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新疆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在新疆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新疆考生上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的分數在251至320分,位次為44394至16718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新疆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51至320區間才能上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一、新疆考多少分能上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
1、2022年新疆考生上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5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4394名;
2、2022年新疆考生上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分,錄取最低位次為-名;
3、2021年新疆考生上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5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2607名;
4、2020年新疆考生上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6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4105名;
5、2022年新疆考生上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0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718名;
6、2021年新疆考生上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9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328名;
7、2020年新疆考生上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2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819名;
二、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在新疆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在新疆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新疆 | 理科 | 專科 | 254 | 44394 | 省政府 |
2022 | 新疆 | 理科 | 專科(單列類外語) | - | - | 省政府 |
2022 | 新疆 | 文科 | 專科 | 309 | 16718 | 省政府 |
2、2021年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在新疆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新疆 | 理科 | 專科 | 251 | 42607 | 省政府 |
2021 | 新疆 | 文科 | 專科 | 298 | 18328 | 省政府 |
3、2020年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在新疆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新疆 | 理科 | 專科 | 262 | 44105 | 省政府 |
2020 | 新疆 | 文科 | 專科 | 320 | 19819 | 省政府 |
分數低的公辦二本有哪些
學校名稱 | 辦學性質 | 批次 | 最低分數線 |
山東工商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26 |
淮北師范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57 |
邵陽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49 |
徐州工程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28 |
閩南師范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26 |
哈爾濱商業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26 |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31 |
吉林師范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33 |
贛南醫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26 |
河北中醫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57 |
淮陰工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26 |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26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26 |
鹽城師范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30 |
甘肅中醫藥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26 |
紹興文理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26 |
哈爾濱師范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57 |
渭南師范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55 |
臺州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26 |
張家口學院 | 公立 | 二本 | 446 |
湖北民族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36 |
蘭州財經大學 | 公立 | 二本 | 445 |
全國211大學完整名單
序號 | 名稱 | 省份 | 211 |
1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 | 是 |
2 | 合肥工業大學 | 安徽 | 是 |
3 | 安徽大學 | 安徽 | 是 |
4 | 北京大學 | 北京 | 是 |
5 | 清華大學 | 北京 | 是 |
6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 | 是 |
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 | 是 |
8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 | 是 |
9 | 北京師范大學 | 北京 | 是 |
10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 | 是 |
11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 | 是 |
12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 | 是 |
13 | 中央財經大學 | 北京 | 是 |
14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 | 是 |
15 | 中國政法大學 | 北京 | 是 |
16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北京 | 是 |
17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 | 是 |
18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 | 是 |
19 | 中國傳媒大學 | 北京 | 是 |
20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 | 是 |
21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 | 是 |
22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 | 是 |
