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浙江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大連理工大學在浙江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浙江考生上大連理工大學的分數在632至640分,位次為16222至14294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浙江高考考生需要考在632至640區間才能上大連理工大學。
一、浙江考多少分能上大連理工大學
1、2022年浙江考生上大連理工大學:綜合最低分需要63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222名;
2、2021年浙江考生上大連理工大學:綜合最低分需要63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906名;
3、2020年浙江考生上大連理工大學:綜合最低分需要64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294名;
二、大連理工大學在浙江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大連理工大學在浙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浙江 | 綜合 | - | 1段 | 635 | 16222 | 教育部 |
2、2021年大連理工大學在浙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浙江 | 綜合 | - | 1段 | 632 | 15906 | 教育部 |
3、2020年大連理工大學在浙江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選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浙江 | 綜合 | - | 1段 | 640 | 14294 | 教育部 |
高考志愿填報的流程
一、登錄網站
網上填報高考志愿要在省招辦指定的網上進行,登錄指定網頁,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報網址。指定網頁一般會印制在準考證上面。
二、輸入用戶名密碼
用戶名是考生高考準考證上的14位報名號數字,第一次登錄網上報名系統的初始密碼是身份證號碼,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后即可登錄網上報名系統。
三、填寫基本信息并修改初始密碼
高考考生應仔細閱讀網上填報高考志愿的流程和注意事項,了解操作流程和相關要求以后再填寫住址、電話等重要信息。
考生在第一次登錄網上填報高考志愿系統時,一定要修改初始密碼,如果不修改,就會自動返回到上一步,無法繼續往下操作。
四、填報高考志愿
進去頁面之后點擊“填報志愿”,按自己的成績選擇不同的批次,進行填寫。填寫后最好再核對一遍,這一步尤為重要。
五、保存高考志愿
在填完信息后,一定要記得保存志愿,只有點擊“保存”,才會存到網報系統中,沒保存就相當于沒有填。
六、復查高考志愿
在填寫保存之后,可以點擊“查詢志愿”來查看報考的學校,大家可以隨時注意自己排名的情況,以防滑檔。
高考志愿提前批院校組成
1.藝術類院校(專業)。例如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交通大學藝術類專業等。
2.軍事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例如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武警部隊工程學院、中國刑警學院等,這些學校僅從名稱就可以辨別。
3.體育類院校(專業)。例如北京體育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體育教育專業。
4.國防生。例如: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很多高校都招收國防生。
5.小語種專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等部分高校的小語種專業放在提前批次招生。
6.幾所特殊隸屬關系的院校。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北京電子科技學院等。
7.部分院校的航海類專業。如:上海海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集美大學、武漢理工大學。
8.極個別師范類院校的部分專業。如東北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
9.兩所港校。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
三、大連理工大學最新介紹
大連理工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國工業體系建設親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學校以培養精英人才、促進科技進步、傳承優秀文化、引領社會風尚為宗旨,秉承“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為基本特質的大工精神,致力于創造、發現、傳授、保存和應用知識,勇于擔當社會責任,服務國家,造福人類。 大連理工大學1949年4月建校,時為大連大學工學院;1950年7月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大連大學工學院獨立為大連工學院;1960年10月被確定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1986年4月設立研究生院;1988年3月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1996年啟動實施“211工程”建設,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共建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啟動實施“985工程”建設,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重點共建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被中央確定為中管干部學校。2012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準大連理工大學依照“統籌規劃、錯位發展、堅持標準、創新模式”的指導思想建設盤錦校區,與主校區同標準、同檔次、同水平辦學。2017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入選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名單。 學,F有教職工4506人,其中專任教師2971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4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兼職教師中的兩院院士38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0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8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0人,“973計劃”青年科學家專題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2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18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獲得者1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4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名師68人,“興遼英才計劃”教學名師3人;博士生導師1048人,碩士生導師2444人,學校教職工中,受聘正高級專業技術崗位965人,副高級專業技術崗位1289人。學,F有學生總數44829人,其中本科生25396人,研究生總人數19433,其中博士研究生4659人(全日制學術學位博士生4430人、全日制專業學位博士生155人、非全日制專業學位博士生74人),碩士研究生14774人(全日制學術學位碩士生6554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5640人,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2202人,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378人)。 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本科生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為主,理、工、經、管、文、法、哲、藝術等協調發展的多學科育人體系。學校設有研究生院,主校區設有20個獨立建制的學部學院,開發區校區設有3個獨立建制的學院,盤錦校區設有3個獨立建制的學院,另有3個專門學院(創新、國際、遠程)和1所獨立學院(城市學院)。有2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3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4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2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還有工商管理(MBA,含EMBA)、公共管理(MPA)、建筑學、金融、應用統計、藝術、翻譯、工程管理、新聞與傳播、城市規劃、漢語國際教育、體育、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能源動力、土木水利、生物與醫藥等19個類別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土木水利等4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以及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學校設有91個本科專業,80個本科專業進行招生,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23個,“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0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6,通過全國工程教育認證(評估)專業25個,4個專業入選教育部“強基計劃”。有4個國家級教育、教學基地(國家工科化學教學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土木水利實驗教學中心、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化工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化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車輛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7個國家級教學團隊,是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入選高校,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首批十所試點高校之一、國家實施工程教育改革十所試點學校之一,國家首批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試點學校之一,首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首批全國高校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首批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試點高校之一,教育部首批公共外語教學改革試點高校之一. 學校的工程學和化學學科領域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有20個一級學科入選遼寧省一流學科建設項目,優勢學科資源豐富、研究實力雄厚。在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中,學校重點建設化學化工、建設工程、裝備制造、力學、信息科學、管理工程、數理等7個學科群,涵蓋17個一級學科。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目前有9個學科領域位列世界前百分之一,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等4個學科領域位列世界前千分之一;8個學科領域進入QS世界學科排名前500名;在軟科、USNews等學科排名中,船舶與海洋工程位列國際第2位,化學工程、機械工程和土木工程位列國際第19位,計算機科學位列國際第36位;2020年泰晤士中國學科排行榜有30個學科上榜,其中有6個A+學科和20個A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共有32個一級學科參評,7個學科進入A類,19個學科進入B類(其中B+,8個);上海軟科最好學科排名中,14個學科進入全國前10%。在2017年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中,獲得1個A(工商管理)和1個A-(公共管理)。 學校擁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臺,建有1個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遼寧重大裝備制造協同創新中心),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6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電子政務模擬仿真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業裝備節能控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先進裝備設計與CAE軟件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橋梁與隧道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制造管理信息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熱能綜合利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4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大連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大連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大連理工大學國家振動與強度測試中心),1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研究基地,1個國家知識產權(遼寧)培訓基地;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遼寧綠色化學化工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密與特種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業生態與環境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洋能源利用與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業裝備智能控制與優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密/特種加工及微制造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模塑建材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業裝備監測與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進高分子及復合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2個遼寧省重點實驗室,12個遼寧省專業技術創新中心,14個遼寧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1個全國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5個遼寧省高等學校新型智庫,10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4個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0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001年以來,學校共獲國家科技成果獎勵58項,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30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696項。2012年以來,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中國專利獎金獎1項、銀獎2項、優秀獎9項。 學校依山傍海,辦學條件優良。已形成一校、兩地(大連市、盤錦市)、三區(大連凌水主校區、開發區校區、盤錦校區)的辦學格局,總占地面積357.1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88.25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現有實體館藏累計366萬余冊(件),累計訂購95個平臺26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