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云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在云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云南考生上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217至405分,位次為172437至9271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云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17至405區間才能上大連職業技術學院。
一、云南考多少分能上大連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云南考生上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1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2437名;
2、2021年云南考生上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2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3786名;
3、2020年云南考生上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2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8939名;
4、2022年云南考生上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2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4037名;
5、2021年云南考生上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1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1861名;
6、2020年云南考生上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2712名;
二、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在云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云南 | 理科 | 專科 | 217 | 172437 | 省政府 |
2022 | 云南 | 文科 | 專科 | 227 | 134037 | 省政府 |
2、2021年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云南 | 理科 | 專科 | 224 | 163786 | 省政府 |
2021 | 云南 | 文科 | 專科 | 313 | 121861 | 省政府 |
3、2020年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云南 | 理科 | 專科 | 225 | 158939 | 省政府 |
2020 | 云南 | 文科 | 專科 | 405 | 92712 | 省政府 |
高考軍校報考條件和要求有哪些
1.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普通高中應屆或往屆畢業生;
2.高中階段體質測試成績達到及格以上;
3.高考成績達到本省一本線(合并批次省份須達到特殊類型招生控制線);
4.未婚;
5.年齡不低于17周歲且不超過20周歲(截至報考當年8月31日)。
進入軍校的體檢很嚴格。尤其是在市里,體重,身高,這三項體檢上都有明確的規定。如果你報考指揮類的軍校,視力要求是5.0以上,非指揮類的4.6以上。男考生體重要在100斤以上,身高在1.62cm以上。女考生體重要求在90斤以上,身高在1.60cm以上。
高考志愿錄取流程
錄取流程1:模擬投檔
每批次正式投檔之前,省級招辦按照高校確定的投檔比例進行模擬投檔。
錄取流程2:確定投檔比例
模擬投檔后省級招辦及時向高校報送生源分數段分布情況,高校根據模擬結果決定是否追加計劃,是否調整投檔比例。
錄取流程3:正式投檔
省級招辦按照高校調檔的要求和考生填報的志愿,將符合高校調檔條件的考生的電子檔案在網上投遞給高校。平行志愿按考生成績從高到低只進行一次投檔。
錄取流程4:閱檔
招生高校在規定時間內從網上下載考生的電子檔案數據進行審閱,審閱內容包閱括考生的成績、專業志愿、是否服從調劑選項、體檢表以及誠信記錄等。
錄取流程5:預錄取
招生高校按照相關規定和招生章程等,將符合錄取條件的考生進行預錄取,并將預錄取和退檔的結果上傳至省級招辦。
錄取流程6:錄取檢查
省級招辦對高校欲退檔考生的情況進行審核,如無異議,則錄取結束。
錄取流程7:打印錄取名單
省級招辦根據招生高校的錄取結果打印錄取新生名冊,加蓋省級招辦錄取專用章后寄送招生高校。
錄取流程8:填發錄取通知書
招生院校根據錄取考生名冊填寫錄取通知書,加蓋該校公章后連同入學報到須知、資助政策辦法等相關材料一并寄送被錄取考生。
三、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是大連市人民政府直屬的高等院校,是全國百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之一。2018年,學校成功躋身遼寧省高水平現代化高職院校和高水平特色專業群立項建設單位。2019年2月,市委市政府決定大連職業技術學院與大連廣播電視大學進行優化整合。 ??學校現有夏家河子、南關嶺、普灣和白云四個校區。有大連電子學校、大連市建設學校和大連海洋學校三個附屬中專。學校總占地面積103.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58.4萬平方米。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2731人。現有教職工809人,其中正高級職稱74人、副高級職稱214人。學校現有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省優秀專家1人,省級教學名師10名,省級專業帶頭人8名,省級優秀骨干教師11名,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0個。近年來,學校教師在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及教學能力大賽中獲一等獎2個,二等獎10個,三等獎7個;在遼寧省信息化及教學能力大賽中獲一等獎30個,二等獎44個,三等獎43個;教師獲省級教學成果獎33項。 ??學校開設涵蓋裝備制造、土木建筑、生物與化工、財經商貿、電子信息、教育與體育、交通運輸、旅游、公共管理與服務等9個專業大類39個專業。學校現有國家級示范專業7個,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2個,《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項目骨干專業8個,“遼寧省對接產業集群省級職業教育示范專業”6個,遼寧省品牌專業13個,遼寧省高水平特色專業群立項建設項目4個,1+X證書制度試點17個。 ??學校現有現代裝備制造技術、現代電子技術、現代汽車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等19個實訓中心、189個實訓室(區)。其中現代裝備制造技術實訓中心、老年養護實訓中心、軟件技術實訓基地是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現有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群)創新型實訓基地、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群)創新型實訓基地、電氣自動化技術創新型實訓基地等三個“遼寧省職業教育創新型實訓基地”建設項目。 ??學校深入推進校企合作向縱深方向發展,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協同育人,廣泛開展“訂單、定制、定向”培養模式,形成與國內外一流知名企業深度融合和與中小微企業廣泛合作的兩翼并進校企合作新格局。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興新思通訊學院,探索混合所有制育人模式。與恒力石化公司、海爾集團、冰山集團、英特爾半導體(大連)有限公司等500強企業開展校企聯合培養,組建訂單班。與美國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共建“智能制造協同創新中心”,與通用技術集團大連機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學生實習實訓和員工職業技能培訓等項目落實。學校還大力推進“前廠后校”的校內教學實訓基地建設。京東商城校園實訓中心、會計記賬工廠、汽車對外技術服務中心、香港互聯立方校中廠等一批基地初具規模。目前,校企合作企業達1196家,訂單班30個。學校還推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牽頭組建了大連市智慧健康養老產教聯盟和學前教育聯盟。 ??學校始終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文化興校、特色亮校、依法治校”的發展戰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持續推進學校內涵發展。立足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和大連“兩先區”建設的需要,以鮮明的重點專業群優勢與產教融合特色、突出的社會服務能力,為區域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近三年,在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中,學校共獲得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2項。在遼寧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我校獲得一等獎37項,二等獎52項,三等獎47項。在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2015年-2019年,共獲得省級以上獎項189項,全國獎項6項。在2020年遼寧省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成績中,學校在職教賽道獲得5個金獎,占金獎總數40%;28個銀獎,占銀獎總數67%,25個銅獎,占銅獎總數41%;整體水平居于全省領先地位。 ??學校曾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遼寧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遼寧省“文明單位”、“平安校園”、“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大連市“先進單位”。學校黨委曾被評為遼寧省高校系統“先進黨委”。 ??目前,學校以省雙高校建設為契機,科學規劃“十四五”發展戰略目標和任務,緊緊抓住國家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大機遇,大力推動以專業群建設的教育教學改革,全力鞏固和提升國家示范校建設成果。未來五年,學校將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在全國教育大會、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和在遼寧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為價值追求,以智慧職業教育為基本路徑,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帶動專業升級、產教融合深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社會服務增容、現代職教制度建立,全面構建“大職教”格局,努力將學校建設成類型教育特點更明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能力更強,人才培養質量更高,地方職業教育龍頭地位更突出,治理體系更優的高水平現代化高職院校。到2035年,全力建設特色明顯、實力突出,以創新與智能為主要特點的在國內領先并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職業大學!(數據截至2020年12月) 學校精神:同舟共濟、艱苦奮斗、務實創新、追求卓越 學校校訓:用忠誠、知識和能力充實人生 學校校風:合作、進取、超越 學校教風:敬業愛生、為人師表、嚴謹求實、知行共融 學校學風:勤學尊師、慎思明辨、誠實守信、德業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