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云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在云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云南考生上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分數在224至463分,位次為163786至5387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云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24至463區間才能上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一、云南考多少分能上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1、2022年云南考生上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4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4733名;
2、2021年云南考生上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22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3786名;
3、2020年云南考生上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理科最低分需要41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9448名;
4、2022年云南考生上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文科最低分需要48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3878名;
5、2021年云南考生上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文科最低分需要35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4459名;
6、2020年云南考生上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文科最低分需要46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4786名;
二、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在云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云南 | 理科 | 專科 | 405 | 114733 | 省政府 |
2022 | 云南 | 文科 | 專科 | 489 | 53878 | 省政府 |
2、2021年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云南 | 理科 | 專科 | 224 | 163786 | 省政府 |
2021 | 云南 | 文科 | 專科 | 358 | 114459 | 省政府 |
3、2020年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云南 | 理科 | 專科 | 413 | 109448 | 省政府 |
2020 | 云南 | 文科 | 專科 | 463 | 54786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滑檔怎么補救
滑檔之后,即擁有本一的分數卻只能去本二,或者本二的分數只能去本三或者專科,這樣是最虧的也是最難接受的。這個時候還有一次機會。
那就是參與征集志愿的錄取,不過高校征集志愿的分數線往往比投檔線高出十來分甚至十分以上。投檔線分數就是該高校調進檔案的所有學生中的最低分。
在作出選擇之前不要太過草率,因為還有征集志愿的存在,也不是完全沒有上本科的機會。有些高校因為招生計劃未能錄滿。
所以還會給出志愿征集,讓一些滑檔的學生前往他們學校的機會。所以說,如果在征集志愿的過程中被錄取,也還是可以去本科高校學習的。
不能接受的話,可以選擇復讀。
填志愿滑檔了怎么辦
滑檔后可以選擇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是指在每一批次錄取結束之后,各省(區、市)招辦將錄取未滿額的院校和余缺計劃數向社會公布,供尚未被錄取并達到分數要求的考生進行選報,征集志愿是本批次考生留在這個批次的最后一個機會。所以如果你不幸滑檔,征集志愿是很重要的補救方法。
滑檔后可以選擇復讀
鑒于第一種方法可能會去到不喜歡的專業和學校,你也可以選擇復讀一年。今年已經具有一定實力,再來一年的話,要調整心態,才能給自己更大的提升空間。
三、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最新介紹
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是2006年2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在原國家級重點中專保山衛生學校基礎上升格的云南省唯一一所中醫藥學科特色鮮明、中西醫專業協調發展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屬云南省特色骨干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云南省州市沿邊高職院校基礎能力項目首批建設單位、云南省中醫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云南省實踐育人創新創業中心” 首批單位,為省級“文明學校”及省級“平安校園”。 學校創建于1965年6月,現有校本部、中醫藥部、繼續教育部三個校區。正在建設占地544畝、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總投資8億元人民幣的新校區。現有固定資產總值13102萬元(不含土地、房產),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401萬元,館藏圖書25萬冊,年訂閱期刊600余種。設11個黨政管理機構、5個教學科研單位、2個教輔部門、4個黨總支和2個群團組織。學校有直屬附屬醫院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2所,教學醫院10所,實習醫院和企業85個。云南省高職高專示范實習實訓基地7個(校內3個、校外4個)。建成了“一室一園兩館六中心”(中醫綜合實訓室、百草園、中藥標本館、高黎貢山民族醫藥館、針推技能實訓中心、護理技能實訓中心、臨床技能實訓中心、檢驗技能實訓中心、中藥實驗中心、基礎醫學實驗中心)的校內實踐教學平臺。學校搭建了校園數字化信息網絡平臺,實現了行政辦公、教務管理、學生管理、資產管理、圖書管理等的自動化,建成了“校園手機一卡通”信息化管理平臺,開通了連接國際互聯網的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網站(域名www.bsctcm.cn)。 學校是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執業醫師資格、護士上崗資格、英語等級資格、計算機等級資格等多種全國性資格考試考點。是全國首批“中醫藥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和“云南省保山職業技能培訓學校”、“云南省第236職業技能鑒定所”,是“雙證型”畢業生的培訓、鑒定基地。 