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一家親心得體會一
以“民族團結,從我做起”為主題,結合正在開展的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地區“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認真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深入學習貫徹*系列講話精神。利用周三下午集中進行學習,深刻領會*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深刻理解*在“12?19”*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關于“新疆的問題,最難最長遠的還是民族團結問題。”“新疆的群眾工作就是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等重要論述,使全體干部職工從內心深處重視民族團結,從思想上教育干部職工堅決反對*,維護穩定團結,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通過組織學習、召開座談會、撰寫心得體會等形式,使廣大職工統一了思想,引導全體干部職工自覺把對偉大祖國的深厚感情,對*核心價值觀的不懈追求,轉化為建設哈密、報效祖國的自覺行動,讓“我能行”和“只有努力才能改變,只要努力就能改變”的觀念成為新疆的時代強音。
二、召開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動員會,總結推廣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探索新形勢下進一步創新和深化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措施辦法,挖掘和宣傳民族團結模范人物和先進事跡。中心結合實際,開展了座談、討論活動,使全體干部職工在潛移默化中凝聚力量,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三、根據地區要求,組織干部職工觀看電影《真愛》,使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純潔的人性之美,靈魂得到一次凈化,對善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四、堅持以月促年,以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為載體,利用LED宣傳標屏、宣傳欄、道德講堂等宣傳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宣傳民族團結先進典型和先進事跡,結合中心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強化黨員干部“三個帶頭”意識,使全體干部職工在寓教于樂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民族團結教育。
五、結合“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駐村工作組深入天山鄉榆樹溝村大力開展“四講四送”活動(講民族團結、講發展變化、講惠民政策、講勤勞致富,送政策法律、送科技知識、送文化體育、送醫療衛生),加強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識普及教育,大力宣傳“三個離不開”、“四個認同”思想,大做民族團結實事好事,排查解決各種可能影響民族團結的熱點問題,真正發揮“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作用。
六、在日常工作中重視“雙語”使用工作。中心是窗口單位,面對的是多民族群眾,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各族群眾,特聘用二名少數民族同志在前臺,減少了因語言不通而帶來的麻煩,方便了辦事群眾。在選拔“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駐村工作組成員時,充分考慮到該村實際情況,在五名工作組成員中,有一名哈薩克族同志,三名同志懂“雙語”,為駐村工作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進一步增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加深了各民族干部職工之間的感情。
民族團結一家親心得體會二
10月18日,區直機關工委召開全體人員大會,就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和干部支教選派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會議傳達了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動員大會和南疆學前雙語教育干部支教工作動員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就工委貫徹落實會議精神,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和選派干部赴南疆支教工作作出安排。
與會人員認真學習了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在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會議上的講話精神。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是貫徹落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xx重要講話精神的實際步驟,是進一步鞏固發展民族團結的有力抓手,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推進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是轉變干部作風的現實需要。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不斷鞏固發展民族團結,意義重大、使命光榮、影響深遠。
會議要求,工委全體人員要深刻認識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工委上下要立即動員起來、迅速行動起來,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狀態、扎實的作風積極投身到活動中去,同心同德、團結一致、共同奮斗,確保“活動一人不少,全員參與”,為推進新疆民族團結局面達到歷史上最好時期作出應有的貢獻。
開展此次南疆學前雙語教育干部支教工作,是貫徹落實以同志為xx的*確定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科學有效地推進雙語教育的重大舉措;是深入實施教育惠民、精準扶貧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進一步緩解南疆雙語教師短缺、提高雙語教育質量、造福子孫后代的筑基工程。每位干部職工都要自覺從政治高度、戰略高度和全局高度,深刻認識做好干部支教工作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歷史影響,充分認識干部支教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堅定堅決地按照自治區黨委的要求,主動擔當,主動作為,不講條件、不打折扣地完成好自治區黨委賦予工委的支教任務。
民族團結一家親心得體會三
民族團結一家親,是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事實也是如此,因為我們國家本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56個民族,56種習俗,56種語言,56種文化,把祖國的大地裝扮的五彩斑斕,把祖國的天空描畫的壯麗燦爛。我們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眾,更能深深體會到各民族一家人的親情。
俗話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有上下同心團結向上,才是最無窮的力量,才能真正的創造未來。只有團結的力量,才能創造那美好的未來,只有合作才能創造出最美好的和諧。在我們烏什縣依麻木鎮吉然村,也有著許許多多民族團結的感人故事,有將*頭像繡成織錦時刻牢記民族團結的吐爾遜古麗?吐爾迪;有無私幫助漢族村民的毛里尼亞孜?伊斯馬依;有不計報酬為村民修枝嫁接的漢族老楊,當然還有許多民族團結的故事。這些事跡早已深深烙印在各族人民的心中,他們的精神傳遍吉然村,將影響和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吉然村民。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的好壞不僅影響到每個家庭成員的身心狀態,也關系到社會安定的維系。人的一生,都要經歷家庭、學校、社會三個階段的教育,而在這漫長的一生當中,特別是學校教育階段,老師可能會隨時更換著,但父母始終是父母,沒有更換過。因此,三個階段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貫穿全程的,是最為關鍵的。在家庭教育中,母親是與孩子最親近的人,母親是孩子行為習慣的榜樣,也是孩子行為的監督人。母親的一切舉動和情緒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一個優秀的母親勝過100個教師”,作為母親,就應當好好教育孩子。
無論是漢族還是維吾爾族或者其他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都是一個血脈相通的共同體。任何民族都沒有什么優劣之分,更沒有短長之別,只有各民族團結奮斗,才有了今天這樣安定發展的社會局面。也只有各民族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我們的生活才能一天比一天好。要教育青少年遠離和抵制那些以“維護本民族利益”為借口,宣傳消極民族主義的錯誤言論,要認清新疆自古以來都是各民族大聚居、大團結共同創造繁榮美麗的邊疆。新疆生活著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等多個民族,在歷代抵御外敵入侵、反對祖國分裂的斗爭中,各族人民結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誼。
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一塊塊磚只有堆砌在一起,才能蓋起萬丈高樓;一滴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獲得永存。這就是團結,團結可以鑄就和諧,和諧才能促進發展。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子女作出表率,為我們的美好生活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