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出臺,如何讓學生適應高考,已經成為考生家長和學校面臨的共同話題,而“生涯教育”的概念近期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開展生涯教育,意味著學校不能只關心學生的學業,還有責任幫助學生充分了解未來的生涯發展階梯,并有效協助他們擬定計劃,達成目標。目前,有不少學校已經行動起來,在這一領域上開展積極探索。
“新高考”在路上,生涯教育受青睞
開學不久,福田中學請來了生涯教育專家、遠播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錢靜峰為師生們進行專題講座,幫助學生對未來的學業、職業進行清晰的規劃。
“生涯教育在高中課堂已經勢在必行,在新高考制度的背景下,明年入學的廣東高一學生就將采用新高考制度,這些學生要在除了語數英之外,還要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中任意選三科,這要求學生在高一就要了解自己未來的走向。”錢靜峰表示。
新高考的即將啟動,讓生涯教育進入了許多學生以及家長的視野,這在以前并不多見。在此前舉行的一場生涯教育高峰論壇上,深圳不少教育界人士也對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每年高考結束后那幾天,我很多朋友都會打電話給我,他們說你在教研中心工作你來出出主意,我孩子填志愿應該填什么?”福田區教科院副院長嵇成中說:“12年的學習,3天決定命運。就算贏了高考,卻可能輸了人生。因為他們不知道將來要干什么。”
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范坤表示,2017年全市有35000多普通高中的畢業生參加高考,其中考上大專以上的學生有85%,他們讀的學校和專業有些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但也有非常多學生是被調劑錄取的,他們為了讀大學,不得不填報自己并不滿意的學校和專業。“如何讓這些學生有職業的興趣、有學習的內動力,把被錄取、被學習轉為我要學習、我要努力,那對他的發展肯定是不同的。”他說:“在引導學生的選擇,在擺脫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困境上,職業生涯教育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深圳校園的生涯教育
事實上,在深圳教育界,對生涯教育的探討和實踐早已開始。
現任福田中學校長王德久是深圳較早接觸并開展生涯教育實踐的教育工作者。2000年他就開始搜索有關學生成長指導方面的理論,當時在內地的專業雜志里,只有整合了心理教育后稱之為“生命教育”的相關理論,后來他關注到港臺地區高中生的生涯輔導,開始組建團隊開展課題研究。去年他調到福田中學后不久,即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
此外,生涯教育已經在深圳市的多所學校展開。福田區連續兩年舉辦了生涯發展教育百人種子師資培訓工作。紅嶺中學在2011年就成立了學生成長支持中心,統籌推進生涯發展教育,包括開展生涯規劃課程,組織學生高校游學、講座等認知與體驗活動。而梅林中學通過編寫了中學生涯發展的手冊,記錄學生高中三年的發展狀況,為學生的生涯發展、生涯角色提供詳實的客觀依據。
在南山區,已經有育才中學等7所學校被確定為“南山區生涯規劃教育試點學校”,將率先在全校范圍內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生涯規劃教育。
生涯教育如何打開課堂、走向社會
雖然生涯教育的資源整合、校內外互動正在不少學校中進行,但目前仍然是“星星之火”,在不少校長和專家們看來,對教師的培訓、課程的設置、校外資源如何利用等問題仍是目前尚未完善的問題。
紅嶺中學校長張健則表示,現在學校的生涯教育課程體系仍需完善,目前生涯教育的課程是和心理課相結合的,還沒有成為獨立學科,或者是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過關,這仍需要一個不斷豐富和提升的過程。
“去年福田中學有一個學生高考考得很好,已接近北大錄取分了,但他選擇去了深大,很多人不太理解,但我看來,這是一個對人生有清晰規劃的孩子。”王德久認為,中學生涯教育要面臨的挑戰,仍然是觀念和認識的問題。“推動我們的專業教師再到全員的輔導、全學科的滲透,需要一個過程。同樣,從學生個體到家庭,也需要過程。另外,學校有沒有勇氣和膽量提升我們辦學的開放度,把課程打開、把校門打開,讓一切適應學生成長需要的信息、資源、力量都進來,讓學生能夠更多地走出教室、走出教材、走向社會。”
嵇成中同樣認為,如今的問題在于如何引進社會資源:“如何把社會的資源引入到學校來,而社會的資源進入學校又存在著安全性的問題,搭建一個什么機制、什么平臺需要我們做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