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論文中關鍵詞的撰寫
關鍵詞是為了適應計算機檢索的需要而提出來的,位置在摘要之后。早在1963年,美國chemicalabstracts從第58卷起,就開始采用電子計算機編制關鍵詞索引,提供快速檢索文獻資料主題的途徑。在科學技術信息迅猛發展的今天,全世界每天有幾十萬篇科技論文發表,學術界早已約定利用主題概念詞去檢索最新發表的論文。作者發表的論文不標注關鍵詞或敘詞,文獻數據庫就不會收錄此類文章,讀者就檢索不到。關鍵詞選得是否恰當,關系到該文被檢索和該成果的利用率。
1關鍵詞分類
關鍵詞包括敘詞和自由詞。
1)敘詞??指收入《漢語主題詞表》、《mesh》等詞表中可用于標引文獻主題概念的即經過規范化的詞或詞組。
2)自由詞??反映該論文主題中新技術、新學科尚未被主題詞表收錄的新產生的名詞術語或在敘詞表中找不到的詞。
2關鍵詞標引
為適應計算機自動檢索的需要,gb/t3179?92規定,現代科技期刊都應在學術論文的摘要后面給出3~8個關鍵詞(或敘詞)。關鍵詞的標引應按gb/t3860-1995《文獻敘詞標引規則》的原則和方法,參照各種詞表和工具書選取;未被詞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以及文章題名的人名、地名也可作為關鍵詞標出(自由詞)。
所謂標引,系指對文獻和某些具有檢索意義的特征如:研究對象,處理方法和實驗設備等進行主題分析,并利用主題詞表給出主題檢索標識的過程。對文獻進行主題分析,是為了從內容復雜的文獻中通過分析找出構成文獻主題的基本要素,以便準確地標引所需的敘詞。標引是檢索的前提,沒有正確的標引,也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檢索。科技論文應按照敘詞的標引方法標引關鍵詞,并盡可能將自由詞規范為敘詞。
3標引關鍵詞應遵循的基本原則3.1專指性原則一個詞只能表達一個主題概念為專指性。
只要在敘詞表中找到相應的專指性敘詞,就不允許用詞表中的上位詞(S項)或下位詞(F項);若找不到與主題概念直接對應的敘詞,而上位詞確實與主題概念相符,即可選用。
例如:“飛機防火”在敘詞表中可以找到相應的專指詞“專機防火”,那么就必須優先選用。
不得用其上位詞“防火”標引,也不得用“飛機”與“防火”這兩個主題詞組配標引。
3.2組配原則敘詞組配應是概念組配。
概念組配包括2種類型:交叉組配。
系指2個或2個以上具有概念交叉關系的敘詞所進行的組配,其結果表達一個專指概念。
例如:“噴氣式垂直起落飛機”,可用“噴氣式飛機”和“垂直起落飛機”這2個泛指概念的詞確切地表達敘詞表中沒有的專指概念;“腎結石”可用“腎疾病”和“結石”這2個敘詞表示一個專指概念。
方面組配。
系指一個表示事物的敘詞和另一個表示事物某個屬性或某個方面的敘詞所進行的組配,其結果表達一個專指概念。
例如:“信號模擬器穩定性”可用“信號模擬器”與“穩定性”組配,即用事物及其性質來表達專指概念;“彩色顯像管熒光屏涂履”,可用“彩色顯像管”、“熒光屏(電子束管)”和“涂覆”3個詞組配,即用事物及其狀態、工藝過程3個方面的敘詞表達一個專指概念。
在組配標引時,優先考慮交叉組配,然后考慮方面組配;參與組配的敘詞必須是與文獻主題概念關系最密切、最鄰近的敘詞,以避免越級組配;組配結果要求所表達的概念清楚、確切,只能表達一個單一的概念;如果無法用組配方法表達主題概念時,可選用最直接的上位詞或相關敘詞標引。
3.3自由詞標引下列幾種情況關鍵詞允許采用自由詞標引。
a.主題詞表中明顯漏選的主題概念詞。
b.表達新學科、新理論、新技術、新材料等新出現的概念。
c.詞表中未收錄的地區、人物、產品等名稱及重要數據名稱。
d.某些概念采用組配,其結果出現多義時,被標引概念也可用自由詞標引。
自由詞盡可能選自其他詞或較權威的參考書和工具書,選用的自由詞必須達到詞形簡煉、概念明確、實用性強。
采用自由詞標引后,應有記錄,并及時向敘詞表管理部門反映。
4關鍵詞的標引步驟,首先對文獻進行主題分析,弄清該文的主題概念和中心內容;盡可能從題名、摘要、層次標題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與主題概念一致的詞和詞組;對所選出的詞進行排序,對照敘詞表找出哪些詞可以直接作為敘詞標引,哪些詞可以通過規范化變為敘詞,哪些敘詞可以組配成專指主題概念的詞組;還有相當數量無法規范為敘詞的詞,只要是表達主題概念所必需的,都可作為自由詞標引并列入關鍵詞。
在關鍵詞標引中,應很好地利用《漢語主題詞表》和其他《敘詞表》,標引過程應該查表;切忌主題概念分析和詞的組配有誤;要控制自由詞標引的數量。
有英文摘要的論文,應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錄與中文關鍵詞相對應的英文關鍵詞(Keywords)。
結論結論不應是正文中各段小結的簡單重復,它應該以正文中的實驗或考察得到的現象、數據的闡述分析為依據,完整、準確、簡潔地指出以下內容:a.由對研究對象進行考察或實驗得到的結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b.研究中有無發現例外或本論文尚難以解釋和解決的問題;c.與先前已發表過的(包括他人和作者自己)研究工作的異同;d.本論文在理論上和應用上的意義及價值;e.進一步深入研究本課題的意見。
中國分類號:中國分類號:中圖分類號??是指采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對科技文獻進行主題分析,并依照文獻內容的學科屬性和特征,分門別類地組織文獻,所獲取的分類代號。
《中圖法》共分5個基本部類、22個大類。
采用漢語拼音字母與阿拉伯數字相結合的混合號碼,用一個字母代表一個大類,以字母順序反映大類的次序,在字母后用數字作標記。
為適應工業技術發展及該類文獻的分類,對工業技術二級類目,采用雙字母。
文獻標識碼簡介文獻標識碼是按照《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規定的分類碼,其作用在于對文章按其內容進行歸類、以便于文獻的統計、期刊評價、確定文獻的檢索范圍,提高檢索結果的適用性等。
具體如下:A--理論與應用研究學術論文(包括綜述報告)B--實用性技術成果報告(科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總結(社科)C--業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包括領導講話、特約評論等)D--一般動態性信息(通訊、報道、會議活動、專訪等)E--文件、資料(包括歷史資料、統計資料、機構、人物、書刊、知識介紹等)說明:1)不屬于上述各類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訊、補白、廣告、啟事等不加文獻標識碼。
2)中文文章的文獻標識碼以"文獻標識碼:"或"〔文獻標識碼〕"作為標識,如:文獻標識碼:A3)英文文章的文獻標識碼以"Documentcode:"作為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