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內蒙古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在內蒙古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內蒙古考生上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的分數在164至349分,位次為74451至2878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內蒙古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64至349區間才能上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一、內蒙古考多少分能上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1、2022年內蒙古考生上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2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3628名;
2、2021年內蒙古考生上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0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0504名;
3、2020年內蒙古考生上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9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4451名;
4、2022年內蒙古考生上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16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8788名;
5、2021年內蒙古考生上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8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9996名;
6、2020年內蒙古考生上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439名;
二、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在內蒙古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在內蒙古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內蒙古 | 理科 | 專科 | 221 | 73628 | 市政府 |
2022 | 內蒙古 | 文科 | 專科 | 164 | 28788 | 市政府 |
2、2021年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在內蒙古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內蒙古 | 理科 | 專科 | 206 | 70504 | 市政府 |
2021 | 內蒙古 | 文科 | 專科 | 289 | 29996 | 市政府 |
3、2020年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在內蒙古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內蒙古 | 理科 | 專科 | 193 | 74451 | 市政府 |
2020 | 內蒙古 | 文科 | 專科 | 349 | 31439 | 市政府 |
高考怎么用一分一段表看位次
考生可以找到本省的教育考試院官網,進入到高考成績查詢界面,一般旁邊會有位次排名情況,數字反映的就是高考位次。也可以結合各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一分一段表”的文章,考生可以登錄各省教育考試院官網查看這個表格來確定自己的位次。
詳細的查看方法如下:
1、在電腦的百度上輸入某某省教育考試院,找到其官方網站以后點擊進入。
2、進入到該網站以后輸入成績分檔表,點擊查詢按鈕。
3、在出現的檢索結果中可以看到查找到的不同年度成績分檔表,點擊進入。
4、頁面跳轉以后可以看到該成績分檔表的附件,點擊進入。
5、此時頁面跳轉以后進入到成績分檔表界面,在此即可看到一個分數對應的人數以及排名情況了。
考生位次,則是原高考基于文理分科、分批招生錄取規則而形成,是分文理和分批排名的。新高考,同一個考生在同一類別里只有一個位次,原高考,同一個考生可能有多個名次。
高考志愿填報的注意事項
在志愿填報的過程中,如果能正確把握志愿填報的梯度,就能增加被錄取的幾率。因此,考生要處理好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以及平行志愿之間的梯度要正確處理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高考志愿填報各批次的第一志愿很重要,特別是一些名牌院校第一志愿滿額率高。但這并不能說明二、三志愿就不再重要。
在每年的錄取中,總有一部分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要錄取第二志愿,甚至通過調劑、降分才能完成招生計劃。因此,不能因為第一志愿滿額率高就忽視第、三志愿填報。在各志愿填報時,一定要注意拉開梯度,慎重填報第二、三志愿。如有的本科一批院校,為了提高生源的質量,通過政策規定和志愿分數級差等形式,每年都在第二、三志愿中擇優錄取部分高分考生。
有些農、林礦、油、師范類,或者邊遠地區、名氣不大的院校,在第一志愿往往也有可能完不成招生計劃,需要到第二、三志愿去補錄。對于這類院校的志愿填報考生要慎重考慮,不要委曲求全,以免錄取后對院校不中意,導致不報到、退學等現象的發生。
三、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最新介紹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北京經理學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管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院。 學校辦學歷史溯源于1979年成立的北京市經委職工教育師資進修學校,1984年更名為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2003年,河北遠東職業技術學院(原華北石油職工大學)劃轉并入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同年,原國家經貿委在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掛牌成立北京經理學院。2006年,學校轉制為普通高等學校,更名為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2012年10月,學校隸屬關系由市國資委轉至市教委。 在四十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秉承踐行“積學求是、知行合一”的校訓精神,創新發展“厚德強技、慎思篤行”的辦學理念,堅持辦學為民的價值取向,以“做對學生最好、最負責任的高職學院”為己任,緊扣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需求,著力培養德技并修、全面發展,具有首善標準、國際視野、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專業化技術技能人才,做北京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堅強基石。 學校現有北京望京和河北固安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287畝。設有臨空經濟管理學院、數字財金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外語與學前教育學院、珠寶與藝術設計學院、基礎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培訓學院等8個二級學院及教學機構。