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最新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是多少,溫州醫療保險怎么報銷,需要哪些材料等問題一直受到大家關注,本文大風車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溫州醫療保險的相關知識,住院保障方面,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0%到80%,門診保障方面,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普遍開展了門診慢性病(特殊疾病)保障,居民醫保還普遍開展了門診費用統籌。一起來看看溫州醫療保險報銷的相關知識。
1、2020年溫州最新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多少錢
日前,我市出臺《溫州市全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于今年4月1日開始實施。
《辦法》對原來各項醫保制度進行整合與劃分,建立起以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為主體的覆蓋全民、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市人力社保局醫保處相關負責人解讀,這將有效解決我市醫保制度原先存在的各區縣各自為政的碎片化問題,確保醫保統籌層次的提升和醫療保障制度的長期穩健發展。
那么,新政策與以往有何不同?
解讀一
四大亮點讓百姓得實惠
《辦法》對全市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政策進行統一,初步實現單個制度在全市范圍的統一。實施后,參保人將在保障待遇、險種選擇、繳費等方面享受到更多的紅利和優惠。
首先是覆蓋范圍更廣。按規定,市區和各縣(市)用人單位所有職工、靈活就業人員以及非本地戶籍的外來就業人員都納入職工醫保參保范圍,本市非從業居民、大中專院校(含技校)在冊學生和中小學及幼兒園的在冊學生兒童納入城鄉居民醫保參保范圍,基本達到人群全覆蓋。
其次是參保機制更完善。《辦法》將保障水平與繳費標準相掛鉤,采取“一制多檔”的形式,設立職工醫保一檔和二檔,在險種選擇上將更加靈活。其中,職工醫保一檔對應原來的職工醫保,職工醫保二檔則是結合原來農民工醫保制度新設的參保檔次。其他非從業人員則按規定參加城鄉居民醫保。
再次是轉換通道更靈活。《辦法》打破了參保人員的戶籍身份限制,建立不同險種之間、不同檔次之間的轉換通道。需注意的是,為保障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辦法》還規定了用人單位不得將原已參加職工醫保一檔的非本市戶籍職工變更為二檔。
最后是待遇保障更合理。新政策在待遇保障上,適當拉開不同險種之間、不同檔次之間的待遇差異,并結合繳費情況合理設置待遇標準。職工醫保待遇實現全市統一標準,職工醫保一檔實行住院和門診統籌待遇,政策內住院費用最高限額按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6倍確定,報銷比例統一為在職90%、退休95%。同時,適當提高并統一門診待遇,將門診最高限額提高到10000元,報銷比例為三級醫院60%、二級醫院70%、一級醫院和藥店80%。
同時,職工醫保二檔按照“保大病、保當期”的原則設置住院統籌待遇,住院待遇標準按職工醫保一檔的住院待遇標準執行,暫不設門診統籌待遇,重點保障非本地戶籍參保職工在溫工作期間的住院醫療需求,化解他們的大病風險和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
此外,《辦法》對城鄉居民醫保待遇劃定了標準底線,明確住院待遇最高限額按當地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確定,報銷比例穩定在75%左右,門診待遇基層醫療機構報銷比例達到50%以上,由各地根據當地實際確定具體待遇標準。
解讀二
設置分檔鼓勵企業為員工參保
之所以將職工醫保劃分為多個檔位,是為了鼓勵和引導更多企業為員工,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參保。相較于我市原來的職工醫保,新《辦法》中的職工醫保通過設置繳費標準相對較低的職工醫保二檔,既減輕了用人單位的繳費負擔,有助于化解勞動用工風險,又能保障這類職工的基本醫療權益。
解讀三
不同戶籍、類型的職工參保繳費標準
以市區為例,首次參保的非本地戶籍職工以及原先參加農民工醫保的人員可以選擇參加職工醫保一檔或二檔,二檔的繳費標準由用人單位以當月全部二檔參保在職人員工資總額的3%,按月繳納。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市區職工醫保一檔,按本年度醫療保險繳費基數的10.2%,按月繳納職工醫保費。
市區原已參加職工醫保的用人單位及職工,只能參加職工醫保一檔,由用人單位以當月全部一檔參保在職人員工資總額的8.2%,按月繳納。職工本人按本年度醫療保險繳費基數的2%,由參保單位在其工資中按月代扣代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