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5月20日至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黨校2019年春季處級干部進修班(第73期)黨性鍛煉專題培訓班在井岡山順利舉辦。機關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鳳玲出席開班式并作動員講話,她強調,黨校組織全體學員來到井岡山進行黨性鍛煉,不僅要學習黨的歷史知識,更要對理想信念再鑄造,要提升思想認識,堅定理想信念,要增強學習主動性,用心感受革命先輩的初心使命,使靈魂得到洗禮,要是強化紀律要求,嚴格按照各項要求認真參加教學活動。鍛煉期間,學員們嚴格遵守“八項規定”和委內各項要求,嚴肅認真開展學習鍛煉相關活動。通過走進井岡山、了解井岡山、感悟井岡山,對井岡山精神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更加充分認識到新時期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追尋井岡山革命斗爭足跡,身臨其境感受井岡精神
在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堂門外,江西干部學院的老師進行現場教學,回顧井岡山斗爭期間可歌可泣的斗爭歷史,緬懷斗爭中英勇犧牲烈士的光輝事跡,大家深受感染。走進紀念大廳,黨校班全體成員向革命中犧牲的烈士三鞠躬,表達敬仰與哀思;王鳳玲書記代表全體學員向烈士敬獻花圈,致以崇高敬意。
學員們還參觀了茨坪毛澤東同志舊居、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黃洋界哨口、八角樓、龍江書院、會師紀念館、小井紅軍醫院、大井毛澤東同志故居。從這些舊址可以看出,當年紅軍在這樣艱苦落后的條件下,黨深入群眾宣傳革命真理,組織武裝群眾,幫助群眾進行生產勞動,突破當時國民黨反動派的經濟封鎖,解決生產生活困難。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是為紀念我黨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而建,館藏文物豐富,真實再現了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的歷史,特別是小井紅軍醫院的130多位革命先輩被捕后,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屠刀,他們視死如歸、慷慨就義,彰顯了紅軍的“硬骨頭”和革命本色。
二、聆聽專題黨課,重溫井岡山革命斗爭歷史
江西干部學院吳方寧教授講授了井岡山斗爭的歷史,分析了井岡山紅色政權存在的基礎,并圍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井岡山精神”進行了解讀。在《紅色故事會:追憶前輩人生坐標》教學中,李聚奎和趙爾陸兩位開國上將的后代講述了兩位將軍光輝的人生歷程,緬懷了他們高尚的人生境界。在“激情紅歌會”活動中,學員們身著紅軍軍裝,唱響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流傳下來的多首革命歌曲,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在“讀家書、談家風”活動中,學員代表分別讀了革命先輩的家書,并就如何學習革命先輩的家風與培養個人良好的家風進行暢談交流。在“井岡山精神代代傳”訪談教學中,老紅軍后代和井岡山建設者動情地講述了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和良好作風以及新時代弘揚“井岡山精神”的感悟。通過這些形式重溫了革命先輩“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和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的矢志不渝的家國情懷。
三、重走挑糧小道,身體力行體驗井岡山革命斗爭道路
在井岡山黃洋界下面,有一條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當年為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毛澤東、朱德同志經常與井岡山軍民一起往返一百多里到寧岡等地挑糧。順著這條小道,紅軍靠肩挑背馱把糧食運上井岡山,解決了部隊給養問題,保障了革命順利進行。學員們重走當年的挑糧小道,雖然沒有負重挑糧,也僅僅體驗了其中3.2公里的一段路程,但是一路崎嶇蜿蜒,深深感到行之不易。通過一步步丈量革命先輩的足跡,一點點體會當年井岡軍民艱苦奮斗的井岡精神。大家普遍感到,革命火炬之所以能代代相傳,靠的就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腳踏實地精神,靠的就是不怕困難、不怕艱辛的艱苦奮斗精神。
四、不忘初心使命,傳承井岡精神
結業式時,江西省發展改革委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蔡晉同志對本次黨性鍛煉進行了總結。他指出,學員們嚴格按照計劃積極參加教學活動,體現了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和組織觀念,達到了教學目的,希望將“井岡山精神”和學習成果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江西干部學院院長郭評生同志祝賀學員們順利結業,并與蔡晉同志一起為學員們頒發結業證書。班長凌忠果同志代表全體學員發言,暢談了學習體會。
本次黨性鍛煉培訓由國家發展改革委黨校與江西省發展改革委機關黨委聯合開展,首次在發改系統實現上下聯動、共學互進等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江西省發展改革委的8名學員與我委24名學員共同參加了黨性鍛煉培訓。黨性鍛煉培訓結束后,學員們紛紛表示,本次黨性鍛煉培訓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很受感染,很受教育。經過這次黨性鍛煉培訓,不僅理想信念得到錘煉,黨性修養、初心使命得到錘煉,艱苦奮斗的作風得到錘煉,身體素質得到了錘煉,還加強了交流,增進了友誼,將以此作為新的起點,用實際行動踐行井岡山精神,將井岡山精神帶回工作中,為發展改革工作貢獻智慧和力量。
2
為加強黨性鍛煉,錘煉黨性修養,進一步強化黨員意識,經委領導批準,5月22日至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機關黨委副書記姚明寬同志帶領委黨校第72期處級干部進修班全體學員,赴延安開展黨性鍛煉和調研活動。學員們先后到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西北局革命紀念館、棗園革命舊址、王家坪革命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楊家嶺革命舊址、四八烈士陵園、梁家河村等地瞻仰學習,聆聽專題黨課,重溫入黨誓詞,誦讀《為人民服務》,并深入延川縣、延長縣貧困村調研精準脫貧、鄉村振興有關情況。黨性鍛煉和調研期間,學員們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和委內各項要求,嚴肅認真開展學習和調研相關活動,切實增強黨性鍛煉實效。
一、瞻仰舊址,追尋先輩革命足跡
