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又迎來了中考,又有一批新的學子們在這雖無硝煙,但依然劍拔弩張的戰場上征戰。本文大風車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陽江中考錄取分數線的相關知識,供大家參考!
一、2021年陽江中考錄取分數線公布時間
2021年陽江中考錄取分數線公布時間大概在中考結束后的20天左右公布,考生可以關注陽江中考招生考試網的通知,下面是本文小編整理的一些歷年陽江中考分數線的相關信息。
二、陽江歷年中考錄取分數線匯總
1、2020年陽江中考錄取分數線
2020陽江各高中錄取分數線一、普通類學生錄取分數線
(一)市直普通高中:陽江市第一中學652分;廣東兩陽中學613分;陽江市第三中學483分。
(二)陽東區普通高中:陽東區第一中學555分;陽東區第二中學452分。
(三)陽春市普通高中:陽春市第一中學面向全市(非陽春學籍生)招生598.7分,陽春市第一中學面向本地招生554分;陽春市第二中學468分;陽春市第三中學、陽春市第四中學、陽春市第五中學按最低錄取分數線365.4分在招生區域內實行電腦派位錄取。
(四)陽西縣普通高中:陽西縣第一中學485.8分;陽西縣第二中學334.6分。
二、藝術類學生錄取分數線
(一)市直普通高中:陽江市第一中學藝術特長生文化課 521.6分,體育術科70分,美術術科210分,音樂(含舞蹈)術科70分;廣東兩陽中學美術、書法類藝術特長生文化課460分,音樂、舞蹈類藝術特長生文化課398.5分,美術術科190分,書法210分,音樂、舞蹈術科210分;陽江市第三中學藝術特長生文化課434.7分,美術、音樂、舞蹈術科180分。
(二)各縣(市、區)普通高中的藝體生招生屬自主招生范疇,分數線經陽江市招生委員會辦公室批準后由各高中學校自行對社會公布。
三、各招生區域普通高中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
(一)江城區(含市直屬)、海陵區、高新區:386.3分;
(二)陽東區:418.4分;
(三)陽春市:365.4分;
(四)陽西縣:321.4分。
各普通高中學校不得錄取低于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的考生。面向全市招生的民辦普通高中由學校根據實際劃定錄取分數線,但在各縣(市、區)錄取的考生不得低于考生戶籍或畢業學校所在縣(市、區)的最低控制分數線,民辦普通高中招生的解釋工作由各學校負責。
四、報讀我市中等職業學校的考生可直接到學校報名
2、2019年陽江中考錄取分數線
2019年廣東陽江中考分數線
陽江市2019年普通高中學校招生錄取分數線公布如下:
一、普通類學生錄取分數線
(一)市直普通高中:陽江市第一中學676分;廣東兩陽中學636分;陽江市第三中學443分。
(二)陽東區普通高中:陽東區第一中學575分;陽東區第二中學503分。
(三)陽春市普通高中:陽春市第一中學574分;陽春市第二中學487分;陽春市第三中學、陽春市第四中學、陽春市第五中學按最低錄取分數線386分在招生區域內實行電腦派位錄取。
(四)陽西縣普通高中:陽西縣第一中學504分;陽西縣第二中學366分。
二、藝術類學生錄取分數線
(一)市直普通高中:陽江市第一中學藝術特長生文化一中學藝術特長生文化課541分,美術術科210分,音樂(含舞蹈)術科70分;廣東兩陽中學藝術特長生文化課477分,美術術科190分,音樂、舞蹈術科70分。
(二)陽東區普通高中:陽東區第一中學田徑特招文化課488分,術科196分;籃球特招文化課531分,術科76分;足球特招文化課482分,術科68.5分;乒乓球特招文化課413分,術科85分;羽毛球特招文化課459分,術科69分;美術特招文化課447分,術科231分;音樂特招文化課467分,術科79分;舞蹈特招文化課506分,術科172分。陽東區第二中學田徑特招文化課394分,術科189.9分;足球特招文化課443分,術科75.4分;美術特招文化課416分,術科216分;音樂特招文化課443分,術科66.2分。
(三)陽春市普通高中:陽春市第一中學藝體生文化課459分,體育類田徑術科150分、籃球術科130分、足球術科125分,美術、書法類術科210分,音樂類術科60分,舞蹈類術科70分。陽春市第二中學美術、書法、音樂、舞蹈類文化課389分,術科60分;體育類文化課389分,田徑術科208分,籃球術科149分;足球類文化課340分,術科男80分,女60分。(四)陽西縣普通高中:陽西縣第一中學體育、藝術特長生文化課403分,體育術科(田徑)194.5分,體育術科(足球)69分,音樂術科38分,美術術科185.5分,書法術科165分。
三、各招生區域普通高中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
(一)江城區(含市直屬)、海陵區、高新區:408分;
(二)陽東區:452分;
(三)陽春市:386分;
(四)陽西縣:357分。各普通高中學校不得錄取低于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的考生;面向全市招生的民辦普通高中由學校根據實際劃定錄取分數線,但在各縣(市、區)錄取的考生不得低于考生戶籍或畢業學校所在縣(市、區)的最低控制分數線。
3、2018年陽江中考錄取分數線
陽江市2018年普通高中學校招生錄取分數線
一、普通類學生錄取分數線
(一)市直普通高中:
陽江市第一中學639分;廣東兩陽中學590分;陽江市第三中學382分。
(二)陽東區普通高中:
陽東區第一中學508分;陽東區第二中學439分。
(三)陽春市普通高中:
陽春市第一中學525分;陽春市第二中學446分;陽春市第三中學、陽春市第四中學、陽春市第五中學按最低錄取分數線352分在招生區域內實行電腦派位錄取。
