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云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常州大學在云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云南考生上常州大學的分數在502至550分,位次為47404至6731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云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02至550區間才能上常州大學。
一、云南考多少分能上常州大學
1、2022年云南考生上常州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4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7520名;
2、2022年云南考生上常州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0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7404名;
3、2021年云南考生上常州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3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081名;
4、2021年云南考生上常州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2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7247名;
5、2020年云南考生上常州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8608名;
6、2020年云南考生上常州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3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631名;
7、2022年云南考生上常州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4468名;
8、2020年云南考生上常州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5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863名;
二、常州大學在云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常州大學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541 | 27520 | 省政府 |
2022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502 | 47404 | 省政府 |
2022 | 云南 | 文科 | 本一 | 595 | 6731 | 省政府 |
2022 | 云南 | 文科 | 本二 | 505 | 44468 | 省政府 |
2、2021年常州大學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534 | 31081 | 省政府 |
2021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522 | 37247 | 省政府 |
2021 | 云南 | 文科 | 本二 | 563 | 12540 | 省政府 |
3、2020年常州大學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549 | 28608 | 省政府 |
2020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531 | 36631 | 省政府 |
2020 | 云南 | 文科 | 本二 | 550 | 11863 | 省政府 |
高考退檔后需要注意什么
1、充分了解招生院校招生條件
所報高校招辦及時咨詢溝通。了解所報院校的《招生簡章》中要求的報考資格、學校情況及專業要求等相關內容,熟悉體檢標準和特殊院校招生錄取條件,熟悉是否有體檢要求如身高、聽力、色弱、色盲、肢體、口吃、性別,男女錄取比例等,避免誤闖“紅燈”。
2、把握平行志愿填報梯度
平行志愿所報的幾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間要有梯度。每個志愿順序所填報的幾所學校,在選擇時一定要拉開院校之間的志愿梯度。
如果將分數差不多的幾所學校分別列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順序,結果會使這幾個志愿變為一個志愿,第一個院校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會被錄取,浪費了錄取機會,導致所填志愿都成為無效志愿,造成整體滑檔或志愿全部被采空的問題。
3、服從調劑,冷熱門專業搭配
在“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志愿組合中,即要敢于填報理想院校,又要填報穩妥又中意的學校,還要有“保底”院校,防止進檔后被退檔。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調劑”一欄不填寫的話,將被視為“不同意”處理。
每年填報高考志愿的時間什么時候
每年高考填報志愿時間大概在高考成績公布后的3天后開始,就是考試結束后約20天左右的時間,具體每個省份可能相差幾天。高考志愿在不同的省份是有不同的填報時間的,所以考生要時刻關注本省高考志愿填報時間,以免因為時間的原因,而耽誤志愿的報考。
高考志愿是分批次錄取的,本科和專科的填報時間不同,甚至不同的本科批次都有不同的志愿填報時間。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個批次錄取結束后才開始進行下一個錄取批次。所以考生一定要時刻關注高考志愿填報時間。
高考志愿填報時間每年都會根據高考錄取工作的實際情況來作出一些調整和變化,但是變化不會很大,考生想知道高考后多久填報志愿,也可以去本省市的考試院,參考一下去年的志愿填報時間。
三、常州大學最新介紹
常州大學坐落于經濟繁榮、人文薈萃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江蘇常州,是江蘇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屬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建設高校,以及江蘇省教育廳與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學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為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定名為江蘇化工學院;1992年成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管理的部屬院校,并更名為江蘇石油化工學院;2002年更名為江蘇工業學院;2010年更名為常州大學。學校歷經43年的發展,現已建成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以及多層次的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體系。2020年學校在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位居全國第129位。 學校以“責任”為校訓,秉承“勇擔責任,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和“以人為美、育人為本,開放辦學、協同發展”的辦學理念,積極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責任意識、專業素養、協作品質、國際視野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學校基礎設施齊全,辦學條件優良。現有科教城、西太湖兩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2000余畝,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逾5億元。學校設有21個學院,有全日制本科生2060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3900人。同時設立繼續教育學院(李公樸社會教育學院)和常州大學懷德學院(獨立學院)。 學校學科門類較為齊全,學科特色較為鮮明,涵蓋工學、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法學、藝術學、醫學、農學、教育學等十大學科門類。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擁有省優勢學科2個、省“十三五”重點學科7個,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全球ESI學科排名前1%。在2021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10個學科上榜。 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健全,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現有本科專業80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2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專業9個;國家級一流課程13門、國家級精品教材1部、規劃教材9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學校是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江蘇省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中心。學校榮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3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9項,2017年捧得“優勝杯”;榮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5項,銀獎3項,銅獎7項,實現金獎“四連冠”,2020年捧得“優勝杯”;榮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2項、銀獎3項、銅獎11項。學校在2016-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本科)”和“全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分列第91位和第44位。 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教師素質優良。現有教職工2000余人,專任教師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713人,博士學位專任教師占比達66%。擁有工程院院士5人(雙聘),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國家“*”教學名師2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人;學校現有江蘇省“雙創人才”、“333工程”、“特聘教授”、“青藍工程”等省級人才220余人;省“雙創團隊”、“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和教學團隊、“六大人才高峰”創新人才團隊等團隊10余個。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高校”和“江蘇省教育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突出自主創新,全面推行“頂天立地”有效科研。“十三五”以來,學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銀獎1項、全國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1項、省部級和行業科研成果獎項98項;獲得國家級科研項目303項,其中重大、重點項目17項;被SCI、EI、CPCI、CSSCI等收錄學術論文3400余篇,獲發明專利授權2000余件。學校擁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培育點)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3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個、省級大學科技園孵化器1個。學校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創新聯合體,與國內50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業和50多個縣區級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與企業共建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4個、校企聯合研發中心48個、產學研基地515個、校企聯盟436個。2017年學校榮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推進高品質國際合作。以學生互換、學術交流、科研合作為重點,先后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余所大學建立緊密合作關系。與愛爾蘭梅努斯大學、加拿大圣西維爾大學、美國新澤西城市大學舉辦電子信息工程、制藥工程、計算機、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應用化學等5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獲批省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示范性建設工程1項。學校通過高校來華留學質量認證,是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現有40多個國家的近800名外國留學生在校學習。與玻利瓦爾大學共建我國在委內瑞拉的首家孔子學院,承辦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自治區孔子課堂。成立跨文化研究院、泰國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以色列文化研究中心等智庫平臺,不斷推進中外人文交流。 學校被授予“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江蘇省文明校園”“江蘇省教育人才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江蘇省高等學校信息化建設優秀單位”“江蘇省高校圖書館先進集體”“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花園式校園”等榮譽稱號。 當前,常州大學正在全力推進江蘇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全面開啟“十四五”發展新征程。學校以高質量黨建統領高質量發展,通過立足地方、服務行業、面向國際以及與之融榮與共的戰略合作與互動,聚焦立德樹人,加強內涵建設。全體師生員工凝心聚力,銳意創新,為全面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地方領軍型大學而努力奮斗。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