現有教職工530余人,在校生近3000人,專任教師280余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占比44%,有北京市長城學者、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高創名師、教學名師等近20人。此外,學校還聘請其他院校知名教師、行業企業專家、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等作為兼職教師,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整體優化、具有創新能力、能夠適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專業化“雙師型”師資隊伍。 近年來,學校堅持以*新時代**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精神要求,加強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統籌謀劃、深化改革創新,學校各項事業不斷邁上新臺階。 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開拓新局面。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切實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壓緊壓實,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不斷強化。“三全育人”體制機制改革扎實推進,獲第六屆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效獎優秀獎。繼創新高職“槪論”課2+2和“基礎”課1+1+1模式之后,思政課“雙主體、雙結合、雙互動”改革創新不斷深化,在教育教學改革和培育時代新人方面發揮了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課程思政經驗廣泛推廣,打造了“12135經管模式”,兩門課程(名師團隊)入選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學校入選教育部“全國職業院校課程思政研究中心”。“幸福學園”獲評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一校一品”品牌。學校獲評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在市屬高校“平安校園”考核中連續三年獲評“優秀”,是連續獲評“優秀”的唯一高職院校。 專業建設取得突破性成果。學校立足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及“兩區”建設,緊扣數字經濟發展人才需求,深化專業改革。旅游管理專業被確定為“全國職業院校旅游類示范專業點”。臨空經濟管理、數字財金、人工智能、寶玉石鑒定與加工等4個專業獲批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專業(群),6個工程師學院、大師工作室獲批北京市職業院校特色高水平實訓基地,其中“數字視效生產性實訓基地”和“西門子智能制造實訓基地”入選教育部認定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學院試點院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傳承創新基地院校”、“全國職業院校傳統技藝傳承示范基地”,是教育部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作為牽頭單位建設的寶玉石鑒定與加工專業國家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順利通過驗收。牽頭成立北京數字經濟職業教育集團、北京永定河文化研究院,產教融合深度推進,獲評“2020年全國職業院校產教融合50強”。 人才培養質量實現新提升。強化黨委統籌領導,研究決定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性意見和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善技能競賽獎勵辦法、創新創業激勵辦法,建設創業實踐基地和創客空間等。近年來,學生獲市級以上技能競賽獎項110余項,其中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連續兩年的“(國際)互聯網+”大賽中,獲總決賽銀獎1項、銅獎2項,147個項目獲北京賽區獎項;在第十二屆“挑戰杯”中,獲國賽三等獎1項、北京市1金2銀。學校獲第二屆“中英“一帶一路”國際青年創新創業技能大賽”中國區總決賽杰出院校獎,北京市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先進集體,連續兩年榮獲“青年服務國家”首都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畢業生就業率基本保持在98%以上,專升本率、創業率居北京高職院校前列。 社會培訓服務品牌優勢明顯。作為原國家經貿委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重點培訓基地,北京市安全生產高端培訓示范基地,學校堅持傳承創新、育訓并重,構建了培訓服務新體系,年培訓規模1萬余人次,涵蓋企業管理、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基層黨建、對口援建、社區公益、科學實踐等,培訓規模、培訓層次均居市屬高職院校前列。2019年學校被認定為“北京市民終身學習示范基地”,2020年學校入選首批北京市高精尖產業技能提升培訓機構、首批首都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首批校企合作“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河北省及廊坊市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基地。 國際化辦學搭建新平臺。學校是原全國第一家具有接收留學生資格的成人高校,已累計對來自100余個國家的1萬余名留學生進行了漢語培訓,致力于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近年學校與英國德比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理工學院等境外優質院校和教育機構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積極推進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牛津校區、中澳國際學院、中泰商務文化學院建設。學校獲評“全國高職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連續兩年獲“中泰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突出貢獻獎”。 2021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召開,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良好政策環境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市“兩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的加快推進,為學校發展帶來了重要機遇,提出了更高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學校將緊抓機遇、乘勢而上,以改革創新的膽識和氣魄,以勇于爭先的精神和智慧,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激發體制機制活力,向建設“特色鮮明、國內一流、人民滿意的高職學院”的發展目標不斷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