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寧夏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哈爾濱工程大學在寧夏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寧夏考生上哈爾濱工程大學的分數在453至535分,位次為7360至2672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寧夏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53至535區間才能上哈爾濱工程大學。
一、寧夏考多少分能上哈爾濱工程大學
1、2022年寧夏考生上哈爾濱工程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060名;
2、2021年寧夏考生上哈爾濱工程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5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360名;
3、2020年寧夏考生上哈爾濱工程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3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72名;
二、哈爾濱工程大學在寧夏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哈爾濱工程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500 | 3060 | 工信部 |
2、2021年哈爾濱工程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453 | 7360 | 工信部 |
3、2020年哈爾濱工程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535 | 2672 | 工信部 |
值得報的二本師范大學有哪些
學校名稱 | 學校類別 | 批次 |
西北師范大學 | 師范 | 二本 |
重慶師范大學 | 師范 | 二本 |
曲阜師范大學 | 師范 | 二本 |
江蘇師范大學 | 師范 | 二本 |
湖北師范大學 | 師范 | 二本 |
貴州師范大學 | 師范 | 二本 |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 師范 | 二本 |
南寧師范大學 | 師范 | 二本 |
遼寧師范大學 | 師范 | 二本 |
成都師范學院 | 師范 | 二本 |
山西師范大學 | 師范 | 二本 |
綿陽師范學院 | 師范 | 二本 |
西北師范大學(民族班) | 師范 | 二本 |
安慶師范大學 | 師范 | 二本 |
西安文理學院 | 師范 | 二本 |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 師范 | 二本 |
南昌師范學院 | 師范 | 二本 |
衡陽師范學院 | 師范 | 二本 |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 師范 | 二本 |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 師范 | 二本 |
口碑好還不錯的二本師范大學有哪些
1.口碑好的二本有長春師范大學
學校老師認真負責,宿舍條件和環境都很不錯,食堂種類很多味道也不錯。雖然位置偏了一點,但是交通便是便利,校園風景也很不錯。同時學習氛圍挺好的,師資水平更靠譜,師范類專業是學校最值得報考的學科,外省名氣不算很大,但是在省內的口碑和性價比還是挺好的。
2.還不錯的二本有贛南師范大學
學校的學風淳樸,環境很好,學習氛圍很濃厚,基本上大部分學生都很認真。食堂味道很好,種類多還便宜。師資力量充足,教學質量也很不錯,配套設施齊全,學費便宜,考研和考公務員的氛圍很濃。在很多地區都是二本招生,所以學校算是二本師范大學,但在部分地區也有一本招生情況,整體性價比很好。
平行志愿是什么意思
高考平行志愿是高校招生錄取投檔的一種方式。簡單來說,可以總結為分數優先、遵循志愿。即一個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時填報若干個平行院校志愿。
高考平行志愿錄取時,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即所有考生排一個隊列,高分者優先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余額的院校。
考生所填報的平行志愿的多個院校仍有自然順序。檢索考生所填報的幾個院校志愿時,是按考生填報志愿時排列的院校自然順序依次進行的。
友情提示:若想知道更多平行志愿的內容和數據,可在訪問“高考助手網志愿”查詢更多相關信息。
三、哈爾濱工程大學最新介紹
哈爾濱工程大學坐落于美麗的松花江畔——北國冰城哈爾濱市。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1970年,以海軍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師為基礎,在“哈軍工”原址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學校先后隸屬于第六機械工業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國防科工委,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2007年,成為國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海軍共建高校。2019年,成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學校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2年,獲批建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為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2017年,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是國家“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應用)領域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學校占地面積140.3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13.76萬平方米。校園建筑中西合璧,飛檐碧瓦,氣勢恢宏。設有17個學院(系、部);設有40多個科研機構以及150多個科研和教學實驗室,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中俄“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學科創新引智基地6個,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13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個,國家級電工電子教學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創新創業示范基地1個,國家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2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圖書館共有藏書733.77萬冊。 學校面向國家和國防重大需求,以船舶與海洋裝備、海洋信息、船舶動力、先進核能與核安全、智能科學5個學科群為牽引,打造特色、通用、基礎學科相互支撐、優勢互補、交叉融合、協同創新的“三海一核”特色學科體系。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2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2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個。國家一級、二級重點學科各1個,國防特色學科10個,黑龍江省重點學科群1個、一級重點學科11個。現有本科專業6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個,教育部特色專業7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7個,國防特色緊缺專業和重點專業7個,省級重點專業29個,4個專業入選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學校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計算機科學進入ESI全球前1%;在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船舶與海洋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分別獲得A+和A-等級,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全部進入全國前30%。 