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寧夏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寧夏招生錄取數據顯示,寧夏考生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分數在498至600分,位次為3183至43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寧夏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98至600區間才能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一、寧夏考多少分能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2022年寧夏考生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9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83名;
2、2021年寧夏考生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1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464名;
3、2020年寧夏考生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55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08名;
4、2022年寧夏考生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3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90名;
5、2021年寧夏考生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58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42名;
6、2020年寧夏考生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科最低分需要6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37名;
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寧夏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498 | 3183 | 教育部 |
2022 | 寧夏 | 文科 | 本一 | 537 | 790 | 教育部 |
2、2021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515 | 2464 | 教育部 |
2021 | 寧夏 | 文科 | 本一 | 583 | 442 | 教育部 |
3、2020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寧夏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寧夏 | 理科 | 本一 | 550 | 2008 | 教育部 |
2020 | 寧夏 | 文科 | 本一 | 600 | 437 | 教育部 |
高考志愿專業怎么選擇
1、選專業看個人興趣
大學幾年都是圍繞你所選擇的專業來學習,所以千萬要慎重篩選,最好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志愿專業,這樣就不會因為學不進導致掛科等,總之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日后學起來也更輕松,家長也要尊重孩子,優先考慮到孩子的意愿。
2、選專業根據大學優勢來定
先敲定一些感興趣的志愿專業,再根據專業來篩選大學,因為每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的特點,最直觀的就是那些特色院校,如師范類、財經類、交通類、醫學類等等,它們在各自領域內都有很不錯的優勢。
3、選專業注意橫向比較
父母和考生明確選擇志愿的方向后,要做兩個方面的專業比較。一是同類性質院校比較,衡量選擇擬報考專業的院校實力;
二是不同類性質院校但有同類專業的比較,衡量選擇不同院校的專業實力。此外,相同名稱的專業在不同類院校中培養的方向和側重點也有不同,父母和考生還要注意這方面內容。
輸入分數預測大學網站有什么
在高考志愿填報的時候很多家長和考生都很迷茫,不知道是選擇專業重要還是選擇學校重要。從學校的方面來說,好大學對于不同水平的成績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是985高校、211高校,雙一流高校以及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也可以是普通一本高校,每個人對好大學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從專業方面來說,填報的時候是不是考生和家長喜歡的專業錄取,或者是被一個就業前景好的專業錄取。
不管是選擇大學還是選擇專業,小編都推薦你使用《高考升學網》進行模擬填報,高考升學網志愿不僅可以根據考生自己喜歡的專業進行填報,還可以將考生和家長心儀的大學添加進備選庫,在填報時直接從備選庫內添加,節約時間。
高考升學網志愿是一款致力于為高三學子提供高考志愿服務的產品。有著多年線上線下服務經驗,服務人群覆蓋全國31個省份,成功案例300萬+,錄取率高達99.2%以上,是學生和家長的不二選擇。
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最新介紹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為主干,兼有哲學、文學、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歷史底蘊深厚,發展穩中求快。學校的前身中原大學誕生于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是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的*中原局創建,并由第二書記陳毅擔任籌備委員會主任的一所“抗大式”的革命大學。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期間,以中原大學財經學院、政法學院為基礎,先后整合中南六省河南大學、中華大學、中山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等高校優質的財經、政法教育資源,薈萃大量學術造詣深厚、教學及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于1953年分別成立了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1958年,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漢大學法律系合并成為湖北大學。1971年,湖北大學改名為湖北財經?茖W校。1978年1月,更名為湖北財經學院,成為首批恢復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湖北財經學院由財政部及湖北省雙重領導,以財政部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財經學院法律系為基礎,恢復重建中南政法學院,由司法部領導。1985年9月,湖北財經學院更名為中南財經大學,鄧小平親筆題寫了校名。