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內蒙古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在內蒙古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內蒙古考生上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的分數在312至447分,位次為58405至1639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內蒙古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12至447區間才能上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一、內蒙古考多少分能上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1、2022年內蒙古考生上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2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8405名;
2、2021年內蒙古考生上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5769名;
3、2020年內蒙古考生上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3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6475名;
4、2022年內蒙古考生上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8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398名;
5、2021年內蒙古考生上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766名;
6、2020年內蒙古考生上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4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602名;
二、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在內蒙古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在內蒙古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二A | 324 | 58405 | 省教育廳 |
2022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二A | 389 | 16398 | 省教育廳 |
2、2021年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在內蒙古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二A | 312 | 55769 | 省教育廳 |
2021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二A | 399 | 18766 | 省教育廳 |
3、2020年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在內蒙古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二A | 335 | 56475 | 省教育廳 |
2020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二A | 447 | 17602 | 省教育廳 |
全國有哪些二本軍校
院校名稱 | 院校所在地 | 院校類型 | 學歷層次 |
陸軍裝甲兵學院 | 北京 | 綜合 | 二本 |
陸軍防化學院 | 北京 | 綜合 | 二本 |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 遼寧 | 綜合 | 二本 |
空軍預警學院 | 湖北 | 綜合 | 二本 |
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 | 安徽 | 綜合 | 二本 |
武警特種警察學院 | 北京 | 綜合 | 二本 |
陸軍軍事交通學院 | 天津 | 綜合 | 二本 |
陸軍步兵學院 | 江西 | 綜合 | 二本 |
海軍潛艇學院 | 山東 | 綜合 | 二本 |
陸軍特種作戰學院 | 廣西 | 綜合 | 二本 |
陸軍勤務學院 | 重慶 | 綜合 | 二本 |
350分報志愿的技巧
350分的考生按照“順序志愿”的投檔辦法,考生填報的第2志愿學校必須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大學,絕不能覺得自己的350分的分數比該大學上年實際錄取分數高出很多就可將該校做為第2志愿學校。因為有不少大學雖然錄取分數在批次內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錄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
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學校上年錄取的學生第1、第2志愿學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詳盡的錄取統計資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錄取統計資料只是給出了各校錄取分數,并未給出分志愿順序的錄取人數,這時就要直接咨詢學校了。只有將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學校做為自己的第2志愿學校才有可能被錄取,才能“保底”。
三、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最新介紹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是1993年由豫籍臺灣教育家王廣亞博士出資與鄭州大學合作創辦的本科高校,2011年4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為一所獨立設置的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工學、文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民辦普通本科學校,現有45個本科專業、20個?茖I,全日制在校生3萬余人,其中本科生2.6萬多人。 學校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辦學方向,堅持公益性、非營利性辦學,堅持應用型辦學、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2019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被專家稱為“一所有文化、有靈魂、有特色的高校”,榮獲“河南省文明校園”“河南省平安校園”“河南省優秀民辦學!薄昂幽鲜∫婪ㄖ涡J痉缎!薄昂幽鲜〉谌龑谩竺缹W工’十佳先進單位”“河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示范基地”“河南省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試點單位”“河南省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教育部科學工作能力實訓示范基地”“全國全民閱讀示范基地”等稱號。 需求導向,優化學科專業。