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風雨等自然現象一樣,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預測預報的。當地殼的應力應變在逐漸積累、加強的過程中,就會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質發生物理、化學等一系列異常變化。我們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聯的異常變化現象為地震前兆。本文大風車網小編將為你介紹一些關于張家港地震的信息,包含地震帶分布,歷史上張家港地震記錄,以及地震逃生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一、張家港歷史上地震數據記錄
江蘇地震歷史:
自古以來地震活動水平不高 史載6.0級以上地震只有兩次
江蘇則處在長江中下游中等地震活動帶,自古以來地震活動水平不高,歷史上有記載的6.0級以上地震只有兩次,一是1624年揚州6.0級地震,二是1979年溧陽6.0級地震
二、張家港地震帶分布圖
三、地震逃生注意事項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地震后,往往還有多次余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克服恐懼心理,堅定生存信念,穩定下來,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設法脫險。此時,如果防震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如一時不能脫險,不要勉強行動,應做到:
首先要保障呼吸暢通。設法將雙手從壓塌物中抽出來,清除頭部、胸前的雜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移開身邊的較大雜物,以免再次被砸傷和倒塌建筑物的灰塵窒息;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不要使用明火(以防有易燃氣體引爆),盡量避免不安全因素。
其次,要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余震發生后,環境進一步惡化。
再次、要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到來。
第四、如果受傷,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過多。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