2000年2月,國務院批準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財經大學和中南政法學院合并,于2000年5月26日組建成新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5年9月,跨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11年6月,進入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12年10月,教育部、財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簽署協議,共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7年9月,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斐然。學,F有教職工2400余人,專任教師1400余人,教師中教授300余人、副教授560余人、博士生導師190余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入選者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9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8人,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高校名師等1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2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入選者31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56人。近年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數穩定在全國高校前列、財經政法類高校第一的位次。近10年,承擔完成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共計1300余項,產出科研成果14000余項。 培養體系完備,教學質量優異。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碩士研究生8000余人,博士研究生1300余人,來華留學生500余人次,繼續教育學歷學生6500余人,F有本科專業5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博士后流動站6個;擁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3個,作為創始成員之一成立全國政法大學“立格聯盟”,牽頭發起中國財經一流學科建設聯盟并當選理事長單位。 學校突出“融通性、創新型和開放式”的人才培養特色,在全國高校首設經濟學、法學、管理學通論3門必修課程,開設了商貿英語、法律英語、法制新聞、經濟新聞、司法會計、經濟倫理、法經濟學、經濟偵查等極具特色的課程,同時開設法學-經濟學、經濟學-統計學等雙學位人才培養項目,有力推動經、法、管三大互動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設置人才培養特區文瀾學院,在多個學院開設經濟學、法學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建設成效明顯。著力打造學術科研、創新創業、人文藝術、公益志愿等第二課堂校園文化活動品牌。歷屆畢業生均能實現充分就業,就業質量穩步提高。 責任意識強烈,社會服務深廣。學校堅持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確立了“服務重大戰略,聚焦優勢領域,堅持開放協同,產出一流成果”的發展戰略,在與財政部、教育部、司法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統計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良性互動中,產出了一批財政改革、法治建設、金融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治理等領域的一流決策咨詢成果,打造了一批高質量智庫,F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委智庫3個、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8個,以及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聯合組建的行業研究基地等20多個高水平學術平臺。2017年,學校在中國智庫索引發布的“211”高校智庫MRPA測評分排序中以100分榮獲第1名;2018年,學校5家智庫入選“CTTI高校智庫百強榜”,入選數量和質量居全國高校第2名;目前,學校6家智庫入選CTTI來源智庫。積極開展社會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育人、協同創新的體制機制,與中國建設銀行簽訂合作辦學協議,成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建行學院,實現銀校強強聯手,構建新型產學研戰略合作聯盟關系。承擔全國中國注冊會計師(CPA)考試的閱卷工作、全國司法考試閱卷工作、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等相關工作。 對外交流活躍,國際化水平高。學校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與意大利羅馬第一大學共建中意法學研究中心、中意學院,在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上奧地利應用科技大學設立收入分配與現代財政研究院塞爾維亞分中心、奧地利分中心,與雷恩商學院共建中法產業升級與區域金融研究中心,與諾丁漢大學共建田野實驗調查研究中心。積極支持教師深度開展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參與歐盟科研委“羅馬法學家”(ScriptoresiurisRomani)國際研究項目,多名教授擔任財政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咨詢專家。發起或加入多個區域大學聯盟,與意大利羅馬第一大學、韓國東西大學分別舉辦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學位項目和本科教育項目。與格拉斯哥大學等幾十所高校合作開設國際聯合培養學位項目、簽署交換生協議,每年出國(境)學習學生人數近1200人次。獲得國家來華留學質量認證,國家級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2門,與美國石溪大學合作建設孔子學院,來華博士留學生學術論壇項目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感知中國”品牌活動。 基礎設施完善,辦學條件優良。學校現有兩個校區,南湖校區位于風景秀麗的南湖之畔,首義校區位于歷史悠久的黃鶴樓下。學校占地2800余畝,建筑面積120萬余平方米。圖書館擁有圖文藏書993萬余冊,中外文學術文獻資源數據庫81個、子庫416個。會堂可與專業劇場媲美,運動場曾作為全國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主會場和主賽場、全國足球甲級聯賽賽場。校園內綠樹掩映、湖光瀲滟,景色優美。 70多年來,學校先后為國家培養各層次、各類型學生累計40余萬人,一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黨政界、學術界和商界的中堅力量。**進入新時代,學校將堅持*辦學方向,為建設“財經政法深度融通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奮斗,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更新時間:2021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