(四)陽西縣普通高中:
陽西縣第一中學466分;陽西縣第二中學330.6分。
二、藝術類學生錄取分數線
(一)市直普通高中:
陽江市第一中學藝術特長生文化課511.2分,美術術科237分,音樂術科76.5分,舞蹈術科83分。
廣東兩陽中學藝術特長生文化課472分,美術術科190分,音樂、舞蹈術科70分。
(二)陽東區普通高中:
陽東區第一中學特長生文化課385.3分,田徑術科150分,籃球術科50分、身高170cm,足球術科60分,乒乓球術科50分,羽毛球術科60分,美術術科211分,音樂術科80.5分,舞蹈術科76分。
陽東區第二中學體育特招文化課362.4分,術科215分;美術特招文化課365.3分,術科143分;書法特招文化課382.5分,術科149分;音樂特招文化課361.2分,術科68分。
(三)陽春市普通高中:
陽春市第一中學藝體生文化課446分,體育類術科130分,美術、書法類術科210分,音樂類術科60分,舞蹈類術科70分。
陽春市第二中學美術、書法、音樂、舞蹈類文化課379分,術科60分;體育類文化課379分,術科128分;足球類文化課312分,術科60分。
(四)陽西縣普通高中:
陽西縣第一中學體育、藝術特長生文化課372.8分,體育術科185分,音樂術科61分,美術術科190.3分。
三、各招生區域普通高中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
(一)江城區(含市直屬)、海陵區、高新區:382分;
(二)陽東區:382分;
(三)陽春市:352分;
(四)陽西縣:312分。
各普通高中學校不得錄取低于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的考生;面向全市招生的民辦普通高中,在各縣(市、區)錄取的考生不得低于考生戶籍或畢業學校所在縣(市、區)的最低控制分數線。
三、陽江中考最新相關新聞
前,陽江市教育局印發了
《陽江市教育局關于我市推進高中階段
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市教育局負責人介紹,《中考改革實施意見》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科學規范、普職并重、公平公正、因地制宜的原則,省級統籌管理,地級以上市為主實施。我市從2020年入學的初中一年級新生開始,全面實施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到2023年基本形成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以及規范有序、監督有力的管理體制,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教育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維護教育公平。
《中考改革實施意見》扭轉目前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單純用考試分數單一評價學生的做法,促使人才評價和選擇從只看分數,到關注學生健康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一是改革錄取計分科目構成。我市錄取計分科目構成與教育部、省教育廳文件一致,語文、數學、外語為基礎學科,具有基礎性和工具性,統一作為錄取計分科目,同時將體育與健康納入錄取計分科目。體育與健康考試滿分值權重不低于錄取總分的8%。將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6門也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科目。物理、化學和生物中的實驗操作考試成績作為招生錄取的依據,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成績不低于每門科目總分的10%。
二是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依據或者參考。初中學校應當根據相關文件要求,客觀記錄初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情況、個性特長、日常行為和突出表現,為學生畢業和升學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三是健全招生錄取機制。完善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注冊入學機制,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可實行學生的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擇優錄取,努力促進普職招生比例大體相當。
《中考改革實施意見》針對當前考試招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求加強考試招生管理,嚴禁違規跨區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惡性競爭,維護正常的招生秩序。《中考改革實施意見》還要求優質高中學校實行招生名額按比例(不低于50%)分配到區城內初中學校,并實行單獨批次、單獨錄取,要求各地不得設“限制性”的分數線,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同時對自主招生進一步作了規范,提出“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10%以內”,嚴格規范招生辦法和程序,公開自主招生的計劃和標準及錄取工作各環節和錄取結果。此外還規范了中考“加分項目及分值”,要求繼續做好隨遷子女升學考試工作。
