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心得體會1篇
*指出,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建結合起來。近年來,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認真落實*的指示,主動融入社會、積極參與社會治理,不斷探索非公經濟黨組織在服務、協調和引導等方面對于基層社會治理的組織和發動作用,實現了基層黨組織對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引領。
強化黨群服務搭建共享治理平臺。政治引領、做好服務,是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的兩大主要功能,其中,做好黨群服務、強化服務效果,既是黨組織的宗旨,也是黨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之一,尤其是通過黨組織對各個組織機構的凝聚引領,搭建全員共享的治理平臺。黨組織要引導群團組織開展全方位的員工服務工作。例如,以黨建微信公眾號為載體,打造一個集黨建宣傳服務為一體的自助式和一站式員工群眾服務平臺,開通黨員信息線上填報、黨費在線收交、黨建活動在線預約;紀委開通書記信箱,全面接受員工對黨組織和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監督;婦委會針對女員工生理特點,建設母嬰室、準媽媽專用就餐區等;工會搭設在線代辦居住證申請與續期、補充醫療預約參保、住院慰問申請、員工意見反饋等便捷通道,讓黨建微信公眾號成為一個24小時在線的黨建服務平臺。
強化組織建設實現治理精準定位。群眾對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關注點,不僅僅是量大面廣,更重要是滿足自身需求。因此,有效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既要有廣度涵蓋,也應重點實現“精準定位”。基層黨組織參與社會治理,需要通過強化自身組織建設,對可能參與事務、領域中的各種組織進行統領整合,在不同級別、不同隸屬、不同空間的組織之間建立聯系,精準定位群眾不同層次、不同背景、不同情況、不同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關注及解決,從而實現基層黨組織、基層社會管理和基層公共服務的協作化、精準化。立白集團先后成立黨委、紀委、武裝部、統戰部、工會、團委、婦委會等,從不同角度、不同范圍、不同職責、不同渠道,實現組織無死角、員工全覆蓋,讓每名員工都說事有人聽、遇事有人管、干事有人幫。把公益活動與黨建結合,開展多種形式的公益活動,每年組織不同主題的關愛留守兒童手拉手公益課堂;結合重大政治主題,開展形式靈活的黨性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引導正能量實現區域化帶動。黨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即通過黨組織之間存在的廣泛交流、嚴密組織關系,形成特定組織架構和工作流程的溝通、協調機制,而這種協調機制的構建跨越行政區劃界限,迅速形成整體聯合效應。通過黨組織引領和傳播,迅速實現經驗推廣、典型效仿,產生區域治理效果。我們在全國首創黨建網絡直播平臺,成為全國首個開展黨建活動網絡直播的黨組織。通過手機直播平臺,向全體網友展示黨建活動實況,穿插思想政治教育、邀請大家在線參與互動,把網絡直播平臺打造成黨課移動課堂,迅速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吸引全國各地黨組織專程參觀考察學習,在網絡直播這一新的信息傳播平臺上弘揚正能量、唱出黨建紅。
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心得體會2篇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重心。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戰大考中,各地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努力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斷增強組織力。*指出:“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黨的全面領導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來實現,黨組織是否有力量關鍵在于組織體系是否有力量。我們黨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政黨,組織嚴密是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在疫情防控斗爭中,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8300多個黨組織帶領干部群眾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讓黨旗在疫情防控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必須更加注重把黨的領導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建強基層黨組織。通遼市深入實施基層黨建專項行動,大力推進黨建示范群體創建、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最強黨支部”建設、城區黨建“百日攻堅”和爭創“五面紅旗”等,以黨建統領基層治理創新,破解基層治理難題。
不斷增強凝聚力。*強調:“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緊緊依靠人民。”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必須最大限度把群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凝聚起來,通過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通遼市進一步完善“兩代表一委員”聯系群眾制度,健全基層自治機制,規范完善村規民約,大力開展城鄉文明示范創建活動,實行黨員進社區、領導干部包村聯戶等制度,傾聽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把黨的領導植根于基層、植根于群眾。堅決維護社會組織和市場主體權益,重大決策廣泛征詢意見建議,制定實施一系列有力政策支持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不斷增強戰斗力。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越是面對大戰大考,越需要擔當精神和斗爭意志。在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通遼市7萬多名黨員投身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在城鄉社區勇挑重擔、日夜奮戰,把初心使命、責任擔當化為沖鋒在前、迎難而上的實際行動,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我們要著力建設一支能打硬仗的黨員干部隊伍,不斷在實踐斗爭中提高戰斗力,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一方面,注重在基層治理前線培養鍛煉干部,在疫情防控大戰大考中經風雨、壯筋骨、受洗禮,在基層一線淬煉黨性、鍛煉本領、錘煉作風。另一方面,注重在疫情防控火線、脫貧攻堅戰線識別干部、考察干部,制定實施具體考察獎懲辦法,以鮮明的用人導向激勵黨員干部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扎根基層、建功立業。
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心得體會3篇
近年來,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思想,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區有機統一,因勢而謀、主動作為,以黨建引領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不斷提升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讓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讓群眾有更多的歸屬感、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適應時代要求,創新治理模式。社會治理創新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革命,必須適應新時代新要求,以思想大轉變推動工作大突破。一是轉理念。徹底轉變工作理念,變“社會管理”為“社會治理”,變“單向治理”為“雙向互動”,變“一元獨治”為“多元共治”,強化法治思維,踐行群眾路線,堅持綜合施策,深化源頭治理,充分調動居民群眾和社會組織共同協商社會事務、共同投入社會建設、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共同享有治理成果,構建以基層黨組織,基層自治組織、協商議事組織、小區物業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共同參與的“一核多元”現代社會治理體系,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二是轉職能。大力開展基層組織減負增效專項行動,建立村社區工作清單和行政事項準入制度,切實厘清鄉鎮街道、區直部門、村社區之間的權責邊界,解決好社會治理中缺位越位錯位問題,引導基層組織和網格員回歸主責主業,實現社會治理重心下移。三是轉方式。變領導為引導、變命令為協商、變管控為服務,堅持事由民議、策由民定、財由民理、效果民評,充分發揮和調動社會多元組織參與,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對公共事務進行引導和協商,真正形成以服務群眾為導向,以群眾參與為動力,以群眾評價為準則的基層組織服務群眾工作機制。四是轉形態。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進一步規范制度設計,強化過程管理,引導群眾有序參與社會治理,不斷提高基層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在陪伴中讓群眾成長為現代公民和基層自治的“主人翁”,形成從自治、法治、德治到善治的良性循環。
