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寧夏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大連民族大學在寧夏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寧夏考生上大連民族大學的分數在396至510分,位次為16216至4276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寧夏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96至510區間才能上大連民族大學。
一、寧夏考多少分能上大連民族大學
1、2022年寧夏考生上大連民族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39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154名;
2、2021年寧夏考生上大連民族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3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868名;
3、2020年寧夏考生上大連民族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1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216名;
4、2022年寧夏考生上大連民族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47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534名;
5、2021年寧夏考生上大連民族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49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554名;
6、2020年寧夏考生上大連民族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276名;
二、大連民族大學在寧夏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大連民族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寧夏 | 理科 | 本二 | 399 | 16154 | 國民委 |
2022 | 寧夏 | 文科 | 本二 | 474 | 4534 | 國民委 |
2、2021年大連民族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寧夏 | 理科 | 本二 | 396 | 15868 | 國民委 |
2021 | 寧夏 | 文科 | 本二 | 491 | 4554 | 國民委 |
3、2020年大連民族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寧夏 | 理科 | 本二 | 413 | 16216 | 國民委 |
2020 | 寧夏 | 文科 | 本二 | 510 | 4276 | 國民委 |
二本軍校的分數線是多少
二本軍校的錄取分數線大致和往年沒有太大的差別,高考政策的調整不會影響太多,二本軍校的錄取分數線依舊在440分之上。
往年的高考報名人數已超千萬人,競爭趨勢依然緊張熱烈,對于想要報考軍校的同學們來說,分數就是最大的優勢。
軍校在類別的劃分和層次的選擇上一般不會明確區分一本和二本,但是也有所屬層級的不同,一般二本層次的軍校主要都是一些學院類別的軍校,在錄取分數線上也可以區分出來。一般的學院類別的軍校例如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軍事經濟學院、軍事交通學院、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等,這部分院校的錄取分數一般是在二本分數線的水平,但是最低錄取分數也基本在450分到500分之間,具體分數線詳情需要參考院校在歷年分數線以及當年的招生計劃等。
征集志愿分數線會不會降低
第一種情況,人數滿額,屬于考生填報志愿的問題,線上考生較多,不降分。比如陜西二本征集志愿,公布院校計劃缺額,要求達到本科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且尚未被錄取的考生均可填報。線上,未被錄取,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河南省也規定高考文化成績達到省本科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且當前未被錄取的考生,可補報征集志愿的本科二批院校。
第二種情況,降分只是一種可能。凡高考成績達到本科二批錄取控制分數線,未被錄取的考生可填報本次征集志愿。已經被錄取、自愿放棄志愿錄取的考生不得再填報征集志愿。未降分,但還有一條凡高考成績達到我區本科二批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下20分以上且未被錄取的考生,可作為備檔考生填報本次征集志愿。從這個規定上看,減少一次環節,是否降分,邊錄邊看。
第三種情況,線上人數較少。降分,這個一般都在將三本和二本合并錄取的省份。因為,部分院校收費較高,更能體現考生的意愿。這個相對應該更加尊重考生意愿。湖南規定,外省農林、航海、地礦等本科院校和在湘高校若線上生源不足,按考生本次填報的征集志愿從高分到低分降分投檔,降分幅度控制在本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下20分之內。但這些高校含有獨立院校。
三、大連民族大學最新介紹
大連民族大學位于海濱城市大連,隸屬于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是全國110多所中央部委直屬高校之一,是國家唯一設在東北和沿海開放地區、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民族高等學校。學校1984年立項籌建,1993年招生辦學,是國家民委、教育部、遼寧省政府、大連市政府共建高校。 學校工業設計、生物工程、產品設計、網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5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際經濟與貿易、新聞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環境工程、行政管理、日語、信息與計算科學、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自動化、建筑學、會計學等14個專業獲批遼寧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建成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專業在遼寧省排名第一,6個專業排名第二,14個專業進入全省排名前20%,80%的專業居前50%。學校7門課程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61門課程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學校擁有生物工程、民族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擁有電子信息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擁有省部級重點學科12個,生物技術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8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部級專業技術創新中心1個,省部級產業技術研究院1個。獲省部級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個,省部級研究中心2個,省部級智庫2個。學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遼寧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0項、二等獎22項。2006年,學校被評為全國首批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學校,2007年在教育部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10年被批準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學校。學校的本科創新教育、雙語教學、課程教學國際化等特色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建校以來,學校培養畢業生超過5萬人,就業率連續21年保持在90%以上。 學校現有開發區和金石灘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600多畝,設有經濟管理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設計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文法學院、理學院、預科教育學院、國際商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物理與材料工程學院、建筑學院、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東北少數民族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體育教學研究部等21個教學科研單位,本科專業57個,涵蓋工、理、經、管、文、法、藝七大學科門類。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區市及港澳臺地區招生,56個民族學生齊聚校園,少數民族學生約占60%。學校現有教職工1200多人,有博士學位的教師近50%,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近90%,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占50%。教師中擁有國家“*”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科院“*”、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等優秀人才140多人次。 2009年、和2019年,學校連續三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2010年,學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國首批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之一。2015年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高校”,2020年再次獲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近年來,學校還獲得遼寧省高等學校先進黨組織、遼寧省文明校園、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國家民委就業典型學校、遼寧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先進單位、遼寧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學校等榮譽稱號。 (以上數據截至2021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