺……這些必要的防疫舉措,群眾都聽了、信了,也很好地踐行了。
勤洗手,是因為手每天觸摸各種各樣的東西,沾染了很多細菌,再接觸到嘴、眼、鼻時,細菌就會進入我們的身體。使用公筷公勺,是因為共餐、合餐不僅僅是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還會導致幽門螺旋桿菌、流感病毒、乙肝病毒、手足口病等傳播。其實,仔細想想,這些防護舉措,大家并不陌生,都是日常生活常識,比如勤洗手,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就可是教起,只是許多人長大后沒能堅持下來。
一、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精選范文3篇
二、小學三年級學生在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
三、教師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心得感悟
四、榜樣6以張桂梅老師為榜樣的心得感悟
五、教師觀看黨史故事100講的個人心得感悟
六、最新的學習黨史心得感悟精選范文
七、幼師的師德師風培訓心得體會和感悟
八、學習張桂梅老師先進事跡的感悟心得
九、大學生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體會
十、疫情期間的感悟心得簡短的一句話
不單是好的習慣沒堅持下來,有些壞的習慣有人也明知故犯。比如吃野味,2003年的非典,就已警惕要忌口,但有的人并未長記性,非典疫情過后,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照吃不誤。再比如,排隊時保持適當距離,公共場合說話輕聲,不要隨地吐痰,但我們經?吹,各種場合排隊不僅人擠人,還有人插隊;公交車上大聲喧嘩口沫飛濺,地面、臺階、電梯里留下讓人惡心的痰印。
通過這次疫情讓我們認真反省,查漏補缺,把疫情防控期間的好習慣堅持下去,把壞習慣改正,讓好習慣影響身邊更多人,不但讓自己受益終身,也有利于社會文明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