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云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在云南招生錄取數據顯示,云南考生上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的分數在303至303分,位次為155918至8729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云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03至303區間才能上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
一、云南考多少分能上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
1、2022年云南考生上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2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5918名;
2、2021年云南考生上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3、2020年云南考生上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4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7297名;
4、2022年云南考生上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0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31944名;
5、2021年云南考生上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2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0107名;
6、2020年云南考生上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0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4076名;
二、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在云南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云南 | 理科 | 專科 | 320 | 155918 | 省政府 |
2022 | 云南 | 文科 | 專科 | 304 | 131944 | 省政府 |
2、2021年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云南 | 理科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021 | 云南 | 文科 | 專科 | 329 | 120107 | 省政府 |
3、2020年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在云南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云南 | 理科 | 專科 | 447 | 87297 | 省政府 |
2020 | 云南 | 文科 | 專科 | 303 | 124076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可以填多少個
高考一共能報6個平行志愿,可以報6個學校,每個學校專業可報6個。平行志愿有三個“一”,一個是同一批次,一個是一個投檔時間段內,再一個是可以填幾個并列的院校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檔原則是志愿并列、位次優先、遵循志愿、一輪投檔。
高考志愿可以填寫數量如下:
新高考地區:
1)福建、江蘇:最多可填40個志愿;
2)廣東、湖北、湖南:最多可填45個志愿;以上5個省份都是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每個志愿設置6個專業志愿和一個“是否服專業調劑”選項。
3)河北、重慶:最多可填96個志愿;
4)遼寧:最多可填112個志愿;以上3個省市都是以“專業(類)+院校”為單位,1個專業(類)+院校就是1個志愿,沒有專業服從調劑選項。
5)上海、海南: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24個志愿;
6)北京: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30個志愿;
7)浙江:以一所學校的一個專業(類)作為一個志愿單位,最多可填80個志愿。
本科適合分數低撿漏的大學有哪些
學校名 | 批次 | 2022分數 |
山西中醫藥大學 | 本科二批 | 465 |
吉林醫藥學院(中外合作) | 本科二批 | 464 |
齊魯醫藥學院 | 本科二批 | 464 |
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 | 本科二批 | 461 |
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 | 本科二批 | 461 |
河北中醫學院 | 本科二批 | 457 |
錦州醫科大學(中外合作) | 本科二批 | 456 |
遼寧中醫藥大學杏林學院 | 本科二批 | 455 |
山東協和學院 | 本科二批 | 455 |
貴州中醫藥大學時珍學院 | 本科二批 | 451 |
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 本科二批 | 426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本科二批 | 426 |
贛南醫學院 | 本科二批 | 426 |
甘肅中醫藥大學 | 本科二批 | 426 |
三、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最新介紹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是教育部批準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位于牡丹江市西安區溫春鎮。學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東北農學院牡丹江分院,本科建制。1962年轉設為中專,2002年升格為專科院校,2019年8月由隸屬于省農業農村廳轉隸省教育廳。學院占地126.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4.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4.03億元,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45個、實訓室149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33億元,圖書館藏書71.5萬冊。47個高職專業面向23個省招生,全日制普通專科在校學生7885人,擴招學生4316人。 學院始終堅持“立足鄉村辦學、傾心于農業職業教育、零距離服務‘三農’”的辦學宗旨,與周邊農業市(縣)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逐步積淀形成了“學校在農村、課堂在田間、教研在基地、成果進農家”的辦學特色。2007年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人才培養水產評估;2008年被教育部、財政部確立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2017年獲批黑龍江省高水平高職院校立項、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2019年獲批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學校、*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簡稱國家“雙高計劃”)A檔專業群立項單位。