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北京市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尚未正式發布,但是僅根據2017年9月29日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已經發布的《北京市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報名工作通知》中披露的信息看,2017年北京高考加分政策有重大變化。主要表現在北京市常規意義上的數千名少數民族考生將不再享受照顧加分。
往年的高考報名通知中規定“高考報名的同時將采集部分照顧政策資格信息,符合相關照顧條件的考生須在報名資格現場確認時提供證明材料以供審核確認”,而報名時采集的照顧對象包括了“少數民族”。2017年的報名規定中將這種常規意義上的“少數民族”從采集部分照顧政策資格信息中刪除。這就意味著往年常規意義上的全市數千名少數民族考生從2017年起將不再享受照顧加分。這是2017年北京高考加分政策變化影響最大的一項政策。但是我們同時還注意到,2017年規定又十分嚴格地規定了還有滿足一定條件的少數民族考生仍可享受照顧加分,條件非?量獭>唧w規定為:“從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轉學到本市就讀的少數民族考生須在高考報名現場確認時填寫申請表并提交相關證明材料”。估計同時滿足這個條件的少數民族考生將非常之少。這條件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高中階段轉學來的學生,二是必須來自“從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
我們舉個例子,北京市往年少數民族考生的大戶,2017年仍然可以在京參加高考的民大附中的少數民族考生。根據北京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2017年民大附中高三畢業班的少數民族考生就有613人。2017年仍然可以在京參加高考的民大附中的少數民族考生,即便他們的家鄉是“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也是初三中考選拔后進入民大附高中學習的,不太可能是“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轉學到北京市就讀”的。因此都不能享受少數民族加分。北京其他考生符合少數民族加分這兩個條件的也幾乎是鳳毛麟角。2017年北京考生中符合少數民族加分條件者幾乎為零。
那么,北京少數民族加分被去除之后,2017年北京市仍然存在的加分項目對考生還有多大影響呢?2017年的考生數據尚未公布,讓我們用2017年的數據做一下分析。
2017年6月20日《北京日報》根據北京教育考試院公布的當年照顧加分數據做了一個分析指出:
北京教育考試院公示了2017年15類高招照顧對象名單。記者統計發現,在全市61222名高考生中,有7193人次可享受加分或優先錄取的優惠,比2015年減少11%。在眾多加分項目中,“少數民族”人數最多。2017年有6391名少數民族考生可加5分,占加分照顧學生總數的近9成。(如下表格)
圖片表格來自2017年6月20日北京日報圖片表格來自2017年6月20日北京日報
從表格中看,15類高招照顧項目共7193人如果去掉了少數民族一項6391人,只剩下802人享受照顧政策。而這802人中,特殊貢獻軍人子女274人為人數最多,但是他們并不享受加分,而只是“同等條件優先錄取”。還有8人“殘疾人民警察、因公犧牲警察子女、一級至四級殘疾人民警察子女”也是享受“同等條件優先錄取”,這樣去掉282名“同等條件優先錄取”,802人中仍享受照顧加分的只剩下520人。
照此估算,如果2017年北京高招人數和照顧比例仍然維持2017年的規模和水平,享受照顧加分的考生為0.85%,不足1%。
在往年高考加分會對考生分數排名產生影響。那么在2017年去除少數民族加分之后,這個影響還有多大呢?在不同分數段的影響程度不同。我們僅以2017年的排名數據為例,在理科590-599分這個分數段有考生1480人,加分人數只有13人,他們分布在10分的分數段。會使得考生排名位置向后倒退不到5名。而在這個分數段,每一分人數平均就有150人。所以這個影響如果換算成分數連0.1分都不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2017年北京市往年常規意義上的6000多名少數民族考生將不再享受照顧加分后,北京市高考加分人數銳減,只剩下500人左右。2017年高考加分對加分考生本人的排名位置影響很大,但是對其他人考生排名位置的不利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