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計算方法牽扯到很多系數,我們首先看一下全國通用的退休金計算方式。全國通用的退休金計算方式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A養老金等于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等于個人賬戶余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那么2019年松原養老金計算方法如何規定的呢?松原養老金上調方案及補發到帳時間安排如何?本文小編為你解讀!
一、2019年松原養老金計算方法及說明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注: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的高低取決于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個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自己實際的繳費基數與社會平均工資之比的歷年平均值。低限為0.6,高限為3。
因此,在養老金的兩項計算中,無論何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繳費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二、全國各省養老金調整匯總表
三、松原養老金繳費及補發到帳的相關信息
領取基本養老金有何條件?
基本養老金是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的。
領取基本養老金包括兩大必要條件。首先,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必須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其次是累計繳納養老保險費時限需滿15年。這樣才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需要提醒的是,我國目前法定的職工退休年齡規定是男性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從事特殊工種工作的,退休年齡為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45周歲;而經本市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則可辦理病退手續。
此外,15年是累計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時限,中間允許有中斷,不用非得連續繳費15年。
養老金數額由哪些因素決定?
職工的基本養老金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另外對于1998年6月30日以前參加工作,2006年1月1日以后符合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的被保險人,除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外,還要額外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繳費年限越長,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發比例就越大;繳費水平越高,實際繳費指數就相應增高,計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結果也就更高,這也體現了我國養老保險“多繳多得”的原則。
同一自然年度內,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是不變的,那么影響基本養老金水平的因素便是個人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按同一繳費基數繳納和補繳的養老保險在計算基本養老金時并無區別。所以,養老保險間斷后又補繳的,不會影響基本養老金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