2008年以來,學院綜合辦學實力和影響力始終處于全國1400多所高職院校第一方隊,先后獲得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省政府糧食生產貢獻獎、省級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先進集體、省級服務“三農”先進集體、省級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先進集體等榮譽,在引領職業教育改革、支撐農業產業發展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擁有一流的教學團隊。現有教職工515人,專任教師373人,博士學位11人、碩士學位227人,正高級職稱35人、副高級職稱81人,雙師型教師303人,兼職教師327人。擁有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團隊3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團隊1個、省級職業教育科學研究團隊1人、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名師1個,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人,省級名師10人。省級優秀教師、教學能手、思政名師7人。近年來,學院教師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3項,國家級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和信息化能力大賽一等獎2項。 涉農專業群建設水平全國領先。緊密對接農業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產業鏈,建設了現代農業、現代畜牧、綠色食品、農業經濟貿易、農業信息化五大涉農專業群,擁有國家級重點建設專業6個(含國家專業示范點1個)、國家級骨干專業4個、國家級學徒制試點專業2個、國家級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個,擁有省級重點建設專業8個、省級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級卓越農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中高職銜接貫通試點專業27個、省級專本銜接貫通培養試點專業3個。主持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1個、參與建設9個,率先研發職業教育國家標準10項,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資源共享課程及在線開放課程7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3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3門,被確定為黑龍江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示范高校”。 打造了高水平產教融合平臺。政校企行聯動,打造“14347”高水平產教融合平臺(1個職教集團、4個產業學院、3個協同創新中心、4個試驗站、7個基地);牽頭成立了黑龍江省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獲批國家示范性職教集團培育單位;與行業領軍企業共建阿里巴巴農村電商學院、俄速通跨境數字貿易產業學院等4個產業學院;與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等共建國家級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3個、國家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4個,被農業部確立為國家級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和全國首批新型職業農民教育示范基地,被科技部確立為對俄外向型星火產業科技培訓基地、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國家級星創天地,被人社部確立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被教育部確立為國家現代農業“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育基地。 人才培養水平領先。入選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與聯想、金新農、米旗等開展了現代學徒制培養,與21個企業開展了“1+X”書證融通試點,校企雙主體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與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率先開展專本貫通培養,推進專創融合,培育高素質涉農人才;與牡丹江市委組織部、相關企業合作,招收2000余名農民工及新型職業農民等參加專科學歷教育,近五年,培養涉農專業畢業生近萬人,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及精準扶貧等培訓五萬余人次,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900多家,學生獲省以上大賽獎勵400余項,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0%以上,17名學生入職“中國核武搖籃”(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學院獲批黑龍江省大學生就業工作示范性高校。 社會服務能力領先。圍繞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戰略,主持完成了省級應用技術研究及自然科學項目30項、市級應用技術研究項目20余項、榮獲黑龍江省農業科學技術進步獎19項,專利36項,自主研發出水稻、食用菌等4個新品種,合作培育玉米、大豆新品牌9個;與牡丹江新聞傳媒集團共同打造《農經大講堂》《鄉約農經》電視專欄309期;帶動了省內60余所中高職院校的發展,選派5名教師赴新疆阿勒泰支教、2名教師支企,彰顯職教大愛;近五年,開展各類培訓近10萬人次,推廣農業新技術20余項;打造AAA級景區校園和3個國家級5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助力19個縣獲批國家級職成教育示范縣,助力牡丹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18年領跑全省,獲省級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實訓基地、省級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扶貧案例入選職成司編寫的精準扶貧報告。 擁有良好的國際影響力。承擔教育部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試點項目,入選教育部“中德諾浩高技能汽車人才培養助推計劃”,主持完成了澳大利亞培訓包《農村商業》編譯工作;與俄羅斯烏蘇里斯克農學院等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開展國際交流200余人次,招收留學生23人,95人出國攻讀本科;加入了國際農牧業高等職業教育聰明、學堂在線課程聯盟、魯班工訪聯盟;先后在中美農業職業教育論壇、教育部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少年教育合作項目上做了主旨演講;服務龍江農業走出去,主體承建中俄農業高新技術合作示范園區,開展赴俄管理人員培訓54人、對俄農業技術培訓1000余人次。 學院教育教學改革和社會服務成效廣受媒體關注,被央視《新聞1+1》欄目,以及《中國教育報》、《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鳳凰網、新華網等媒體相繼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