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新疆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首都醫科大學在新疆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新疆考生上首都醫科大學的分數在434至434分,位次為1273至1273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新疆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34至434區間才能上首都醫科大學。
一、新疆考多少分能上首都醫科大學
1、2022年新疆考生上首都醫科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43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73名;
二、首都醫科大學在新疆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首都醫科大學在新疆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新疆 | 理科 | 本一(單列類外語) | 434 | 1273 | 市政府 |
高考志愿提檔代表被錄取了嗎
高考志愿提檔不等于錄取,提檔只是說明達到院校的提檔線,但是提檔的比例通常不是1:1,也就是說提檔的人數會超出錄取人數,這時如果分數排名靠后,就不會被這個專業錄取。
此時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選擇了服從專業調劑,可能被調劑到該院校的其他專業,另一種是不服從專業調劑,直接退檔,按照院校志愿順序重新投檔至其他院校。
其實高考考生的檔案被高校提檔,又被高校退回,是很正常的事情。當高考考生的分數達到所報院校的提檔分數線時,很可能會被提檔。根據規定,我國高校的投檔比例一般都是在05%-120%之間,也有極少部分高校的投檔比例是按100%。所以高考志愿提檔中分數靠后的同學就很可能被退檔。
高考志愿可以填多少個
高考一共能報6個平行志愿,可以報6個學校,每個學校專業可報6個。平行志愿有三個“一”,一個是同一批次,一個是一個投檔時間段內,再一個是可以填幾個并列的院校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檔原則是志愿并列、位次優先、遵循志愿、一輪投檔。
高考志愿可以填寫數量如下:
1、新高考地區(14個省市):
1)福建、江蘇:最多可填40個志愿;
2)廣東、湖北、湖南:最多可填45個志愿;以上5個省份都是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每個志愿設置6個專業志愿和一個“是否服專業調劑”選項。
3)河北、重慶:最多可填96個志愿;
4)遼寧:最多可填112個志愿;以上3個省市都是以“專業(類)+院校”為單位,1個專業(類)+院校就是1個志愿,沒有專業服從調劑選項。
5)上海、海南: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24個志愿;
6)北京: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30個志愿;
7)浙江:以一所學校的一個專業(類)作為一個志愿單位,最多可填80個志愿;
三、首都醫科大學最新介紹
首都醫科大學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點高等院校,是北京市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共建院校。已故著名泌尿外科專家、兩院院士、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吳階平教授為首任校長。現任黨委書記為呼文亮研究員,校長為我國著名分子神經生物學家饒毅教授。 學校校本部設有11個學院、1個研究中心和1所附屬衛生學校,包括基礎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護理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中醫藥學院、醫學人文學院、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學院、燕京醫學院,腦重大疾病研究中心,附屬衛生學校。學校現有21所臨床醫學院(其中19所為附屬醫院),包括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第一臨床醫學院)、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第二臨床醫學院)、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第三臨床醫學院)、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第四臨床醫學院)、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第五臨床醫學院)、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第六臨床醫學院)、附屬復興醫院(第八臨床醫學院)、附屬北京佑安醫院(第九臨床醫學院)、附屬北京胸科醫院(第十臨床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第十一臨床醫學院)、附屬北京地壇醫院(第十二臨床醫學院)、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兒科醫學院)、附屬北京口腔醫院(口腔醫學院)、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精神衛生學院)、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婦產醫學院)、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中醫藥臨床醫學院)、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腫瘤醫學院)、附屬北京康復醫院(北京康復醫學院)、附屬北京潞河醫院(潞河臨床醫學院)、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康復醫學院)、中日友好醫院(中日友好臨床醫學院),以及預防醫學教學基地(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還設有39個臨床專科學院、專科學系,35個臨床診療與研究中心。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3506人,其中研究生5457人,本科生6093人,高專高職生1239人,留學生717人;成教生3176人。學校和附屬醫院現有教職員工和醫務人員40678人(校本部1572人,附屬醫院39106人),其中有院士6人;正高職稱2678人,副高職稱4353人;教授914人,副教授1300人;博士生導師795人,碩士生導師1172人。 學校現有8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0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含中醫);1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培育)學科;4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6個北京市二級重點學科,1個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1個北京地區高等學校學科群。學校臨床醫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免疫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社會科學總論、精神病學與心理學8個學科進入ESI學科全球前1%排名,其中,臨床醫學進入ESI學科前1‰,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藥理學和毒理學、免疫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進入全球前5‰。 有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按照三級學科統計,有5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7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所有醫學及醫學相關學科的碩士、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有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校設置的長學制專業有臨床醫學、兒科學和口腔醫學;本科專業有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口腔醫學、兒科學、預防醫學、精神醫學、藥學、臨床藥學、中醫學、中藥學、護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假肢矯形工程、康復治療學、聽力與言語康復學、公共事業管理(衛生管理)、法學(衛生法學)、醫學實驗技術、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衛生信息管理)、眼視光醫學、衛生檢驗與檢疫、助產學24個;高職高專教育設有護理、醫學檢驗技術、藥學等14個專業。學校培養醫學與醫學相關學科的學術型和應用型人才,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目前有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項目6個;7個國家級和10個市級特色專業;4個北京市重點建設一流專業、9個國家級和6個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門國家級和18門市級精品課程、5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和8門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3個國家級和6個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1個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個北京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和1個素質教育基地;7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1個市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1名國家級教學名師、27名市級教學名師、2名青年教學名師、3名“高創計劃”教學名師。學校共獲得教育教學成果獎國家級特等獎1項、二等獎8項、優秀獎1項,市級特等獎2項、一等獎22項、二等獎34項、優秀獎1項。學校高水平通過了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201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中獲得專家組充分肯定。 學校有3個國家醫學中心、6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個北京高精尖創新中心;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5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實驗室、54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0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優秀創新團隊。在擁有一批國家級和市級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的同時,學校建有高水平的國家級、市級研究和培訓機構,如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原衛生部全科醫學培訓中心、北京市全科醫學培訓中心、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首都醫科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首都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基地等。近5年來,學校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委以及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項目2996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1705項),累計科研經費27.54億元(其中國家級項目經費21.46億元)。獲得各類各級獎勵11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7項、北京市科技獎25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9項、中華醫學科技獎27項、吳階平系列醫學藥學獎6項、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2項、吳階平-保羅·楊森獎4項、何梁何利科技獎2項、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3項、華夏醫學科技獎24項;北京市優秀調查研究成果獎1項、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項。獲得專利授權1622項。 學校建有圖書館、檔案館、校史館、中心實驗室、信息中心、實驗動物部、學報編輯部、校醫院等公共服務平臺。 學校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瑞典、挪威、香港、臺灣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高校和相關單位簽訂了友好交流合作協議。先后接待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和學生數百人來校進行學術交流訪問。學校獲批首批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留學生涵蓋了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及進修生。同時,學校通過多種渠道,選派師生出國出境學習、進修,參加學術會議和交流訪問。 學校始終堅持*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秉承“扶傷濟世、敬德修業”的校訓,遵循醫學教育規律,牢記社會責任,把為健康中國健康北京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建設做貢獻為己任,努力辦人民滿意的大學,培養人民滿意的醫生,做出能服務人民對健康美好需求的科研成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體首醫人將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求真務實、凝心聚力、積極進取、追求卓越,全面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研究型醫科大學。 (2021年5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