23 | 中央音樂學院 | 北京 | 是 |
24 | 北京林業大學 | 北京 | 是 |
25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 | 是 |
26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北京 | 是 |
27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北京 | 是 |
28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北京 | 是 |
29 | 北京體育大學 | 北京 | 是 |
30 | 廈門大學 | 福建 | 是 |
31 | 福州大學 | 福建 | 是 |
32 | 蘭州大學 | 甘肅 | 是 |
33 | 中山大學 | 廣東 | 是 |
34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 | 是 |
35 | 暨南大學 | 廣東 | 是 |
36 | 華南師范大學 | 廣東 | 是 |
37 | 廣西大學 | 廣西 | 是 |
38 | 貴州大學 | 貴州 | 是 |
39 | 海南大學 | 海南 | 是 |
40 | 河北工業大學 | 河北 | 是 |
41 | 鄭州大學 | 河南 | 是 |
42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 是 |
43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黑龍江 | 是 |
44 | 東北林業大學 | 黑龍江 | 是 |
45 | 東北農業大學 | 黑龍江 | 是 |
46 | 武漢大學 | 湖北 | 是 |
47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是 |
48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湖北 | 是 |
49 | 華中師范大學 | 湖北 | 是 |
50 | 武漢理工大學 | 湖北 | 是 |
51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湖北 | 是 |
52 | 華中農業大學 | 湖北 | 是 |
53 | 國防科技大學 | 湖南 | 是 |
54 | 中南大學 | 湖南 | 是 |
55 | 湖南大學 | 湖南 | 是 |
56 | 湖南師范大學 | 湖南 | 是 |
57 | 吉林大學 | 吉林 | 是 |
58 | 東北師范大學 | 吉林 | 是 |
59 | 延邊大學 | 吉林 | 是 |
60 | 南京大學 | 江蘇 | 是 |
61 | 東南大學 | 江蘇 | 是 |
6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江蘇 | 是 |
63 | 南京理工大學 | 江蘇 | 是 |
64 | 河海大學 | 江蘇 | 是 |
65 | 蘇州大學 | 江蘇 | 是 |
66 | 南京師范大學 | 江蘇 | 是 |
67 | 江南大學 | 江蘇 | 是 |
68 | 中國藥科大學 | 江蘇 | 是 |
69 | 南京農業大學 | 江蘇 | 是 |
70 | 中國礦業大學 | 江蘇 | 是 |
71 | 南昌大學 | 江西 | 是 |
72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寧 | 是 |
73 | 東北大學 | 遼寧 | 是 |
74 | 大連海事大學 | 遼寧 | 是 |
75 | 遼寧大學 | 遼寧 | 是 |
76 | 內蒙古大學 | 內蒙古 | 是 |
77 | 寧夏大學 | 寧夏 | 是 |
78 | 青海大學 | 青海 | 是 |
79 | 山東大學 | 山東 | 是 |
80 | 中國海洋大學 | 山東 | 是 |
81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山東 | 是 |
82 | 太原理工大學 | 山西 | 是 |
83 | 西安交通大學 | 陜西 | 是 |
84 | 西北工業大學 | 陜西 | 是 |
85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陜西 | 是 |
86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陜西 | 是 |
87 | 空軍軍醫大學 | 陜西 | 是 |
88 | 陜西師范大學 | 陜西 | 是 |
89 | 西北大學 | 陜西 | 是 |
90 | 長安大學 | 陜西 | 是 |
91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是 |
92 | 復旦大學 | 上海 | 是 |
93 | 同濟大學 | 上海 | 是 |
94 | 華東師范大學 | 上海 | 是 |
95 | 上海財經大學 | 上海 | 是 |
96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 | 是 |
97 | 上海大學 | 上海 | 是 |
98 | 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 | 是 |
99 | 海軍軍醫大學 | 上海 | 是 |
100 | 東華大學 | 上海 | 是 |
101 | 四川大學 | 四川 | 是 |
102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 | 是 |
103 | 西南財經大學 | 四川 | 是 |
104 | 西南交通大學 | 四川 | 是 |
105 | 四川農業大學 | 四川 | 是 |
106 | 南開大學 | 天津 | 是 |
107 | 天津大學 | 天津 | 是 |
108 | 天津醫科大學 | 天津 | 是 |
109 | 西藏大學 | 西藏 | 是 |
110 | 新疆大學 | 新疆 | 是 |
111 | 石河子大學 | 新疆 | 是 |
112 | 云南大學 | 云南 | 是 |
113 | 浙江大學 | 浙江 | 是 |
114 | 重慶大學 | 重慶 | 是 |
115 | 西南大學 | 重慶 | 是 |
三、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最新介紹
新中國優秀航運人才的搖籃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是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的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是*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單位、全國優質專科高職院校、江蘇省示范性高職院校、江蘇省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單位、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學校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所培養遠洋船員的專門學校。初創于1951年,其前身是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和全國海員總工會創辦的海員訓練班和1956年長江航運管理局創辦的南京河運工人技術學校。辦學近70年來,學校幾經更名、轉隸、并校和升格,專業得到全面拓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全面提升,內涵建設持續深化,先后培養出近20萬名優秀校友,遍布全球,涌現出著名船長陳宏澤、中遠海運集團副總裁葉偉龍、中國國家海事局局長曹德勝、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紹澤等一大批精英翹楚。學校也被譽為“新中國優秀航運人才的搖籃”。 特色鮮明的三大校區 學校坐落于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的策源地,鐘靈毓秀、虎踞龍蟠的古城南京,擁有江寧、秦淮和板橋三個校區,占地總面積1629畝。江寧校區位于景色秀麗的方山腳下,地處江寧大學城核心區域,與中國藥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曉莊學院、南京傳媒學院等知名高校比鄰而居,共享多重教育資源。秦淮校區坐擁南京市繁華商業街區,交通便捷、商賈云集,已建成江蘇省高職院校屈指可數的省級大學科技園,園區集教育、科研、技術轉移轉化與企業孵化等功能于一體。板橋校區地處長江之濱,擁有全國海事類院校唯一的停泊實習船“育新”輪,國家發改委立項的長三角現代航運技術公共實訓基地,規劃5.4萬平方的產教融合科技園正在加快建設。 一體兩翼、多維拓展的專業布局 圍繞現代海洋運輸業鏈和區域支柱產業,學校構建了航海技術、港口與智能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航運經濟與管理、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文旅與設計等六大專業群,形成以航海技術專業群為龍頭,船舶與海洋工程、港口與智能工程、航運經濟與管理等3個專業群為骨干,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文旅與設計等2個專業群為支撐的“海陸并舉、一體兩翼、多維拓展”的專業集群,共43個專業。