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最新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是多少,瀘州醫療保險怎么報銷,需要哪些材料等問題一直受到大家關注,本文大風車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瀘州醫療保險的相關知識,住院保障方面,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0%到80%,門診保障方面,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普遍開展了門診慢性病(特殊疾病)保障,居民醫保還普遍開展了門診費用統籌。一起來看看瀘州醫療保險報銷的相關知識。
1、2020年瀘州最新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多少錢
一、繳費標準和時間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按年度繳納,2020年度個人繳費標準為250元。集中繳費時間為2019年9月23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二、繳費渠道1.銀行代收。居民醫保參保人員憑居民身份證(戶口簿)等有效證件可前往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農商銀行、郵儲銀行、瀘州銀行的任一網點繳費,也可以通過以上銀行的手機銀行APP、網銀、銀行自助終端、POS機等渠道辦理繳費。2.銀行批扣。居民醫保參保人員可通過簽訂委托扣款協議方式實行銀行批量扣款。委托扣款協議的簽訂可通過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農商銀行、郵儲銀行、瀘州銀行的柜面、手機銀行APP、網銀等簽訂,也可通過稅務端電子稅務局、“天府e稅”APP、“四川稅務”微信公眾號、辦稅服務廳等渠道簽訂。3.社區、村組、學校代收。居民醫保參保人員在規定期限內可到所屬社區、村(組)征收點繳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高校大中專學生、在我市就讀的外地戶籍學生由學校組織代收。4.稅務征收。居民醫保參保人員可通過國家稅務總局四川省稅務局非接觸式繳費渠道(電子稅務局、“天府e稅”APP、“四川稅務”微信公眾號、自助終端)驗證個人信息,按照繳費標準繳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費,也可直接到各區縣辦稅服務廳辦理繳費三、為什么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每年都在漲?2020年我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往年相比,個人繳費由兩檔合并為一檔,個人繳費250元(國家規定最低繳費標準),政府人均補助不低于520元。個人繳費的上漲是有根據的。首先,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加之人民群眾對醫療健康的訴求不斷增加,醫療成本和醫療費用也在增加,所以醫保基金支出也在相應增加,需要提高籌資水平。其次,城鄉居民醫保是一種社會保險,它不是國家免費派發的社會福利,每個人也是有義務來繳費的。城鄉居民醫保費由個人和國家共同負擔,國家每年制定并公布個人繳費標準和財政補助標準。在國家財政每年提高人均補助的基礎上,也要求個人履行義務,相應增加個人繳費標準。總的來說,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是小頭,政府補助是大頭”,醫保繳費與待遇相比是“低付出、高回報”。雖說個人繳費在上漲,但醫保待遇也在穩步提升。據了解,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市政府印發《瀘州市人民政府關于調整我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有關政策的通知》(瀘市府發〔2019〕22號),從2020年起,我市居民醫保由原來的兩檔合并為一檔進行繳費(即按國家規定的最低繳費標準),調整了居民醫保住院醫療待遇,建立居民醫保門診統籌制度,提高了國家談判藥品中的單行支付藥品報銷比例,從2020年1月1日起執行。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規范門診特殊疾病管理,將26種慢性疾病納入Ⅰ類門診特殊疾病,15種重癥疾病納入Ⅱ類門診特殊疾病,并大幅度提高Ⅰ類門診特殊疾病的支付限額,最大的增幅達240%。同時,患多種Ⅰ類疾病的,可以申報兩個病種,待遇按照病種限額標準累加計算。同時,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省政策,將36種國家談判藥品和17種抗癌藥品納入我市醫保基金支付范圍,切實減輕患重特大疾病的參保群眾的醫療費用負擔。溫馨提示不要貿然中斷繳費,中斷繳費對您有很大影響(已參保人員未在規定時間內繳費,作為中斷繳費,重新參保繳費后將有180天的待遇等待期,即重新參保繳費180天后生病住院發生的醫療費用才能報銷)。 四、2020年醫保政策調整主要內容1、居民醫保繳費兩檔合并為一檔從2020年起,我市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兩檔合并為一檔。年度個人繳費標準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根據《國家醫療保障局財政部關于做好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2020年度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為250元/人。2、調整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住院支付比例實行一個檔次進行繳費后,參保人員住院醫保待遇作相應調整。參保人員住院發生的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在起付標準以上和年度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部分,由居民醫保統籌基金按以下比例支付:統籌地區 | 醫院級別 | 起付標準(元) | 報銷比例 | 備注 |
統籌地區內(瀘州市內) | 在鄉鎮設置的一級及無等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中心衛生院) | 200 | 90% | 統籌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額17萬元 |
在縣級以上城鎮設置的一級及無等級醫院 | 300 | 85% | ||
二級醫院 | 400 | 80% | ||
三級醫院 | 800 | 55% | ||
統籌地區外(瀘州市外) | 二級及以下醫院 | 900 | 55% | |
三級醫院 |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