學校普通專科批準招生的專業和專業方向共21個,現主要招生的專業有中醫、針灸推拿、中醫骨傷、中藥、臨床醫學、護理、藥學、醫學檢驗技術、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康復治療技術、醫學影像等11個專業;同時開辦有成人專科專業3個(護理、臨床醫學、中醫),合辦成人本科專業7個(臨床、護理、檢驗、藥學、中西醫臨床、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專業和中藥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學校與云南中醫學院、昆明醫科大學、大理大學合作,為中醫、針灸推拿、臨床醫學、護理、醫學檢驗等專業的學生開通了三所本科院校相應專業的“專升本”通道,學生可直接報考三所本科院校相應專業的本科,年“專升本”率達12%以上。現有各類在校生7000余人。近幾屆年終就業率均達99%以上,護理、中藥專業就業率達100%, 2011年—2015年連續五年榮獲云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二等獎。建校以來已為云南省邊疆地區培養了各類醫療衛生技術人才2萬余人,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現有教職工238人,專任教師220人,其中,教授12名,副高職稱人員47名;云嶺教學名師1名;云南省高校教學名師5名;云南省高校技能大師2名;碩士研究生學位教師78名。先后聘請了11名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擔任學校客座教授,聘請了醫院、企業1282位專家為學校兼職教師。 學校設有“醫學社會學研究所”, 自辦《保山醫藥》刊物。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2項,云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云南省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課題1項,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5項,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研究項目6項,廳、市級科學研究項目70項。有云南省教育研究學術工作站——“李銘中醫藥教育質量評估工作站”1個。自2010年起,獲得省級以上質量工程項目56項,有云嶺教學名師1名,云南省高校教學名師5名,省級名師工作室2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十二五”規劃教材7部,省級精品教材2部,國家級提升專業產業服務能力建設項目1個(針灸推拿專業),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1個(臨床醫學專業),省級提升專業產業服務能力建設項目3個(護理、中醫、中藥專業),省級高職高專示范實習實訓基地7個等。獲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1項,獲全國中醫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中醫藥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中醫藥職業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三等獎” 1項,云南省高等教育學會“云南省優秀高教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有校級教學名師7名,校級特色專業2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校級精品課程7門,校級示范課程9門,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9項等校級質量工程項目。 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拓展對外教育領域,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先后與泰國清萊皇家大學、印度尼西亞衛生教育學院、泰國宋卡王子大學、德國慕尼黑生物多樣性醫學中心、瑞典馬爾默大學等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與各方在師生交流、行政訪問、應邀講學、教師培養、科研、學術交流等方面達成了廣泛共識,簽署合作協議5份。近年來派出出國(境)學習交流培訓團組15個共計137人次;接待國(境)外訪問團、專家、短期留學生130余人次;招收醫學專業大專學歷教育緬甸、泰國、印度尼西亞留學生75人,招收醫學專業中專學歷教育緬甸留學生95人。 與南京中醫藥大學、云南中醫學院簽署合作協議。選派4個教師團組共110人次到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成都醫學院、臺灣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培訓學習交流。 學校積極實施和落實國家助學貸款、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臨時生活補助、省政府獎學金、省政府勵志獎學金、省臨時生活補助等資助政策,建立貧困生檔案,努力推行校級優秀學生獎學金、優秀貧困生獎學金、貧困補助、特別困難補助、臨時生活補助、節日補助、勤工儉學補助、人壽保險公司助學金、保山血站助學金、世紀金源集團助學金、社會捐資助學金等制度和措施,幫助學生完成學業。 學校秉承“崇德尚學、敦行致遠”的校訓,弘揚“團結務實、勤勉傳承”的校風,恪守“敬業精術、教真育愛”的教風,堅持“慎思明辨、嚴謹求真”的學風,以人為本、勵精圖治,在基本建設、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實驗性教學基地建設和招生就業、內部整合等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形成了以專科教育為主、與本科院校合作積極探索本科繼續教育、適度開展中專教育、兼顧成人繼續教育和短期職業培訓及鑒定的辦學格局,辦學效果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可,生源數量充裕、質量優良。 未來發展,學校將始終以“突出中醫藥特色,中西醫學科(專業)協調發展,面向基層,輻射周邊,建設滇西沿邊高水平高職院校”為總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驅動,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弘校、文化塑校”四大發展戰略,堅持“醫教融合、夯實基礎,校院(企)合作、鑄實技能,全程實踐、德能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現代大學體制機制建設工程、人才隊伍建設工程、教學內涵提升增質工程、就業創業建設工程、‘絲路醫藥’建設工程、綠色生態開放共享文化校園建設工程”六大工程,落實九大具體規劃,推動學校跨越發展,實現“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統一。著力建設滇西中醫藥人才培養(訓)中心,滇西民族醫藥研發、展示與人才培養中心,面向周邊國家的中醫藥與中國文化國際合作區域交流中心,云南面向西南鄰國中醫藥職業教育的示范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