政 策 解 讀
一、《中考改革實施意見》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一是實現”全科開考”,即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涵蓋國家《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7~9年級,以下簡稱《課程方案》)規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科目,并將物理、化學和生物中的實驗操作納入學業水平考試范圍,實驗操作成績不低于每門科目考試總成績的10%。
二是健全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招生錄取依據。
三是改進考試成績呈現方式,學生學業水平結果呈現采用“分數+等級+評價”形式。從2020級初一新生開始,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含實驗操作)、化學(含實驗操作)、生物(含實驗操作)、體育與健康等科目成績以分數方式呈現,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科目以等級方式呈現,并在綜合素質評價方案中予以反映和體現。
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如何安排?
各學科考試時間依據《課程方案》和“學完即考”的原則確定,其中委托或由省教育考試院統一命題的科目的考試時間由省教育考試院確定,一般安排在每年6月下旬舉行。學生按《課程標準》修完某學科后,方可取得該科目的考試資格。一般地理和生物安排在初二學年末開考,其他安排在初三學年第二學期中間或期末開考。
三、改革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計分科目有哪些?沒有納入計分科目的學科在錄取中如何體現其作用?
從2020級初中一年級新生開始(即2023年起),根據夯實基礎、文理兼顧的原則,我市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計分科目及其計分比例將密切對接新高考“3+2+1”模式,將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含實驗操作)、化學(含實驗操作)、生物(含實驗操作)、地理和體育與健康等10個科目作為考試計分科目,防止群體性偏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各科的分值如下:語文120分,數學120分,外語120分(含聽力30分),道德與法治100分,歷史100分,物理100分(含實驗操作10分),化學100分(含實驗操作10分),地理80分,生物80分(含實驗操作8分),體育與健康80分,總分共1000分。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3科成績以等級方式呈現,并在綜合素質評價方案中予以反映和體現,作為初中升學依據。
四、為什么要實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實施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要求,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個性特長、扭轉唯分數論的重要舉措。綜合素質評價從多維度的視角對學生的成長進行記載與體現,強調對每個學生在初中階段的發展歷程進行全面的寫實記錄。
此次改革中,我市綜合素質評價將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一起,成為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的依據。
一是可以促進初中學校落實立德樹人,切實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進一步朝著全面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方向發展。
二是可以促進高中學校扭轉以考試成績和分數單一評價學生的狀況,克服僅僅用終結性的中考成績來選拔學生的弊端,促進高中學校多樣化、特色化發展。
三是可以引導教師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做法,全面、深刻地了解學生,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引導學生明確努力方向,并改進教育教學行為,實施素質教育。
四是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學會自我管理、規劃人生、激發潛能,更加注重創新素養培育、社會參與意識和能力的發展。
五是各級教育部門可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依據,了解本地學生各方面素養的整體情況、學校素質教育特點和社會實踐情況等,從而對學校辦學進行宏觀指導和監督。
五、綜合素質表現評價怎么評?如何保證公平?