強化黨建引領,激發治理活力。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為主線,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作用,著力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把組織活力轉化為社會治理活力。一是強化黨的基層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發揮黨組織牽頭抓總、協調各方的引領作用,在社會主體的利益分化中提升黨組織的整合功能,注重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將社會分散、多元的要素納入基層治理框架,把不同價值取向的多元主體凝聚起來,增強黨組織動員群眾、協調利益、化解矛盾的能力。在突出價值引領中增強黨組織動員能力,深入學新時代*思想,辦好新時代張灣講習所,廣泛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先進典型宣傳教育,凝聚信念共識、制度共識、政策共識,使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凝聚廣大群眾的“主心骨”、化解社會矛盾的“減壓閥”、基層社會治理的“橋頭堡”。二是實現黨的基層組織全覆蓋。主動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帶來的新變化,結合基層黨建“整區推進”,重點加強對流動黨員、退休黨員、口袋黨員、退役軍人黨員、零散分布黨員的管理和服務,對零散分布黨員實行社區黨組織兜底管理,在人口流動和組織形態變化中不斷擴大黨組織覆蓋面。切實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重點抓好“兩新”組織、社會組織、物業組織和業主委員會的基層黨建工作,把社會組織中的黨員培養成團隊帶頭人,把優秀的非黨員團隊帶頭人培養成黨員,壯大黨的社會工作隊伍,擴大黨工青婦組織覆蓋,形成黨建帶社建工作格局。打破條塊分割、封閉運行的落后局面,整合基層黨建資源,完善鄉鎮街道、村社區、網格、院落、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體系,推動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構建區域大黨建格局。三是充分發揮黨員在社會治理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引導農村外出務工黨員、退休返鄉黨員、退役軍人黨員、種養大戶黨員積極參與精準脫貧、鄉村振興,牽頭領建產業基地、領辦農業合作社,發揮先鋒作用,爭創“十星”黨員。引導城區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協管黨員積極參與居住地社會治理,結合自身崗位和興趣特長,組織群眾開展文化娛樂健身、創文創衛志愿服務,認領群眾“微心愿”,化解鄰里矛盾糾紛等系列活動,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依托黨員信息管理系統、黨員微信群、QQ群等新媒體,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黨員八小時以外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四是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水平。大力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陣地,盤活整合社區閑置資源,拓展社會服務功能,搭建公益性服務平臺,大力建設黨群服務綜合體。把社會組織納入社區治理體系之中,推進社會組織發展與傳導黨的執政理念精準對接,引導社會組織在服務中傳導黨的執政理念,讓社會組織成為黨在基層服務群眾的重要資源。探索“互聯網+”智慧黨建新模式,建立社區微信公眾號,開發智慧黨建APP軟件,搭建黨組織、黨員、居民雙向互通的網上平臺,推行黨建“項目認領”“菜單式服務”“雙向服務”等系列主題活動,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號召力。
堅持辨證施策,提升治理實效。基層社會治理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涉及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利益調整,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正確處理好各種關系,辯證思維、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務求實效。一是正確處理好發展與治理的關系。科學發展是前提、是根本,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有效治理是途徑、是方法,是實現善治良序的必然選擇。二者相互依存、互促共進,具有內在一致性。在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中要準確把握好二者的辯證關系,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用發展的思路、發展的辦法去解決社會治理中的各種問題,通過科學發展,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水平。二是正確處理好黨建引領與多元共治的關系。黨的領導是社會治理的根本保證,多元共治是社會治理的時代趨勢。堅持黨建引領,不是讓黨組織大包大攬,來承擔和解決社會治理中的所有問題,而是通過加強和改善黨對基層工作的領導,回應社會關切,踐行宗旨意識,走好群眾路線,提升基層黨組織宣傳發動群眾、凝聚服務群眾的能力。各級黨組織要切實轉變工作方式,善于把黨組織的主張通過社會協商等方式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把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一定程序明確為各類組織的負責人,把黨的組織意圖通過多元互動變成各類組織參與治理的措施,引導多元主體深度融入社會治理和服務,共商區域發展、共同服務群眾、共建美好家園。三是正確處理好行政推動與共建共享的關系。行政推動是實現治理目標的有力保證,共建共享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路徑,二者不可偏廢。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當好組織者、執法者、規劃引領者、政策制定者、社會建設者;機關企事業單位要強化社會責任,主動開放公共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人民群眾要強化主人翁意識,基層組織要充分依靠群眾,善于發動群眾,主動引領群眾,不斷提升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四是正確處理好治理創新與社會穩定的關系。率先探索推進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有政策依據,有經驗借鑒,有實踐基礎,也有一定的風險。但創新是為了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實現長治久安,絕不能因為社區減負增效就推卸責任,絕不能因為社會治理創新影響發展穩定大局。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作為首要任務,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抓創新、堵漏洞、補短板。堅持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居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的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1+3+N”多方聯動機制,探索開展院落自治,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問題解決在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