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風雨等自然現象一樣,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預測預報的。當地殼的應力應變在逐漸積累、加強的過程中,就會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質發生物理、化學等一系列異常變化。我們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聯的異常變化現象為地震前兆。本文大風車網小編將為你介紹一些關于太倉地震的信息,包含地震帶分布,歷史上太倉地震記錄,以及地震逃生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一、太倉歷史上地震數據記錄
1990年2月10日在江蘇省常熟市和太倉縣交界處發生5.1級地震。宏觀震中位于太倉縣沙溪鎮附近,震中烈度為Ⅵ度,極震區為北西向橢圓;
這次地震造成26人傷亡(其中死亡2人,均為間接死亡),這次地震是比較典型的孤立型地震,震中區有高倍率的測震臺站,但在震前半年內沒有記錄到微震活動,震衰減極快,僅記錄到5次MS ≥1.0余震,最大余震震級僅為1.6級,余震分布集中在震中區,分辨不出有任何優勢方向分布,震源機制解中節面Ⅱ走向北西,P軸方向為北東。
推測這次地震是北東向主壓應力作用下,北西向斷裂發生左旋走滑錯動的結果.節面Ⅱ是主破裂面,發震構造是北西向支塘-太倉分支斷裂.震中附近地區觀測臺站密集,距震中200 km范圍內(其中1/3為海域),有觀測臺站38個,其中測震儀15套,其他前兆觀測78臺項.5.1級地震前出現較多異常,共有39條.震前5年,震中附近地區在以往地震活動十分平靜的背景下,出現了地震活動條帶分布和小震群活動顯著的現象,且震中附近正是b值高、低交界部位.在震前的8個月,即1989年5月,在距震中5~100 km范圍內的5口觀測井,其水位、水溫觀測出現急劇的同步異常.在震前3個月內,距震中約30 km的形變臺,觀測到了顯著的形變異常.一個5.1級地震能觀測到這么多異常,且百分比相當高,這與本地區臺站密集和觀測資料質量較高有關.這次地震正發生在月全蝕之時,這對研究天文現象對地震的觸發作用是有意義的.
二、太倉地震帶分布圖
三、地震逃生注意事項
1.抓緊時間緊急避險。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堅實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2.選擇合適避震空間。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墻墻根、墻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3.做好自我保護。首先要鎮靜,選擇好躲避處后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后頸;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