在革命舊址、紀念館和烈士陵園,學員們認真聽取講解,不時在一件件反映偉大抗戰及解放戰爭的珍貴圖片、重要文獻、寶貴文物、戰場雕塑前駐足沉思。當了解到毛澤東同志在書記處會議室為百姓做壽、征詢群眾對開展大生產運動的意見時,大家都被老一輩革命家熱愛人民、尊重人民、服務人民的情懷打動,對黨和人民的魚水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當了解到在抗日戰爭時期,黨充分信任群眾、放手發動群眾、團結帶領群眾開展敵后斗爭、建設民主政權的方針政策,大家被邊區百姓積極參軍擁軍支前的熱情鼓舞和感動。當了解到四八烈士陵園每一位英雄的生平,大家都深情追思革命先輩矢志革命、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深刻感悟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追求。
學員們一致認為,學習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開展民族救亡、民族解放的艱苦斗爭歷史,就是要感悟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革命初心。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在不同歷史階段和歷史條件下,具體實踐可能有所不同,但蘊含其中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未改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從未改變。作為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更加自覺地把個人的價值追求與人民的需要、民族的需要融合在一起,以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詞,為實現新時代黨的使命做出應有貢獻。
二、聆聽黨課,學習傳承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郝鳳年教授為學員們講授了一堂專題黨課??“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通過聆聽黨課,學員們了解到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贏得抗日戰爭勝利、進而奪取全國勝利的解放戰爭的出發點。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戰斗了13個春秋,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的歷史篇章。“延安精神”是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思想體系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風范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所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結晶,是一種解放思想、艱苦奮斗的實踐精神,是一種迎難而上、勇往直前的擔當精神,是一種以苦為樂、埋頭苦干的樂觀精神,是一種勇于創造、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
學員們一致認為,學習、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進入新時代,延安精神仍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民族精神,要不斷從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人民至上的力量、追求真理的力量、矢志奮斗的力量,以自信自強的精神追求、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百折不撓的堅強毅力、超越進取的視野胸懷,不斷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把黨性鍛煉、學習成效、履職盡責轉化為堅定信念、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為奪取新時代*偉大勝利、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三、訪梁家河,感悟黨的初心使命
學員們走進*上山下鄉生活過7年的地方??延川縣梁家河村。學員們參觀了*曾經住過的窯洞、用過的石碾子,帶領村民打的水井、辦的鐵業社,修建的陜西第一口沼氣池……,聽當地村民講述*插隊生活的點點滴滴……。站在這片信仰的沃土、精神的高地,學員們感受到*同志逆境志更堅,無論條件多么苦,都是手不釋卷,無論困難多么大,總是初衷不改,始終堅定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對共產主義理想真正做到了“咬定青山”“貧賤不移”。7年間,*同志以苦為樂、以苦勵志,生動闡釋了“堅定信念、一心為民、艱苦奮斗、實干擔當、敢為人先、廉潔奉公” 精神和同甘共苦、貼近百姓的為民情懷。
通過追尋*在梁家河的知青歲月,學員們深刻感悟到*對黨忠誠、敢于擔當的崇高品質,心系群眾、愛民為民的家國情懷,肯吃苦、不怕難的艱苦奮斗精神,求真務實、苦干實干的工作作風。學員們紛紛表示,*的崇高品格和奮斗精神,就是要鑄牢忠誠、堅定追隨,認真學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把工作崗位當作人生舞臺,堅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奮力譜寫無愧于青春和理想的生命華章!
四、深入調研,聚焦精準脫貧攻堅戰
學員們奔赴延安市延川和延長兩個國家級貧困縣,走訪延川縣文安驛鎮張家屯村和高家圪圖村、延長縣黑家堡鎮瓦村和安溝鎮阿青村及中果公司等,深入田間地頭、養殖場和農戶家,訪貧問苦,實地調研和了解當地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進展情況。學員們了解到,延川縣和延長縣牢牢抓住基層黨建責任制的“牛鼻子”,認真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把抓發展與抓黨建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支部的引領作用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有效推動精準脫貧,認真實踐“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黨建引領脫貧新模式,實現了以黨建抓脫貧、帶脫貧、促脫貧。
通過調研,學員們普遍認為,延川、延長兩縣把業務和黨務緊密結合起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基層黨員干部緊密結合實際,發揚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探索創新具有地域特色的脫貧攻堅路徑和扶貧經驗,展現出了勇擔當、善作為的精神面貌,讓學員們受教育、受啟發。學員們表示,將認真向基層一線的黨員干部學習,深入基層、貼近一線,實事求是,主動鉆研探索,在開展規劃編制、政策研究、資金安排、項目推進等改革發展工作時,充分考慮服務基層一線、支撐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等需要,協同推進各項工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