學校現有教職工2924人,其中專任教師1897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任教師1190人。教師隊伍中現有院士8人,“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4人,“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5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8人,其他國家級人才39人;“龍江學者”支持計劃入選者24人。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9個,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黑龍江省領軍人才梯隊8個。 學校現有學生3萬余人,其中本科生1.6萬余人、碩士研究生1萬余人、博士研究生2900余人。學校緊緊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主題,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進國際化進程,堅持“視野寬、基礎厚、能力強、素質優、可靠頂用”的人才培養目標,致力于培養信念堅定、人格健全、樂于探索、務實篤行的一流工程師、行業領軍人才和科學家。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培養高素質人才,優秀學生典型不斷涌現,自2017年起,1人被中宣部、教育部評為“最美大學生”,4人榮獲“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提名獎”,3人榮獲“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獎”。近年來,學生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國際大學生雪雕大賽等國際國內各類賽事中獲得國際和國家級重要獎項逾千項,“E唯”代表隊連續兩年獲國際水下機器人大賽冠軍,“E唯”機器人創新團隊、“創翼”創新團隊獲全國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5名學生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先進集體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勝杯,“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優勝杯,大學生創業聯盟連續五年獲“全國十佳KAB創業俱樂部”。2011年成立創業教育學院。學校被授予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示范基地、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標兵、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稱號。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業率保持在93%以上,連續多年位居全國高校前列,畢業生以“可靠頂用”而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贊譽,成為全國畢業生就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之一。畢業生總體畢業去向落實率維持較高水平,連續15年位居黑龍江省榜首,畢業生去向主要為“三海一核”主體領域及國家戰略重要領域,近80%畢業生投身工業化、信息化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半數以上畢業生在世界及國內500強企業就業。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及提名獲獎占全國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獲獎總數的40%。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14萬余名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國的將軍、部長、省長、院士,3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業的技術領軍和高級管理人才,他們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研工作一直是學校發展的先行力量,不僅以國內第一艘實驗潛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臺艦載計算機、第一套條帶測深儀等數十項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稱,而且還以雙工型潛器、氣墊船、梯度聲速儀等成果曾摘取世界第一的桂冠。學校在船海核領域保持著很強的技術儲備,水下機器人、減振降噪、船舶減搖、船舶動力、組合導航、水聲定位、水下探測、核動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驗證評估、高性能艦船設計等技術居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地位,現已成為我國艦船科學技術基礎和應用研究的主力軍之一、海軍先進技術裝備研制的重點單位、我國發展海洋高技術的重要依托力量。當前,學校是我國首座數值水池虛擬實驗系統的聯合牽頭研制單位,是我國第七代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兩萬箱超大型集裝箱船、智能船舶核心設計研發單位。為我國首條三體搜救艇、萬噸集裝箱船、豪華游輪、鉆井平臺等新船型開發及深海工程裝備研發提供了全面的基礎技術支撐。在國內首次完成5艘UUV水聲組網。學校研制的悟空號深潛器成功自主下潛至7709m,是目前我國自主下潛最深的無人無纜深潛器。學校研制深水高精度水下綜合定位系統,保障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多次深潛任務,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并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研制新型水下無人潛器并列裝部隊,填補了我國水下無人作戰裝備空白,亮相裝備發展成就展和國慶70周年閱兵,獲國防科技進步特等獎;作為第三方驗證評估單位全過程支撐航母工程實施,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十三五”以來,承擔各類項目5700余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30余項。學校獲評“高技術武器裝備發展建設工程突出貢獻獎”、“航母建設突出貢獻獎”和首屆“國防科技工業突出貢獻獎”。科研產品質量管理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是國內高校首家通過“雙認證”的大學。中國-俄羅斯極地技術與裝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成為首批14家國家認定的實驗室,也是唯一一個國家對俄科技合作平臺。牽頭成立“深海工程與高技術船舶”“核安全與仿真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獲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艦船動力”“先進海洋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獲黑龍江省認定。學校設有國家大學科技園,獲評“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學校人均科研經費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學校堅持國際化、開放式辦學。與包括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挪威科技大學、葡萄牙里斯本大學、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海洋技術大學以及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五大船級社等世界一流大學、研究機構、國際組織和企業在內的25個國家100余個單位建立了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學校積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引進世界一流大學優質教育資源。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聯合成立“哈爾濱工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