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匯”手機平臺上,目前浙江省記錄注冊志愿者服務信息一共約769萬名志愿者,有341名志愿者信用服務信用時數超過1500小時,達到5A級青年志愿者的申報標準,而省內中學生不足5人。
昨日,記者聯系上了兩名志愿服務超1500小時的中學生。一名是杭州建設職業學校高三學生朱瑜俊,4年志愿服務達2900小時。另一名是杭州第七中學高一學生柴彥佳,3年志愿服務達2000小時。
他們做公益活動怎么這么厲害?這么多時間是怎么擠出來的?當初是什么因素讓他們成為志愿者?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志愿服務達人的心里話。
他叫朱瑜俊
每個周末
他就是這群特殊孩子的老師
2013年,朱瑜俊加入志愿者行列,用實際行動完成了在許多人看來不可思議的志愿者服務時數:4年2900小時,平均下來一天近2個小時。
朱瑜俊笑言:“志愿服務讓我找到快樂,我會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
起初加入志愿者隊伍是來源于在杭州火車東站的一次感動。
當時,朱瑜俊和媽媽在杭州火車東站,遇到了點困難,這時候,他們看到了一個志愿者微笑亭,里面的志愿者熱情地幫助了他們,“正好是暑假,媽媽就建議我,可以去微笑亭,幫助別人,也是對我的一種鍛煉。這并不是突然的愛心爆發,真的就是志愿者的眼神,鎖住了我的心。”
在火車東站做了一周的志愿者,這讓朱瑜俊收獲良多,他從一個不大愛說話的靦腆男孩喜歡上了微笑和說話。
,朱瑜俊加入了杭州市青年志愿者協會,位于杭州艮山路的特殊兒童學校??培智學校,成了他最主要的志愿服務地點,可以教孩子寫字、畫畫和讀書。在時間和天氣允許的情況下,他會帶行動方便的小朋友到樓下曬太陽、蕩秋千。
因為是學生,所以朱瑜俊也只有在周末或者放假,才能有完整的大段時間去志愿服務。4年2900小時,平均下來一天近2個小時,每次志愿服務時,他都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一服務起來就是一整天。
“這里的孩子都特別單純,我想給孩子們提供一些精神、學習上的幫助。”第一次和孩子們接觸時,朱瑜俊剛讀高一,他也不能真的教學,更多的是一種陪伴,拿著零食和孩子們一起享受。
簡潔的教室、淳樸的臉龐,讓朱瑜俊印象深刻。“學校里的班級不多,學生加起來大約20人。”朱瑜俊說,“學校上午是基本學科課程,下午是社團文化教育,相處了一段時間后,我發現,很多孩子在某些方面充滿靈性,你教給他的,只要耐心等待,都能夠看到成果。”
第一次來到這個學校,朱瑜俊給孩子們帶去的是美術課,但只有短短幾天的常規講課,能帶給孩子們的東西很少,“后來,我就想著經常來,不定期來,為他們帶去哪怕只是一個激勵、一個微笑,這也是好的。”
當然,朱瑜俊也堅持在杭州火車東站當志愿者,這個春節,他還成為了志愿者領隊,年三十都沒有在家吃團圓飯。“媽媽說了,這是善事,是應該做的。”朱瑜俊說,父母每每聽到他在做志愿服務,都很高興。不僅如此,都是廚師的父母,只要閑下來就會跟著兒子一起做志愿者。4年來,朱瑜俊媽媽的志愿服務時間也超過300小時。
在學校里,朱瑜俊是志愿者隊隊長,當時這個團隊只有十幾個隊員,如今已經有40多人。
前不久,學校組織了“尋訪老人”志愿活動,朱瑜俊負責組織各項關愛老人的志愿活動。
一位80歲的空巢老人魏奶奶進入了他的生活,朱瑜俊會經常到老人家里,像照顧自己家里人一樣噓寒問暖。他還結對認親了幾位“爺爺”、“奶奶”,帶著隊里的志愿者一起陪老人們閑話家常。
她叫柴彥佳
每個周末
書店就成了她的愛心之家
柴彥佳15歲,1.63米,性格活潑,如果不是她穿著紅馬甲,還真看不出她是個“老”志愿者。
記者告訴她,志愿服務達1500小時能成為5A級青年志愿者,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這讓她很她驚訝:“從來沒想過做志愿者還能有高考優惠,這算是我的‘小幸運’。”
3年志愿服務超過2000小時,才讀高一的她,哪來這么多的時間?
柴彥佳是從初一開始做志愿者,只要周末和假期,她都會出現在志愿者活動場地??大部分時間在書店,小部分時間會去社區尋訪老人。
“我一直服務于慶春路的這家新華書店,志愿服務項目就是整理書和幫顧客找書。”柴彥佳從小就喜歡看書,“不忙的時候,我還可以看看書,感覺特充實。”
但在周末,書店人山人海,一工作起來就沒有歇息,還時不時會遇到“麻煩”。“我畢竟不是書店工作人員,所以有時候對書的擺放位置不是很了解,找書的時間長了,顧客就會責備我不專業,這個時候還蠻難受的。”柴彥佳好幾次想過放棄不干了,但每次還是堅持了下來。
對于女兒長時間做志愿者服務,柴爸爸覺得非常有意義,“剛開始的初衷也是想讓她多參加一些活動,多積累點社會經驗和閱歷,沒想到她喜歡上志愿服務,我覺得至少讓愛心不斷輻射和傳播擴散,是值得鼓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