依托“廣東省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進一步完善涵蓋寫實記錄、評語評價和重要觀測點計分評價的學生綜合素質表現等級評價模式。在學生個人重要或典型活動的寫實記錄、收集審核的事實證明材料的基礎上,通過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的“重要觀測點”,每學期末對學生綜合素質表現進行計分評價;評語評價包括學生自我陳述、家長和教師綜合性評語。畢業時綜合學生初中階段的過程性評價,形成五個方面的綜合素質評價等級。通過信息平臺,形成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表現評價電子檔案,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依據。
六、我市實施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將會達到什么效果?
通過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引導學生注重全面發展,加大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力度,解決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習失衡的問題,引導學校、學生和家長正確認識義務教育各學科的學習,注重基本素質的培養,扎實打好基礎,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高中階段教育高水平高質量普及。
一是改變過去高中學校錄取時只看學科考試分數的方式,將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也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從“軟掛鉤”變為“硬掛鉤”,充分考慮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糾正只看分數不看綜合素質的“唯分數論”片面傾向,讓學生扎實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為后續發展儲備足夠的能量;
二是改變過去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現象,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一門課程,引導培養并強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確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質量,更好地與新高考銜接。
三是創新中職招生模式,合理引導初三學業困難學生有序分流,鼓勵和引導動手能力強、職業傾向明顯的學生接受職業教育,促進普職協調發展。發揮中等職業學校作用,幫助部分學業困難學生按規定在職業學校完成義務教育,并接受部分職業技能學習,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提高中職教育質量,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各級各類人才培養的需要。
七、這次改革對招生管理制度是如何規范和完善的?
(一)推進優質普高指標到校改革
根據省教育廳要求,我市將繼續完善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初中學校的招生辦法,優質高中指標到校比例不低于50%,市直優質普通高中名額的分配范圍為全市初中學校,縣(市、區)屬優質普通高中面向本轄區內的初中學校分配指標,分配原則以本年度各初中學校的中考報名人數和其在中職學校完成義務教育的學生人數之和,占各招生區域總學生人數的比例來確定各初中學校的指標生名額。指標生名額分配招生根據考生的原始總分,采用單獨批次、單獨錄取的招生辦法。從2020年入學的初中一年級新生起,高中階段學校名額分配招生一律不設“限制性”分數線。
(二)繼續完善自主招生政策
有條件的普通高中經批準可開展自主招生,其中公辦普通高中學校自主招生比例控制在學校年度招生計劃的10%以內。招生學校須提前主動公開經主管部門備案的自主招生方案(含招生范圍、計劃、標準、辦法和程序等),主動公開自主招生的各環節和錄取結果。
(三)規范加分項目和分值
從2020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新生開始,取消除國家規定以外的所有加分項目,體育、藝術和科技類等相關特長和表現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規范執行國家規定的特殊群體考生加分政策,嚴格限定加分范圍,嚴格控制加分分值,規范資格審核程序,實行加分項目、分值、資格和名單公示制度。
(四)做好隨遷子女升學考試工作
根據相關文件精神,按照積極穩妥、因地制宜的原則,進一步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我市參加高中階段學校考試升學的政策,保障隨遷子女公平享受教育權利和升學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