學校緊緊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斷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打造大數據會計、電子商務、數字金融、智能技術、文化創意、服務管理等8個應用專業集群;加強與政府、行業和企業合作,推進產教融合,建設圓通科學工作院、鄉村振興電商學院和數智化會計、云達大數據等7個產業學院;有河南省重點學科5個,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河南省民辦高校品牌專業與建設資助項目14個,河南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和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8個,有力地提升了學校專業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和貢獻度。 服務師生,建設一流條件。學校遵循“五好辦學原則”,堅持“最好資源服務師生”,加強辦學條件建設,為師生打造一流的學習與生活條件。現有龍湖和登封兩個校區,占地面積2200余畝,建筑面積近6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37億元;實驗實訓教學中心17個,擁有河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河南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個;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263萬余冊,電子圖書95萬多種;擁有高速、安全、穩定、有線無線一體化的網絡環境,建成了集成度高的智慧化服務平臺,是“河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化校園示范工程項目建設單位”。 人才強校,打造一流隊伍。學校始終將教師作為第一資源,堅持“人才強!睉鹇,實施“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加強學科專業帶頭人、青年教師和“雙師雙能型”教師的培養與培訓,設立“淑芳師德獎”(獎金為一萬元),努力建設一支“數量足、結構優、質量高、流失少”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700余人,自有教師占比近70%,高級職稱教師占44%;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占79%;“雙師型”教師占35%, 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師、學術技術帶頭人、骨干教師近50人,7個教研室獲評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立德樹人,培育時代新人。建校伊始,創辦人王廣亞博士就提出“倫理、創新、品質、績效”辦學理念,“愛國愛校、寧靜好學、禮讓整潔”升達精神,“勤儉樸實、自力更生”升達校訓,要求學生具有吃苦吃虧吃氣的“三吃”精神和守時守信守法的“三守”意識。學校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大力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不斷深化愛國教育、勞動教育、倫理教育“三大教育”,持續實施秩序禮儀、文明宿舍、學生整潔“三大競賽”,著力強化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三方育人”,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體系,厚植學生家國情懷、陶冶思想品德、滋養良好習慣、提升綜合素質,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質量立校,強化內涵建設。學校始終堅持教學中心地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課程建設,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構建并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建設了河南省一流課程3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7門、本科教育線上教學優秀課程6門,河南省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8項,其中1項榮獲河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學生在學科競賽中獲國家級獎勵231項,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獲批國家級立項8項,已有300多名學生考取注冊會計師。 科研強校,服務社會發展。學校圍繞“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基于應用型學科建設、基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科研工作思路,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加強應用型科學研究,深化產學研用,近五年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項、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8項,省級課題69項,橫向課題44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500多篇,出版著作70余部。學校榮獲“河南省高校實施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先進單位”“河南省社科普及先進單位”“河南省社科聯優秀調研單位”。 開放辦學,推進對外交流。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美國、英國、愛爾蘭、德國、加拿大等國家近30所高校及臺灣地區6所高校建立校際合作關系,積極拓展聯合培養、交換生、短期訪學、暑期研學、國際競賽等各類項目,不斷豐富學生海外訪學經歷。與菲律賓、馬來西亞高校合作的聯合培養博士項目,與愛爾蘭唐道克理工學院合作開展電子商務?平逃椖浚蛔⒅睾{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多次舉辦國貿金融實踐教學研討會等兩岸學術會議,組織“孔子行腳”“臺灣大學生中原文化行”等兩岸大學生交流活動,被譽為“豫臺交流的典范”。 學校始終堅持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宗旨,重視創新精神和創業就業能力培養,畢業生就業質量逐年提升,就業率高出河南省高校平均數10個百分點,校譽日隆,今年本科新生報到率達98%。學校已為社會輸送了9萬余名畢業生,培養出一大批學有所成、干有所成、創有所成的優秀人才,他們分布在全國各行各業,受到用人單位普遍好評,先后涌現出受到*主席接見的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高級協調官李新艷、王杰班戰士王楠,受到李克強總理接見的企業家康葉茂,為勇救落水學生而壯烈犧牲的“河南省十大教育新聞人物”的特崗教師馮協(被民政部追認為烈士)、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建設投資公司董事長沈立、北京大學教授李芳等優秀校友。 壯志滿懷開新局,砥礪奮進“十四五”。學校將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改革創新,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和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提升大學治理能力,推動學校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教師成長、學生成才、家長滿意、社會好評的高水平應用型民辦大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貢獻! (數據截止至2021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