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內蒙古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在內蒙古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內蒙古考生上德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174至174分,位次為74451至3905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內蒙古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74至174區間才能上德州職業技術學院。
一、內蒙古考多少分能上德州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內蒙古考生上德州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4002名;
2、2021年內蒙古考生上德州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3、2020年內蒙古考生上德州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9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4451名;
4、2022年內蒙古考生上德州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5、2021年內蒙古考生上德州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6、2020年內蒙古考生上德州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17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9058名;
二、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在內蒙古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在內蒙古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內蒙古 | 理科 | 專科 | 215 | 74002 | 省政府 |
2022 | 內蒙古 | 文科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2021年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在內蒙古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內蒙古 | 理科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2021 | 內蒙古 | 文科 | 專科 | - | - | 省政府 |
3、2020年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在內蒙古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內蒙古 | 理科 | 專科 | 193 | 74451 | 省政府 |
2020 | 內蒙古 | 文科 | 專科 | 174 | 39058 | 省政府 |
高考志愿是高考前填還是高考后
高考志愿是高考高考后填。
高考成績公布之后大家需要關注的就是,自己的高考成績在自己所在省份的排名,然后確定自己想要上的專業,根據專業排名選擇一所自己成績符合的大學,高校的招生簡章也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通過高校的招生簡章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學校的辦學環境,學費、招生計劃等相關內容。
高考志愿都是考后知分填報,即在高考成績及分數線公布后填報志愿。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選報的院校和專業,是考生的志向、愿望、愛好、個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綜合反映。
據了解,部分重點高校擔心,如果填報志愿時間改在考試成績出來以后,再統一填報志愿,有可能導致高分考生被外地名校尤其是清華北大等校“一網打盡”,而一般院校也希望能錄到一部分高分考生。但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考生和家長則表示,考試成績出來后,再填報志愿,能讓考生進入最符合自己理想的高校。
本科錄取分可能是多少
每個學校的錄取專業上的分數線也是不同的,像是二本大學中的師范類大學和醫學類專業還有小語種專業上分數線則會高一些,大概會超過本科線30-50分才能夠被錄取,而二本大學中的藝術類專業分數要求則會相對低一些,普遍在300分-400分左右能被錄取。
二批三批合并后,三本線消失,由于院校增加,二本線分數下降,對于而往年通過二本線來判斷自身定位和院校定位的考生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考生在報考時,可以參照錄取分數線與一本線的線差,也就是說以往是看錄取線比二本線高多少分二批三批合并后,可以看你的分數線低于一本線多少分來給自己定位和選擇高校。
三、德州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坐落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城市——山東省德州市,承載著為黨育人育才、職教報國興市的使命。 學校辦學最早追溯到1958年,在新中國第二個五年計劃的起始之年應運而生。2005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由德州市人民政府整合五所學校組建而成,是德州市專科層次公辦全日制綜合性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實行“一校兩牌”,即“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和“德州市技師學院”。建校60多年以來,學校始終堅守職教報國興市的初心,緊跟先進科學技術和先進生產力發展的節奏,與新中國共奮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培訓技術技能人才30余萬人,涌現出一批又一批技術精英、知名工匠、行業翹楚,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選的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是教育部評選的2015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典型經驗高校、2017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是山東省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和山東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占地面積1190畝,建筑面積30余萬平方米,固定資產7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值1.54億元。校內實訓基地26個,校外實習基地271個。投資2.92億元、建設7個實訓中心的德州市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總部落戶學校,學校實習實訓條件躍居全省同類院校一流水平。 學校現設有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計算機信息技術工程系、經濟管理系、汽車工程系、 電子與新能源技術工程系、建筑園林工程系、糧食工程系、學前教育與社會服務系、健康管理學院(籌)、基礎部(馬克思主義學院)11個教學系部,開設高職專業45個、五年制大專專業12個、預備技師專業10個、高職與技師聯合培養專業2個。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糧食工程技術2個專業為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2個專業為國家級骨干專業;會計、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數控技術、物流管理4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光伏發電技術與應用為山東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數控技術2個專業為3+2專本貫通專業;機床切削加工專業群為省級示范專業群;智能制造專業群、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群為山東省品牌專業群。省部級精品課程29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2門。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開放教育和繼續教育注冊生5000人。在職教職工882人,其中專任教師622人,教授40人,副教授21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419人。省級教學團隊6個,省級教學名師3人,省級優秀教師2人,山東省技術能手4人,齊魯首席技師3人,德州市首席技師15人,德州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兼職教師344人。 學校實施“集團化辦學工程”,形成“1239”集團化辦學體制機制。2010年學校牽頭成立的德州職業教育集團,已發展為成員企業429家、學校39家、行業協會13個的大型職教集團,2017年被省教育廳認定為山東省骨干職業教育集團。2015年學校又牽頭成立“山東省太陽能行業職教集團”,引領山東省太陽能行業技能型、創新型人才培養。 學校技能大賽成績優異。近三年,學校學生獲得省級以上獎項643項,其中國家一等獎25項。2018年、2019年在全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中獲總成績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績。 學校與青島理工大學、德州學院開通“3+2”專本對口貫通培養;設有“自學助考”直通本科,畢業生最快畢業當年可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在校生可直接就讀學校國家開放大學的業余本科;或參加全省“專升本”考試,升入本科院校深造。學校努力為畢業生應征入伍搭建平臺,大批畢業生奉獻國防。畢業生當年就業率連年達99%以上,一次性就業率95%以上,遍布中車集團、中船集團、中糧集團、首鋼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技術技能深得企業青睞,被評選為2019年度山東最具就業競爭力高職院校。 依托落戶學校的“德州創新創業大學”,投資1000余萬元,建設縱橫交織、多方聯動、相互支撐、專創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近年來,學校在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中屢獲佳績,先后榮獲“全國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明教育基地”“山東省創新創業示范高校”“山東省省級眾創空間”“2019年度山東高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 學校現有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1個,山東省名師工作室4個,山東省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3個,德州市重點實驗室2個。先后與德州市13個縣(市、區)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面向全市各行業開展技術技能培訓,累計培訓19萬人、職業技能鑒定5萬余人。學校成立應用技術研究院,依托專業優勢,組建了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機器人技術中心、智能制造應用技術研究中心等11個應用技術研究中心和27和個技術服務團隊,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300余項。學校近三年主持了省級以上教科研項目100余項。授權專利累計30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累計3000余篇。 學校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先后派出100多人次赴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研修訪學,邀請澳大利亞、德國等國30余位職教專家來校講學、培訓,與法國昂熱凡納公立農藝學院、德國愛科特教育集團、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學院、韓國建陽大學等10余所國(境)外高校(教育集團)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2017年被省臺辦評為“山東省海峽兩岸交流示范點”。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正搶抓部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機遇,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緊把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系統培養這條主線,以內涵發展,實施特色名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人才強校、文化榮校“五大戰略”,全力爭創國家“雙高校”,努力向特色鮮明、全省優質、全國一流的高職院校邁進。 (2020年6月4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