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新疆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運城職業技術大學在新疆招生錄取數據顯示,新疆考生上運城職業技術大學的分數在317至317分,位次為36687至36687位次區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新疆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17至317區間才能上運城職業技術大學。
一、新疆考多少分能上運城職業技術大學
1、2020年新疆考生上運城職業技術大學:理科最低分需要31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6687名;
二、運城職業技術大學在新疆的2020-2022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
1、2020年運城職業技術大學在新疆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317 | 36687 | 省教育廳 |
哪些二本院校分數低值得報考
學校名 | 辦學性質 | 學校 | 批次 | 錄取分數線 |
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20 |
萍鄉學院 | 公立 | 綜合 | 二本 | 520 |
西安思源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20 |
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9 |
內蒙古民族大學 | 公立 | 綜合 | 二本 | 519 |
三亞學院(合作辦學)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9 |
凱里學院 | 公立 | 綜合 | 二本 | 519 |
云南大學滇池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9 |
渤海大學 | 公立 | 綜合 | 二本 | 518 |
廈門華廈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8 |
江西科技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8 |
漢口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8 |
廣州南方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8 |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7 |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6 |
武昌理工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6 |
武漢文理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6 |
寧夏大學新華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6 |
無錫太湖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5 |
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4 |
閩南科技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4 |
西安外事學院 | 民辦 | 綜合 | 二本 | 514 |
高考志愿怎么填報
1、根據位次確定大學,由于每年考生人數、試題難度、高校招生計劃都可能有變化,每一年的院校錄取分數線會有波動,但是排名是相對穩定的,因此考生最好采用排名法對自身報考進行定位。
2、根據興趣能力明確專業方向,志愿填報之前,考生要對自己的興趣、能力和性格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一個專業的就業率再高,如果自己不感興趣,就很難憑借理性和毅力學好,有時連畢業都成問題,因此考生一定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
3、優選目標志愿,所謂優選,就是在前兩步圈定可以報考的院校和專業后,進行組合取舍。這一步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讓自己的志愿更穩妥,確保每個院校的每個專業都心中有數。
4、根據往年錄取數據做好排序,在填報志愿時,考生應該將最想上、預計門檻高的院校放在前面,將錄取幾率大的院校放在后面,也就是為報考設保底院校。把握沖穩保大原則,沖一沖不要盲目亂沖,穩一穩要重點考慮專業及自己比較滿意的高校,保一保要選好保底學校,避免高分低就。
三、運城職業技術大學最新介紹
運城職業技術大學是本科層次職業院校,始建于2006年。2015年獲山西省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水平評估“優秀”等級;2017年入選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2018年被確定為“山西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2019年入選首批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2019年升格為職業本科學校;2020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運城職業技術大學。 學校秉承“做學合一,厚實融通”校訓,踐行工程教育理念,創新“引、育、養、練”人才培養模式,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面向智慧礦山、智能制造、文化旅游及健康養老等產業領域,設有6個本科專業、39個專科專業。近五年來,建有省級骨干專業3個;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2個;11所涉煤高校實踐教學基地;出版教材120部,其中國家規劃教材1部;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6項,其中特等獎4項,一等獎2項;獲技能競賽獎國家級43個、省級323個。 學校堅持走校企共建共創共享、產教融合發展之路,持續提升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近五年來,承擔省級以上教科研項目67項,應用技術研究項目217項;授權專利227項;發表論文1024篇,其中核心及以上55篇,省級優秀學術論文成果獎5項。服務煤炭行業產業升級,開展重點產煤縣煤礦安全專題研究班等國家級培訓100人次,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負責人專題研修班等省級培訓300人次;服務企業技術與產品升級,開展職工培訓2.6萬余人次,職業技能鑒定培訓5000余人次;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開展下崗職工培訓1000余人次;服務中國礦大、太原理工等11個涉煤高校學生實習9587人次;培訓收入4000余萬元。學校還是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開展科普教育10000余人次。 學校發揮企業辦學優勢,以產權關系、長期合作關系為紐帶,創新合作機制,構建多企、多校共同建設、協同發展、共享價值的生態圈。學校是省級煤礦智能化開采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中國職業教育實踐基地”,“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社會心理服務研究中心”共建單位,運城市先進制造業職教集團牽頭單位。與上海創力、常州易控等知名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 新的起點,學校將深入貫徹*新時代**思想,全面推進本科職業教育改革試點,力爭在職業本科試點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為社會培養具有工程思維、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和技能素養的中堅力量,為實現一流職業技術大學的發展目標努力奮斗。