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和風雨等自然現象一樣,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預測預報的。當地殼的應力應變在逐漸積累、加強的過程中,就會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質發生物理、化學等一系列異常變化。我們稱這些與地震孕育、發生有關聯的異常變化現象為地震前兆。本文大風車網小編將為你介紹一些關于荊州地震的信息,包含地震帶分布,歷史上荊州地震記錄,以及地震逃生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一、荊州歷史上地震數據記錄
荊州歷史上最強地震發生在明朝
你知道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來,荊州共發生了幾次地震嗎?遇到地震后,我們又該如何正確自救呢?
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荊州地處江漢平原,屬于華南地塊,長江中下游地震帶的江漢地震小區,地震帶的活動和強度不大,但這并不意味著荊州就不會發生地震災害。
荊州市地震局震害防御科科長代春江介紹,我們這里的特點就是震源比較淺,震感比較強烈。
根據資料記載,荊州地區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發生在明朝。
1470年,洪湖發生了5.0級地震。這個地震發生后,根據當時的記載,地震烈度是六度,六度是個什么感覺呢?就是人坐在屋子里會感覺搖晃,房屋可能會掉瓦,墻壁會開裂,懸掛物可能掉落,煙囪可能損毀。
而在現代,根據荊州市地震局監測到的數據顯示,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來,荊州市境內一共發生2.0級及以上有感地震9次,其中,受境外地震波及影響7次。
監測數據顯示,除2009年外,2008年到,荊州地區每年都至少出現一次地震,其中,發生在松滋境內的地震有5次。
據介紹,松滋是全國的一個重點監測點,因為它屬于江漢平原的一個丘陵地帶,地質構造是比較復雜的。
據了解,地震的級數每上升0.1級,地震強度就會增加30倍。荊州地處平原,一般情況下,地震級數達到2.0級時,人們就會有明顯的震感。而在此之前,24小時實時監控的地震監測臺網也會及時捕捉到異常的地震波,并快速鎖定震中
二、荊州地震帶分布圖
三、地震逃生注意事項
在震區中,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來不及跑時可迅速躲到堅固的墻體,塌下來時可以承受住形成空間的地方。趴在地下,閉目,用鼻子呼吸,保護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擋嗆人的灰塵。
正在用火時,應隨手關掉煤氣開關或電開關,然后迅速躲避。在樓房里時, 應迅速遠離外墻及其門窗,可選擇廚房、浴室、廁所、樓梯間等空間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間避震,千萬不要外逃或從樓上跳下,也不能使用電梯。在戶外 要避開高大建筑物,要遠離高壓線及石化、化學、煤氣等有毒的工廠或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