其中,*高水平專業群1個,省高水平專業群4個,省重點專業群4個,國家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7個,央財支持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專業3個,交通運輸部示范專業點3個,省品牌專業1個,省骨干專業5個,省特色專業3個。建有航海技術學院、輪機電氣與智能工程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士官與軍事教育學院以及體育教學部等11院1部,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 千帆競發的教師隊伍 學校共有教職員工704人,其中專任教師518人。擁有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191人,占專任教師比例達36.87%;擁有博士學歷學位的教師43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教師數占專任教師比例達76.06%,“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達94.59%。學校擁有全國技術能手1人、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名師3人、“333高層次人才”8人、“青藍工程”人才36人、江蘇工匠1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1人、江蘇“科技副總”3人、萬名旅游英才計劃3人,擁有江蘇省“五一”勞動模范1人、南京市勞動模范1人、南京市有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1人、江蘇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獎及提名獎2人。學校建有國家級教學資源庫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項,一等獎7項,交通運輸部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擁有江蘇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南京市技能大師工作室、航海技能大師邦良工作室,航海類教師持高級船員適任證書近107人,其中遠洋船長、輪機長32名,位居全國航海類高職院校首位。 人人出彩的學生培養 學校是海軍和海警定向培養直招士官試點院校,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江蘇省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航空航運類協作組組長單位、江蘇省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試點院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有提前自主招生、中高職對口招生、高考文化統招三個招生口徑,有海軍及海警士官定向培養、藝術類(美術)、4+0(本科)、3+2(專本銜接)、3+3(中高職銜接)、中外合作辦學、海外本科直通車等7種招生類型。畢業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8%以上,協議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半年后薪資水平等核心指標長期處于全省高職院前列。航海類、船舶制造類、航運經濟類、港口設備類畢業生常年供不應求。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技術、船舶電子電氣技術三個專業畢業生供需比近年達1:8。三年來,學生獲得省級及以上各類技能大賽獎勵400余項,其中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國賽一等獎3項;獲得“挑戰杯”全國職業學校創新創效創業大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在江蘇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暨“挑戰杯”全國競賽江蘇省選拔賽決賽中,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得省賽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得銀獎3項;在江蘇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獲得二等獎4項,三等獎8項。在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制作大賽特等獎3項、一等獎6項。學生在全國海員技能大比武中,分別取得團體冠軍、季軍、亞軍的優異成績,是全國唯一始終處于第一方陣的學校。 成績斐然的科研與社會服務 學校擁有全球最先進的kongsberg航海模擬器和wartsila電噴船舶智能化機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船員實操考試試點考場。建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聯合調查實驗室、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長江航運企業安全考評中心、省級大學科技園、省級工程技術中心、省級眾創空間等一批科技協同創新與服務平臺,著力推進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全面提升繼續教育與社會培訓水平。建有長三角現代航運技術公共實訓基地,是國家海事局船員考試評估培訓基地,中遠海運集團、招商集團、江蘇港口集團等企業職工培訓基地,各類社會培訓項目達114項。五年來,完成三副三管輪以上高級船員培訓超過8萬人次,遠洋船長、輪機長培訓超過8000人次,職業技能鑒定25萬人次,各類職工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總收入超過1億元。學校被評為全國高職高專院校科研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江蘇省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江蘇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江蘇省軟件人才培訓基地,連續多年榮獲省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先進單位。 不斷擴大的國際影響 學校是全國首批履行國際海事組織STCW公約,建有國家海事局“船員培訓質量管理體系”和挪威-德國勞氏船級社DNV-GL質量認證體系“雙體系”的院校,是亞丁灣護航船長的首批選派單位。學校與美國哈特蘭德社區學院、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新加坡酒店協會酒店與旅游管理學院、臺北海洋科技大學等27所國(境)外院校長期建立了合作關系,開辦30余項國際合作項目;與巴拿馬、孟加拉國、緬甸等國家有關政府部門建立了合作關系,平均每年招收海外非學歷留學生80余名。學校與國際知名企業丹麥馬士基成立了首家馬士基(中國)培訓中心;積極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成立“一帶一路”應用型海事人才研究院;成功舉辦“一帶一路”與海員發展國際論壇;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招收學歷留學生200多名;與新加坡韋立集團、緬甸泰華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創建“幾內亞江蘇海院韋立船員學院”“江蘇海院-泰華(緬甸)船員學院”2所海外分校。學校承接國家交通部“中非友好”項目,成立援外中心,培訓非洲地區港口與航運技能人才。 日趨廣泛的社會認同 學校是全國首批定向培養士官的試點院校,為全國最受歡迎的航海院校,是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學校、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全國職業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服務貢獻50強”“育人成效50強”。近年來載譽眾多,先后獲評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和諧校園、江蘇省平安校園示范院校、江蘇省體育工作先進學校、江蘇省高職高專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高校后勤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大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文明校園、南京市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